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2011-12-29徐晓丹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1期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教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文学源于生活。对于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涵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切人点,抓住每篇课文感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课文具体描述了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坚持下来等待父亲营救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父亲“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真情,感受人世间父爱的伟大力量。学生读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教授课文的同时,我联系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父救子、母救子、老师舍命救学生的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讲给学生听。教育学生懂得世间父母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父母生育了你,老师给你知识和智慧。在父母面前做一个孝子,在老师面前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中受人尊敬,才能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在语文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辅以—些语文活动。比如,表演课本剧、朗诵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课外语文活动是我们进行德育的又—个主要阵地。
  我们要结合国家当今发生的大事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抗击冰雪、汶川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这些都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高昂的演讲、朗诵,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比如。今年是我国建党九十周年,组织学生开展以“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学生们个个充分准备,尽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他们因我们的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振兴祖国。比如,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国骄傲”评选活动,我们都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让学生了解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评论看法,积极引导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楷模榜样,以身边的真实事迹来教育学生。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有刺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三、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朗朗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如学习《两小儿辩日》,文章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人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人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最后连孔子也不能做出判断。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予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课本中还有许多文章都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例如《论语》四则、例子》三篇等等。
  
  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学生培养成值得骄傲的一代,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扎根于课堂教学中,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历史;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代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