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
2011-12-29苏殿奇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4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渗透”有渗入,也有透出的意思。春雨渗透进土地,草木欣欣向荣;江水渗透出大堤,必须警戒险情;汗水渗透农人的衣衫,只因田地里播撒了梦想和希望;母爱渗透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只因那是甘甜的付出……
你对上面这段话产生了怎样的感想?请以“渗透”为题,写一篇文章。或阐明观点,或叙述经历,或编写故事。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指导
要想写好这篇命题作文,应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准确把握“渗透”的含义。“渗透”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春雨渗透进土地,江水渗透出大堤”都是具体意义上的“渗透”。据此,考生可联系现实,写具体的“渗透”。如写环保,污水“渗透”进了江海,造成巨大污染,不但破坏了环境,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写矿难,大水“渗透”进矿井,夺去了无数矿工弟兄的生命……批判是次要的,关键是以此为立足点,让人反思,引人警醒。“母爱渗透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则是抽象意义上的“渗透”。据此,考生可联想到某种文化或精神对人的“渗透”。如淡泊名利“渗透”进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才铸就了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贵品格;对祖国深沉的爱“渗透”进了杜甫的人生理想,才有了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沉悲叹;顽强的意志“渗透”进了红军战士的心里,才有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只要展开想象,“渗透”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渗透”内容来写,可以写一个方面的“渗透”,也可以写一组“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渗透”的意义。
从文体上来说,各种文体均适合。但从整体来看,议论文可能更容易把握一些。若写记叙文,可安排主人公遭遇人生低谷,精神颓废,后来因某种精神“渗透”其心里,最终又振奋拼搏,成就了人生事业的辉煌。注意行文时,一定要将其思想转变时的瞬间突显出来。
另外,考生写作时要具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有典型的事件过程,突出的细节描写,鲜明的主题思想;写议论文,就要有明确的论点,新颖的论据,横向或纵向的透彻说理;写散文,就要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征,运用鲜活的意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写杂文,就要有辛辣讽刺、针砭时弊的文风,力求提高读者的思想认识。
佳作示例一
渗 透
□苏正裕
因为阳光的渗透,世间充满了温暖;因为雨露的渗透,大地一片生机;因为信念的渗透,征程才会意义非凡;因为有爱的渗透,用以翱翔的翅膀才有了无穷的力量……(用比兴、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渗透”的积极作用,极富文采)
渗透不像火的热烈、风的狂暴,它如汩汩的流水,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化为一股神奇的力量,助推人们在人生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亮明观点,进一步说明“渗透”的作用,主题鲜明)
信念的渗透可以浇开成功的花朵。(分论点一,信念的“渗透”)
昔日,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在信念的渗透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练。终于,他的书法自成一体,流传于世,被后人称为“书圣”。信念的渗透浇开了成功的花朵,造就了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用王羲之学书法的事例论证分论点一,真实可信,让人受益颇多,且语言较为流畅)
毅力的渗透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分论点二,毅力的“渗透”)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西天取经的玄奘历尽艰辛,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终于取得佛经回国。途中经过大漠,他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仅有的一罐水也被打翻。在多次昏迷醒来后,他依旧坚定不移地向西前行。“宁可向西走一步就死去,也决不向东退一步以求生。”因为毅力早已渗透到玄奘的内心,渗透到他的骨子里。正是靠着这股渗透的力量,玄奘完成了一次人类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终为世人铭记。(用玄奘取经事例佐证分论点二,十分恰当,且有细节描写,令人信服,教人颇受震动)
汗水的渗透可以孕育成功的果实。(分论点三,汗水的“渗透”)
曹雪芹为著《红楼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了将中国古典小说推向顶峰的巨著——《红楼梦》。流汗几许,艰辛几何,谁人能知?汗水的渗透,终于谱写出一曲千古绝唱,令人泣涕钦佩!(用曹雪芹辛苦完成《红楼梦》的事例论证分论点三,可谓事例充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爱的渗透使世界充满温情。将爱渗入心中,你的周围便会播洒一片温暖的阳光,你会感觉世界如此和谐,如此温馨。因为,你的爱传递给别人,别人同样会将大爱回馈社会。(正面论述“渗透”的作用,语言优美)
怨恨的渗透会让世界变得冰冷。把怨恨的种子种在心底,你的周围就会漆黑一片。你看不到丝毫的阳光,听不到动人的音乐,嗅不到香甜的花香,收获的只能是更多的怨恨。(反面说明“渗透”的作用,与上段形成对比)
渗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将一切美好都渗透进内心,将所有丑恶都拒之门外,营造出美好的世界吧。(对比之后,再一次重申论点,可谓情真意切,真实动人)
魅力总评
本文优点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整篇文章由一个总论点统领三个分论点,结构一目了然,条理非常清晰。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作者亮明观点后,紧接着用三个为人所熟知的事例,诠释了三位古人因不同精神的“渗透”而作出的巨大成就,显示了作者驾驭写作素材的高超本领。3.主旨鲜明,发人深省。文末,作者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指出:美好精神的渗透,自能造就美好的世界;丑恶精神的渗透,只能带来更多的丑恶,呼吁人们“将一切美好渗透入内心”,造就美好的生活。可谓主旨鲜明,引人深思。4.语言精练,优美动人。本文语言十分精练,且不少语句优美动人,彰显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
佳作示例二
渗 透
□董克嘉
滴滴柔水渗入地下即可滋养万千生物,涓涓细流透出山崖即可飞瀑急湍。我们敬仰的不只是水的万千变化,我们更崇尚水的“渗透之美”。(用比兴手法引出议论话题,随后亮明观点,给人以主题鲜明之感)
渗透当包括“渗入”和“透出”这两方面,这也是治学的态度:学习之时,应如万千水滴一点一滴地渗入领悟;出师之时,应如海水般渗出,将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中华先哲们正是有了这种态度,才创造出了灿烂文明。如今,随着文明的发展,物欲的膨胀,华夏后人却日趋浮躁功利,渐渐失去了这种治学态度。(先肯定“渗透”是一种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接着,话锋一转,转向批判,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伏笔)
2010年高考刚过,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状元炒作”如期而至。有趣的是,今年甚至诞生了“状元内裤”等时髦产品。在状元绽放光芒之时,北大清华也出现了“状元撞车”的现象。近年来,北大清华一直在争夺“中国高校一哥”的称谓,有人戏称中国大学没有“第二”。如此争夺也同样体现在两校的赛艇对抗赛上。该赛事本是效仿牛津和剑桥的百年赛事,但北大清华似乎谁也输不起,赛事越来越有“专业色彩”,最终沦为了身份造假和金钱比拼的游戏。于是,号称“要办百年”的赛事只草草地办了十年就结束了。反观牛津剑桥,队员皆是不同院系通过考核的业余选手,赛事的目的也是以此为桥梁拉近各种学术合作,再从低起点逐步地锻炼出高水平的运动员。(罗列现象,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说明国人正日趋浮躁功利,在治学上离水的“渗入”精神渐行渐远,引人深思)
一项体育运动或许可反映出中国大学教育抑或是中国教育的现状:不再踏踏实实地发扬“渗透精神”,急功近利羁绊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论文造假成风……年年抢状元、岁岁争第一的北大清华离所谓的世界名校越来越远。在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曾经入选前一百名的大陆两校已风光不再,中国大学在前一百名中仅有香港三所名校。(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再踏踏实实地发扬“渗透精神”。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紧扣主题,分析透彻,论述深刻)
抛开名次,教育的本质在于对知识如水一般的渗透,在乎点点滴滴,在乎每一个脚印,在乎从零出发,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学问。在历史上处处以华夏为师的日本或许已成为我们的老师。因为日本人在治学上一直都是踏踏实实,像水一样把知识慢慢渗入内心,而后又如水一样慢慢渗出,将之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造福国民,造福社会。(针对上述现象,以日本为例,提出“怎么办”的措施或态度,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做学问一定要踏实,切忌浮躁)
作为一个崇拜水的民族,我想我们应具有水的“渗透智慧”!我们还处在民族复兴的阶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浮躁。(清醒地认识现实,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更需要踏实治学的态度。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渗入”地学习,“透出”地应用。即使我们不去争夺状元,人人皆是状元。那时的状元渗透出的是踏实勤勉的治学求学态度,那时的中华渗透出的是伫立于民族之林的气魄!(进一步突出主旨,引人警醒)
魅力总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首先,本文内容充实,主题深刻。作者从水的“渗透之美”谈起,以“状元之争”“第一之争”“赛事之争”等一些事实为依据,指出目前国人的“短视”:日趋浮躁功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抛弃了水的“渗透”精神,没有了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沉重的忧思。其次,本文语言颇为老辣,句句充满警醒的意味,读之,颇受震动。最后,本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且材料丰富,论据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