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11-12-29周祥臻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深入的思考,就不会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的。那么,我们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质疑气氛
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勇于创新。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自古有“不耻下问”,在我们周围的学生可显得不那么爱问,总是有一种试试看的想法。“老师我能提个问题吗”“我向别人提问题,别人会不会笑我笨”“我提个问题行吗”等顾虑存在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有疑想问、有问敢发,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笑容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为每—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
教师应当而且可以做到的是:(1)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学习,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其尽情发挥,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师生共同研究,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2)注意延迟判断。课堂里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举手的学生使迫不及待地否定该学生的发言,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说,我说。”而发言的学生会显得浮躁不安,甚至失去自信。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
在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不少学生会出现为问而问的现象。教师当然不能因此而向学生泼冷水,而应及时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包括生字生词,但更指单元重点及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逐步提高,一些学生甚至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是学生的“工具”,只有这两种“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学会质疑,形成能力。
三、引导学生提问要有所创新,将质疑带出课堂
要使学生的提问有所创新,老师应该勇于冲破教材教参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心中的“哈姆雷特”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时,老师可婉转地说“这是你的理解”“你是这样认为的吗”,延迟了评价就会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闪现智慧的火花。要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老师一定要作正确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教会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并力求做到提问要有所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那怎样保持学生对质疑的兴趣呢?必须-扩大质疑的空间。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课外也可以质疑;不仅可以对老师质疑,学生家长亲朋好友都可成为质疑的对象;不仅可以对语文所学内容质疑,而且可以对相关知识、相关学科质疑。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