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字理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011-12-29陈红岚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摘要: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自从参与到字理教学的课题研究之后,发现字理知识其实可以在教学中得到较广泛的运用。例如,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探索汉字的文化底蕴,也可以通过美妙的字形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字理相关的发现等方面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字理识字
一、汉字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教育肩负着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打基础的任务,而识字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一块。认识祖国文字对我们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汉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是我国人民运用书而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重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识字教学历来就是一个难点。
1、小学生识字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多数识字很少,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学习速度和质量。例如,新生在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时,识字多的孩子很快就能将各条款读正确,2-3遍后就能把《规范》读得通顺,自然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而识字量小的孩子读了十几遍还是读不通顺,所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很难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见差异十分明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超过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两年要求认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课标注重让学生大量识字,因为大量识字能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和口语交际,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学到~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阅读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触交流的窗口,是开阔视野的途径,据专家调查研究,一个人只有在识字量达到2500个时,才能进行正常的阅读,2500个识字量要到第二个学段才实现,所以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导致阅读的滞后。为了提前让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多条途径让学生多识字,提前完成2500个识字量的任务。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在课外阅读物时常常会出现阅读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中低年级又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时期,很多孩子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就会错过了这一学习的最佳时期。
据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记忆最强、认字最快的时期,六岁左右的孩子早识字,提前阅读是存在可能性的,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科学家通过“狼孩”“熊孩”等野孩子的研究发现,由野兽哺育大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直立行走,智力低下,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未能全部学会说话,因为他们错过了最佳的语言习得期。那么,学习汉字是否也存在关键期呢?实践证明,学识汉字在人的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开始,不存在“不可逆转”性,但存在敏感期,如成年后的脱盲远不及年幼时习得汉字容易。庄稼误了是一季,人误了是一生。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抓住这一“关键期”,通过汉字学习,给学生的大脑以足够的刺激,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尽早尽快地增加识字量,提前进入阅读阶段。让我们从识字开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变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认为,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去研究识字教学,以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像一二年级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掌握音序及部首查字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要让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汉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就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学好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文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将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讲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对识字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二、如何运用字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字理游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猜谜游戏引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猜谜游戏结束,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比如“二横二竖相交叉,连着四个十字花;中间有水不外流,千家万户饮用它。”这个是“井”字的字谜,这是一个象形字,是水井的象形。中间实是井口,四面表示井栏。所以在讲这个字谜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一些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它的形和义。又如“三横加一竖,上下不出头;要想认识它,请看老虎头。”“王”象征一种权威,在讲解时,辅助国君或老虎的表演,学生定会十分感兴趣,这个字的形和义就很容易记住了,并且印象深刻,很难遗忘。
学生同样感兴趣的还有拼图游戏,汉字有形、音、义三个因素,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个游戏能把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减小识字难度。如“抓”字,学生通过把“扌”和“爪”字组合成一个“抓”字,不仅能记住“抓”字的部件组合,同时也记住了“抓”的读音,以及“抓”的意思。又如“岛”字,把一只站在孤岛山顶的鸟的图分开,让孩子们把两个图拼合起来,就得到了“岛”字,利用顺口溜“山顶有只鸟,弯脚看海潮。”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这个字,同时掌握它的意思,并牢记心中。当我们把分开的“王”“白”“石”三个字组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得到一个“碧”字。原来是“王公公和白公公一起坐在一块石头上”。根据字理,把象形字的源图与文字分成两组,让学生根据图或文字找出相应的文字或图,学生在寻找拼合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字的形、义,也记住了字的声。这样有趣的学习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动感画面,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学习就能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汉字字理识字库,输入或制作大量与字形有关的图片,并将基本的汉字字理,以汉字之间的构件和构字规律进行超文本链接,形成了一个多媒体字理识字库,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识字、阅读的最佳环境。透过这些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学生在识字时将图画、古象形字、现代汉字三者综合对比,了解相似之处和象形字与现代字之间的演化,认识相应的现代字,充分利用所学的拼音知识拼读各字,熟记字音。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认字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规律,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从而学会观察汉字、联想事物、识记字形的象形字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汉字的六种构字法中,最能体现形象美的就是象形字,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活的画,渗透着自然之美、古典之美、艺术之美,将象形字用优美的课件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如“山”字,其字形就像一座大山,群山连绵,高大雄伟,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先观看一座雄伟的大山,然后逐步演示“山”字的甲骨文、篆文、楷体。看着这个字的慢慢演变,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山”字。学习象形字能感受到它的形与意,记忆起来有趣又深刻。如学习“灾”字时,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投影发生火灾的房子,让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个字的同时,也感受到灾难的严重、危险。学到“哭”和“笑”这两个字的时候,透过多媒体放出不同的“哭”“笑”之声,相信学生定会被吸引,从而记住这些字。
3.挖掘汉字文化,积累文化底蕴,营造文化氛围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就是一部中国历史书,其中蕴涵着大量的自然常识、生活习俗、科学文化、历史知识、人生哲理等,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溯本求源,对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学习,加强对祖国文化的了解。教学时,以计算机为认知工具,可以使学生通过字理资源库观测到每个字怎样从原始的形态演变到今天的字形,并有机渗透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从汉字的变迁中体会和感悟出汉字的文化美,激发学生去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祖国历史文化的奥秘。如教“日”字,让学生了解:古时候用一个圆中加点表示,点指太阳黑子,圆指太阳的形状,说明“日”是一个旋转着的天体。“日”这个音节的汉字只有一个,说明它就是太阳系的中心和本源。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后再进行字理析字,不仅学会字的结构,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还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学习“海”时,让学生了解泉水、小溪、江河里每一滴水最终都要流人大海的怀抱,进而理解“百川归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自然规律;学习“坐”的字理“像二人在土上对坐形”时,让学生了解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学习“葬”的字理“死在两草间”时,让学生了解上古时人死后便垫上厚草埋葬的民间习俗。总之,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逐步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
4.美妙的文字,其乐无穷
中国文字源于“象形”,而“象形”与绘画分不开,这使中国文字的创造一开始就具有美与艺术的意味,同时折射出一种传统的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美的艺术。只有对祖国书法艺术怀有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才能写好汉字。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品味汉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能生发对汉字的喜爱之隋。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让学生观察字形,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就能通过观察品出昧来。在教授“鱼”字时,一生说上面“夕”是鱼的脑袋,中间的“田”是鱼的身子,底下的“一”是鱼的尾巴;另一生的发言更具新意和童趣:“不对不对,鱼不能离开水,底下的横应是水,有了水,鱼才快乐。”瞧,在孩子的眼里,汉字是活生生的,多有趣。以至于当一位学生发现同学写的“鱼”底下的横稍短,就急着说:“横太短了,就像把小鱼带到浅水洼里。水太少,它会很难受很痛苦的。你看,它好像在挣扎。”看来,孩子们已把“鱼”字看成了活生生的生命了。这些活跃的思维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文字产生了新鲜的感觉,学起来就更加积极与活跃了。
三、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事物或现象和我们所学文字有关联,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奇妙的现象。比如“阳”字,它是左耳旁,左右结构,那么“左耳旁”表示什么意思呢?是耳朵吗?耳朵和“阳”有什么关系呢?把“阳”倒过来,“左耳旁”瞬间变成了两座山。“日”变成了一轮红红的太阳。这样子一看,很明显“左耳旁”的意思不是“耳朵”,而表示“山、山顶”。我们学过字里面还有那些字有左耳旁?学生想到了“阴”“险”“阻”,再一想这些字的意思都是与“山”有关。再如“苗”字,“艹”是草,“田”中之“草”,这草不是野草,而是禾苗。我们看到毛笔,观察它上面是竹子,下面是一撮毛,把“竹”和“毛”字组合就成一个“笔”字,记住了上面是竹,下面是毛,就是古代时用的笔,也就记住了“笔”字的形和义。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在自己身边都能学到汉字,这就使得他们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记汉字就变得很容易又有趣了。
字理识字的激趣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汉字的形、音、义,更能了解祖国深刻的文化底蕴,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组词识字、动作演示法识字、熟字加偏旁、换偏旁识字等。教师可结合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字理教学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10.
[2]周瑞宣,汉字形义详解.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10.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小学语文网:http://www.pep.com.cn/xiaoyu/.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小学教育研究.
[7]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