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
2011-12-29蒋晓燕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今天的中学生每天面对着鲜活的现代社会生活,新的“视听”及“网络”文化充满了他们的生活空间。由于时代生活背景的差异,人生阅历以及认识能力的缺乏,使他们很难在思想上和古人亲近,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文言文不用学,甚至不爱学。如何让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这里列举一些导入方法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名人名言激励法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大家不喜欢学文言文,老师能理解。但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文章要不要学呢?我们暂且不论中国人,还是先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对待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的。”于是我让学生回忆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的第一站是在哪里,学生回答说“西安”。我接着问:“那他为什么不先选广州、上海、深圳等现代化的大都市去访问呢?”学生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因为西安是古都。”再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则带着感慨和一丝悔悟说:“说明了克林顿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视。”
二、名词典故探源法
例如,在教学《劝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导人的:“张老师是一名美术教师,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前两天他指导的一名学生的绘画在全国美术大奖赛上获得了一等奖。当学生把奖杯捧回来的时候,老师们都感叹地说:‘这真是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后边用了一个怎样的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又问:“大家知道这个成语最早是谁说的吗?大家又知道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非常有用的道理吗?我们每个人该怎样做才能像张老师的学生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所成就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当中”。
话音刚落,学生就已经打开课本主动去寻求答案了。
三、兴趣话题讨论法
挑选既与所学课文主旨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再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作一比较,促进其主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讲《师说》这一课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话题:(1)你认为教师有着怎样的作用?(2)我们该怎样对待老师?(3)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这些问题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他们甚至在平时的学习之余就曾讨论过,所以,在课堂上这样一提出来,学生们就能够畅所欲言地淡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意见给予归纳总结,将有代表性的书写到黑板上,等到学生讨论完等待老师最后给个说法的时候,再导人课文:同学们,刚才大家对教师的作用,尊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我们的看法客观不客观,全面不全面呢?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教学家韩愈就曾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过论述。想知道他是怎样“说”老师的?想知道你的思想观点与古之圣人的思想有多远又有多近吗?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看《师说》。
当然,导人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故事类比法、情感共鸣法、设置悬念法,等等。导人的时间可以不必拘泥于3~5分钟,火候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欲打开课本寻求答案为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刨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才会去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导人环节,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