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评价成为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2011-12-29陆轶华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评价是一门通往人的心灵的语言艺术,一句“好”的评价语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铭刻在心,时刻磨砺,成就终生;一句“恶”的评价语却会让学生心灵受创,行动抵牾,永远嫉恨!所以教师评价语言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我以为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教师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平时应用诸如“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此类语言过于笼统,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得好,好在哪里。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同答完小组设计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得挺好,老师看得出你们在实验器材的可操作性方而下了一番功夫啊!”学生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在该现象中,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体现的“器材可操作性”方面进行的评价就具有针对性,继而在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下,学生对实验设计所注意的各个方面(如环保等)都会引起关注,提高了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科学,具有准确生
  在另一种现象中,学生在回答完后,教师评价说:“你的设计还可以,但是没有从操作简单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谁还有更好的方-案?”闻此言,学生一脸悻悻状。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体现评价的准确性,学生在材料上用的可能比较复杂,但一定有他们独到的想一法。如果单一地否定学生的这一方案,明显是不科学的,这种武断的评价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科学的评价语言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教师评价语言要注重引导,具有导向性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及时跳出错误思维回到正确思路上。例如,在一次练习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中,有一位学生用完酒精灯熄灭时用嘴吹,正好被我看到,还没来得及过去阻止他,酒精灯火焰已灭了。当时我并没有对该生大喊大叫,也没有严厉的训斥,而是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温和教育方式:将刚才的一幕描述给全班学生听(没有指出学生姓名),让同学们来评价,要求评价并同答“操作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评价着,最后我进行小结:这种操作十分危险,因为用嘴吹容易将火焰压入酒精灯内,就会引燃灯内酒精,这样酒精灯就极有可能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熄灭酒精灯火焰必须要用灯帽盖灭。只见那位操作错误的同学认真地听着并且满意地点头表示接受师生准确的评价。这样评价会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不断从错误的想法中觉醒,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四、教师评价语言要实事求是,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而实事求是,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不断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说这样的话:“多独特的见解!你的发言真的很精彩!”“今天大家讨论很热烈,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评价语言以正面鼓励和表扬为主,如“你的推理能力真是厉害,老师佩服你!”“你的科学思维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逻辑性!”等。在前不久的复习会上听了一堂对比实验的复习课,这位老师及时用激励语言进行评价:“畦噻,你这么厉害啊,这么难的问题你都答对了,看来你平时一定很关注知识的活学活用啊!”夸张的语言并没有让大家反感,而是让每个听课的师生感到老师的活力和真诚的赞赏,此时那位学生眼睛一亮,顿时信心倍增。
  让学生从老师赞赏、激励的语言中,获得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动力,让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不断推动课堂教学向更开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教师评价语言要精彩纷呈,具有丰富性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用微笑时刻鼓舞着学生,用专注的目光激励学生,也许一个手势,一下抚摸更能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用我们的真情真爱打动学生,使之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让丰富多彩的非言语评价,填补言语评价的直白,辅助言语评价,达到“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给学生成长道路上撒下了一抹阳光。当然,在实践中我们还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如何把握评价的度?”“激励性评价是不是就抛弃批评了?”等等,而这都靠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索,从而完善评价机制。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但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评价的宗旨永远是为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