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农村中职学校中的应用初探
2011-12-29万鑫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摘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这种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忽视了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联系,忽视了职业学校学生智力结构特征,因而造成教师教起来难,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学了用不上的局面。课程实施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有学生自身素质与水平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原因。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是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关注工作或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即课程开发的所有环节都要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和基础。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农村中职学校;应用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有两个专业群被列为精品专业,同时就我校农村中职学校的特点,为促进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使其更具有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本文对我校专业课程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了探讨,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中职课程开发的框架。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含义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流程的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目的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忽视了职业学校学生智力结构特征的传统课程。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是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本要素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取向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要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此结构中,要确保实现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组织方式的整合,知识排序方式与知识习得方式的整合,这正是中职课程开发中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标。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过程
1、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通过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技巧。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的过程。
五、关于职业能力定位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知识;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掌握新方法的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
六、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步骤
1、社会需求调查。现有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对课程现状的分析研究,对课程数据的收集整理等。
2、分解岗位工作过程。针对一个岗位和一个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
3、分析工作任务,即进一步对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专项能力。
4、进行教学转化分析,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
5、确定课程门数,将教学单元归为课程。
6、编写课程标准。
7、制订课程方案。
8、教材的研发。
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我校的应用
近年来,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之路,深化教学改革。
1、师资培训。学校要发展,每位教师都要具备最新的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的进修,每年均有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假更是派出8位教师到湖南各个高院进修,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流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我校一方面积极与大企业办班,一方面在县工业园创办“深永发”电子厂,把课堂放进工厂,创造效益的同时,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技能。同时,紧紧抓住农村中职的特点,坚持服务三农,创办了道州灰鹅养殖和加工基地,为涉农类专业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学生一毕业即能成为养殖专家、养殖大户,造福农村,立足我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种模式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
总之,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职业教育者要积极思考与探讨,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以开发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
[3]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5]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