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2011-12-29张巧荣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摘要: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感悟;开放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语文。稍微用心研读一下教材,就会发现,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精约优美、含蕴深厚的文字,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漉,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由此可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地以诗意的内容为载体。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它的工具性。如今,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与无动于衷的种种表现,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该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因为,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课堂是饱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学生作为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观照。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学生心中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熏染。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教育,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投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真情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诗意的氛围。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是成全学生的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令学生们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情意和激励的课堂。“你提的问题老师都没有想到,是个小思想家!”“你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是老师的知音!”“你有一双慧眼!”“你能联系上下文回答,值得大家学习!”“你很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对发言同学的尊重!”这些赞美,如泉水叮咚,如溪水潺潺,在课堂间如诗般流淌……
学生会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诗意,就在心间悄悄发芽……。
二、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阅渎和感悟中表达、充实和提升自己灵性的过程。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绮丽的想象,为语文课堂氤氲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为语文课堂留下了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指引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在预设的目标下有了学生“放肆”的畅想,有了学生的诗意栖息,这才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经常会听到学生灵性被擦燃的声音,那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肖川先生在文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日臻完满的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让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风景区……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无处不在。
当然,诗意语文的教学依然在探索之中,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感受,诗意语文的探索还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钻研、去体会、去完善。期待着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更加欢快地流淌!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
[2]杨春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