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由表及里 剥茧抽丝
2011-12-29王东强苏连勇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0期
■
一、准确审题,揭示本质
考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或材料时,一定要先留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审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来。审题时要重视题干中对写作的一些限制性要求,因为这些要求制约着考生该以怎样的形式及运用哪些论据去阐发从题目中提炼出来的主旨,这是保证审题符合命题要求的重要外部条件。如2010年高考语文陕西卷作文,认真阅读材料中的三个故事及最后的提示语后,考生应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构思要在这句话的统摄之下,“规律”的具体内容隐含在这三个小故事传达出的哲理之中。观赏鱼的故事传达出的哲理是: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的环境;狼的故事则侧重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罗森塔尔心理测验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人才的成长中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材料的主旨是引导考生如何励志做人。再如2010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材料讲了3岁的托尼、20岁的托尼、58岁的托尼的三个故事,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可从学会放弃、学会变通、学会选择、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知足常乐、怎样获得成功、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经验是靠积累得来的、怎样面对诱惑、怎样抵制贪欲、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心底无私天地宽和在坚持中不断放弃,在放弃中始终坚持等方面确立自己的观点。如果考生能抓住本质,提出的观点就会比较深刻。
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
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其含义却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所以,考生应当掌握从一点到全面,从个别到一般,从常见的现象中发掘深刻意义的方法。如201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绿色生活”可以写环保,这是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内的第一思维。如果仅从此角度写,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车。如果通过仔细描写风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回归的欲望,那将会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可以抓住“吃”这一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越来越讲究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所以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良好的生活习惯势在必行,这样便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若要立意更深刻些,可将“绿色”看做喻体,那“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便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一些人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得到阅卷者的青睐。
三、精选角度,注重思辨
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考生应把这些面都挖掘出来,去粗取精,让自己的思辨充满着智慧、理性的光辉。不能总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理进行剖析和挖掘。如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考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写观察到的世界,体味到的人间真情,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展示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个性。考生可以鸟瞰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人的温暖、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写世界对我的影响,也可以写我对世界的责任……从大处着眼,可以写得深刻开阔;从小处落笔,可以写得细腻感人。再如,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里的“星空”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它可以是未来和理想,也可以是愿望与憧憬;“脚踏实地”指的是要从脚下做起,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等。
四、开拓思路,推陈出新
有些材料已经不新鲜了,考生若能别出心裁,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挖掘,也能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运用发散思维,能开拓思路,扩大视野;运用逆向思维,则能推陈出新。如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作文以诗歌“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为材料。考生可根据诗歌的后两句体现出的因地制宜的规律,联想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文制宜,因国制宜,因楼制宜,因价制宜等。也可从水的角度构思:水抱城郭,深处可种菱,浅处可种稻,不深不浅处可种荷花,无水的岸边可住人家;水有上善之德,泰勒斯说:“水是万物本源。”由水影响了整个生态和世界的变迁,还可以联想到一切作为本源的东西,如炎黄、风骚、儒家文化圈等。还可从美的角度立意,诗歌用明白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吴兴的美景,“美”是从阅读整首诗歌的感受这一角度提炼出来的哲理。也可以联想到五官和谐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人际和谐之美、国家和谐之美、和谐世界理念;不和谐的则是强拆、污染、贸易战争、世界霸权等。
五、通过事理,引申一步
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申事理,要在一般思路的基础上,引申一步,提出更新更深的观点。如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材料是丹麦人钓鱼的故事和孟子关于捕鱼的论述,其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材料中的“鱼”可以是自然资源的借代,也可以是一切资源的借喻。那么,可持续的就不仅仅是自然界,还可以是人类自身,是孩子,是自我,是社会等。材料中的丹麦人、孟子,尺子、渔网,小鱼、大鱼都可以成为构思的角度。若从小鱼的角度构思,可对渔网和人们心目中的鱼的尺寸进行反思,呼吁给予它们成长的空间。若引申开来可以谈青少年的成长,呼吁给予青少年成长更宽松、更自由的空间。再如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作文题“与你为邻”,“你”可以指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领导、孩子、同龄人、长辈等;也可以是非身边的、历史上的、社会生活中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文学艺术中的、未来时空中的人物,如苏轼、李清照、洪战辉、丛飞、保尔、林黛玉等;还可以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关系、一种意识等。可以从“与你为邻,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事;与你为邻,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与你为邻,说出真话;与你为邻,给出善意;与你为邻,找出美感”“寻找真邻;寻找善邻;寻找美邻”等方面立意。通过事理,做进一步联想,并引申生发开去,就可从文题中提炼出更好的观点。
■
说 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深入研读的著作就有一千五百本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的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十年如一日地自学,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选自《新读写》2006年第17期,有删改)
点评
本文论点的提出十分自然,先用俗语“一勤天下无难事”开篇,引出话题,接着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亮明观点,且观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一句明确了文章内涵,统领下文。各分论点 “勤是一种美德”“勤出成果”“勤出聪慧”“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条理清楚,注重点与面的深入与开拓,见解独到,值得考生借鉴。
■
绿色生活
江苏一考生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貌似沾上“洋”字的词或是与外国有点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然而换一个角度看,“绿色生活”其实也是奢侈品。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强求美洲土著改烧天然气,也不能强迫一个辛苦多年才买上轿车的工薪阶层使用清洁的氢能源。这样看来,“绿色生活”和我们这些平凡老百姓似乎毫无瓜葛了。
这就牵扯到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平等。
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个高频率的词条。不管是顶着怎样的冠冕,他们总会堂而皇之地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其实真相不是如此。几百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来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国,家庭优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烧天然气;氢能源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悬浮之类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你降生到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因此只好提着尚未灭绝的塑料袋,呼吸着工业文明产生的废气,在城市中奔忙。更加不幸的是,你还要经常听到西方国家(或洋鬼子)指责你们不环保啊,不绿色啊。于是你愤怒了,义愤填膺,叫喊着要怎样怎样。但是收回遥远的视线,低头面对真实的生活,“绿色”依然遥远。
西方学者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忽略平等问题。当然,这儿的问题是指他国利益问题。无论是怎样的主义,怎样的理论,都不能忽视实际情况,也就是现在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特殊国情”。
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各地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自然可以作为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却不能以此来强迫尚待发展的贫穷国家。“绿色生活”所宣传的理念自然是正确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们不能硬要骡子去代替牛犁地,也不能让羊产牛奶。同样的,也不能让连烧煤都有困难的老百姓去烧更加昂贵的天然气、氢气吧?
人生下来虽然是有一些不平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消弭一些差异。对于绿色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量力而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费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可以告诉朋友和邻居少用一些塑料袋。
如果能够用平等的眼光客观地看待问题,那么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尝不是绿色生活的一部分?
点评
本文是一篇反弹琵琶的佳作。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全新的视角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指出“绿色生活”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奢侈品,进而提出“绿色生活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为”的论点。议论文贵在观点独到。本文不仅观点独到新颖,而且分析在情在理,内在逻辑性也很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
张开双手,拥抱自由
菊花放弃了和煦春风的吹拂,在寒风中傲然绽放。它没有执著于春的盎然生机,而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秋天,因而才散发出动人的清香;整个冬天,百花肃杀,梅花却傲霜斗雪,在适合自己的季节里怒放着生命。它们好像在启示我们:放弃徒劳的执著,张开双手,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的快乐。
当人们习惯了用执著来证明自己坚持着梦想时,是否想过:鲜血和汗水是不是值得付出?是否有过回报?坚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才会散发出菊花一样的清香,才会留下梅花一样曼妙的身影。
或许,你也被执著弄得疲惫不堪,脸颊的汗水似在诉说着曾经的忧伤。朋友,抛弃那些沉重而又无谓的执著吧,张开双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的快乐。
猴子不懂得放弃手中的食物而被猎人捉住,杨国忠不懂得放弃权贵而被逼得走投无路,项羽不懂得放弃自己的自大,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一代英雄随云烟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相反,倘若他们都能够理智地权衡利弊,认清局势,怎能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猴子仍自由自在,杨国忠可安享晚年,特别是项羽,如能包羞忍耻,一定能卷土重来。
而真正的高人能冲破欲望的迷雾,获得心灵的自由。陶渊明迷途知返,觉今是而昨非,才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豪放旷达的李太白知道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干脆放弃了对官场的追求,自由自在地吟诗作赋,获得了诗仙的美誉,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当我们无法扭转局势,就请放弃那份执著吧!手心中的沙,握得再紧也会流失,张开你的手掌,你收获的不只是沙,更是来自懂得放弃的轻松与自在。我们风华正茂,不该被执著俘虏。失败了,无非是从头再来,因为青春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是可耻,不放弃该放弃的是可悲。错误的坚守,将永远无法找到光明,不如张开双手,拥抱自由!
升格指导
本文题目为“张开双手,拥抱自由”,开头以菊花、梅花为例,得出“放弃徒劳的执著,张开双手,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的快乐”的观点,第二、三自然段对该观点作进一步阐释,第四、五自然段分别用反、正两方面的实例论证观点,最后两段得出结论并深化主旨。文章内容充实,语言较有文采,但论点却偏离了题目。建议考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修改:一是依照题目要求作文,则该文需做大手术,论点论据均需更改;二是依照文章内容修改题目,那么找一个与观点相符的题目即可。
■
放手,往往成就美丽
□何美美
有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其实,放手并不只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
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成就蒲公英的自由美;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成就雪花的纷飞美;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成就落叶的洒脱美……无穷无尽的美,在我们轻轻放手后,便可无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禁令人惊叹:放手,往往成就美丽人生。
菊花放弃了和煦春风的吹拂,在寒风中傲然绽放。它没有执著于春的盎然生机,而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征的秋天,因而才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整个冬天,百花凋零,梅花却傲霜斗雪,在适合自己的季节里怒放着生命。它们好像在启示我们:放弃徒劳的执著,张开双手,终会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当人们习惯了用执著来证明自己坚持着梦想时,是否想过:鲜血和汗水是否值得付出?是否会有所回报?坚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会散发出菊花一样的清香,才会留下梅花一样曼妙的身影。
或许,你也曾被执著弄得疲惫不堪,脸颊的汗水似在诉说着曾经的忧伤。朋友,请抛弃那些沉重而又无谓的执著吧,张开双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吧。只有懂得放手,才能成就美丽人生。
猴子不懂得放弃手中的食物而被猎人捉住,杨国忠不懂得放弃权贵而被逼得走投无路,项羽不懂得放弃自己的自大而导致乌江自刎的结局。许多英雄就这样随云烟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相反,倘若他们都能够理智地权衡利弊,认清局势,怎能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真正的高人能冲破欲望的迷雾,获得心灵的自由。陶渊明迷途知返,觉今是而昨非,才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豪放旷达的李太白知道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干脆放弃了对功名的追求,自由自在地吟诗作赋,获得了诗仙的美誉,留下了千古美名。
当我们无法扭转局势时,就请放弃那份执著吧!手中的沙,握得再紧也会流失;张开你的手,你收获的不只是沙,更是懂得放弃的轻松与自在。风华正茂的我们,不该被执著俘虏。失败了,无非是从头再来,因为青春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是可耻,不放弃该放弃的是可悲。错误的坚守,将永远无法找到光明与希望。放手,往往成就美丽人生。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由一首歌的歌词引出话题,然后由自然界的事物构成排比段,自然引出论点“放手,往往成就美丽人生”,生动自然,水到渠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
下列各选项是根据材料所提取的观点,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而无憾。”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A.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勇于探索,挑战自我,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B.盲目追求,无目标的探索,终会遭到时代的淘汰。
C.尽管生活中有些东西我们无法决定,但只要你为了梦想而去努力,就可以无怨无悔。
D.逆时代潮流而行的下场是可悲的。
【参考答案】C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金刚石被人称为“硬度之王”,它的希腊文原意就是“不可战胜”的意思。但如今,人们已制造出一种氮硼化合物,它坚硬得足以划破那“不可战胜”的金刚石。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就材料本身来说,包括两个方面:1.金刚石曾经不可战胜。2.金刚石被另一种物质战胜了。就其寓意来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2.任何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客观世界事物的进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但其中必有一条最能准确地反映材料的特点。经过由表及里的分析,联系现实,考生可以得出以下观点:1.历史发展的趋势总是后来者居上,观察社会现象时要永远“向前看”。2.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问题在于要努力创造条件。3.貌似强大的旧事物,总是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皮肤粗糙,棱角分明,血气方刚。我和我的兄弟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形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EOlvSPSrJ2nU0aPDEl7MMsUujX82VPFNerxGw6H5K4Q=月,水蚀沙磨,我皮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自己高大;认为卵石皮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自己皮肤粗糙,棱角分明,血气方刚。山石在卵石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和自我,而是据理力争,柔中带刚,诉说自己苦难的经历,诉说自己的独特之美,诉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
若从山石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可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主要有以下立意:保持本色之美,追求个性之美,活出精彩,做人应“棱角分明”,正直,充满阳刚之气等。从反面立论,可批评山石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优点的傲气、霸气与偏见等。
考生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万物之美、物尽其用、各有所用、磨炼、异样人生、外形与内在、认同对方、不要拘泥一种形式、经历磨难是一种财富、自信是一种力量、谦虚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青年人如何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德修养时,季羡林先生回答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径可走。依我之见,学会聆听当是最好的选择。”听了季羡林先生的话,在场的人无不鼓掌,表示赞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聆听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给定导言材料的新型命题作文。“聆听”就是仔细、诚心诚意地倾听教诲,倾听哲理;“聆听的魅力”就是要讨论聆听对于人生进步、情操提升的意义和作用。考生可以参考以下立意:1.聆听是一种品德,聆听是一种境界,聆听是一种感情,聆听是一种智慧,聆听是一种尊重,聆听是一种胸怀。2.在聆听中我们学习好的经验,忘却失败的痛苦;在聆听中我们分担朋友的痛苦,分享朋友的快乐。3.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聆听是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聆听是态度的有效表达。4.人生来有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聆听,少发言。善于聆听,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