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2011-12-29高星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4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醉中赠符载
[唐]窦 庠
白社会中尝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首哲理诗,因此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考生来说,过审题这一关首先要读懂窦庠的这首诗。这是一首抒写诗人不得志的愤懑不平之作。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与友人有志未遂,经常借酒消愁。后两句则壮语惊人,充满自信:世俗的人们啊,不要小看我们,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卧龙一定会潜渊升天。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轻易小看别人,尤其是暂时处于逆境中的人。
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在于要把材料转换为话题“小”。小是什么?什么时候当小?什么时候不当小?这不仅是考生写作时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不要轻易小看别人,尤其是暂时处于逆境中的人”是“小”的主要含义。
当然,考生还可以对“小”的含义进行延伸。例如:①小看自己,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②轻视困难,才能更好地轻装前进。③今天的一茎幼苗,也许就是明天的一棵参天大树。④平淡的一句话,也许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⑤稍纵即逝的一念,也许会成就伟大的事业。⑥微不足道的一环,也许是全局的关键所在。
作文时,可能会涉及到“大”“高”“远”“全”等概念,考生在讲这些概念时,一定要与“小”挂上钩。因为这首诗的含意是“不要小看‘小’”。只有紧扣住“小”,才能切题。
佳作示例一
小
□荣燕瑾
“小”是一首隽永的古体诗,是一幅绝伦的工笔画。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岁月里,“小”寻缝觅隙,苦苦追求,却又踌躇满志,尽抒灵趣,谱出一曲世间之绝响。(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奠定了文章的赞美基调——“小”如诗如画如歌)
何为“小”?恐怕连亚里士多德也说不清,言不尽。“小”是与“大”相对的辩证概念,是圣人先哲们留给我们的一个满是精粹的元素。(解释“小”的含义)
“小”字伶仃的骨架使许多好高骛远,满脑是皇皇大论的人,弃它于不顾。当今不少大学生只关注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世界巨匠的经典著作,而把呵护了炎黄子孙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忽略了。诚然,中华文化较之世界文化是很“小”,适当地汲取多种“养料”也无可厚非。但中国春秋时代的诸子哲学,魏晋之间的经传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乃至贵族屈原的忧患长叹,樵夫惠能的顿悟众生等更有待青年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常言道“以小见大”,具备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去研读世界文化不是会更有比较与选择吗?(列举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研究文化时的舍小求大这一不良做法,指出可“以小见大”)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舍“大”而求“小”,因为“小”与“大”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地球算大了吧,比地球还大的太阳算大了吧,但是比起银河乃至宇宙呢?……苏格拉底被神称为古希腊最聪明的人。正因为他自知其小,反在神的心中成其为大。(进一步阐明“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列举苏格拉底的事例,颇具权威性)
一茎小草,在寻求方寸之地的过程中,磨炼出它的野性与韧性;鲁迅先生为之拍案叫绝,也因此成为一名“韧”的斗士。一只小虫,在短暂的生命中,餐风饮露,永不停息;丘吉尔与之共鸣,甘做一只小虫子,一只“孤光一点萤”的萤火虫,因此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一只鸡蛋,却造就了意大利画坛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林林总总的“小”是“大”牢固的基石,它无处不在。正是这无数的“小”,孕育了生灵,塑造了世界。(先从三个方面举例,中外辐射,说服力强;接着引用名句,强调积“小”可以成“大”;最后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小”是“大”牢固的基石)
茫茫世界,汇聚苍生万物。莫道你我“小”,既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要为世界增添一分美丽与繁华。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哪有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胸中有丘壑”“满腹是经纶”的文人,哪有灿烂瑰丽的文明?没有知识渊博、“孜孜以求之”的学者,哪有东方醒狮的怒吼?……(排比句式的运用,读来颇有气势,证明了“小”照样能“为世界增添一分美丽与繁华”的论点)
正是这些“小”人物,循着“求生的人不需要碑碣”的信条,聚沙成塔,描绘着社会主义的浩瀚蓝图,他们的“小”从中得到了升华。那“小”,“纵横驰骋,若天马行空,无迹可寻”,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创造了“沧海桑田”般的奇迹,树起了一座在后人心中不倒的丰碑。(进一步说明“小”怎样才能成就“大”)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小”的潜力如是说,它渴盼我们去大刀阔斧地发掘,意气风发地追求。“小”,生灵需要它,社会需要它。“小”必将以其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作者态度明确,对“小”作了美好展望,呼应开篇)
魅力总评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立意高远。因“小”见大,纵横捭阖,充分展现出“小”的风采。开篇妙语连珠,把“小”的形象具体化。叙例古今中外,引证文采斐然,把“小”置于人类文明历史和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长河中,高瞻远瞩,辩证地阐明了“小”与“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阐明了“小”是“大”的牢固基石,旨在激励芸芸众生虽“小”,但也要竭尽全力,为世界增添一分美丽与繁华。
佳作示例二
矮妹子咏叹调
□刘达妮
我不敢带妹妹上街,因为我比她矮。妹妹比我小两岁,却比我高10厘米。妈妈早已把“矮妹子”夹杂到了对我的称呼中。在没别人时喊还不打紧,可在外人面前这么喊,喊得我是满脸通红,全身燥热。(开篇写“我”因个子矮而成为家人眼中的“矮妹子”,为下文所写的万般苦恼作铺垫)
在学校,即使我穿上5.5厘米的高跟鞋,也不足1.55米,仍被排在教室最前面。就因为矮,许多活动我只能望尘莫及。我会打排球,可是一到比赛,双方都不愿要,嫌我缺少“空中优势”;我爱跳舞,可男伴一见矮矮的我,就退避三舍;我想表演时装秀,但再短的裤子,一穿到我的身上就仿佛拉长了似的——裤管会把我脚上的皮鞋遮得不见影儿。(因个矮而陷入种种尴尬境地,万般无奈尽在不言中)
因为矮,我不愿与高个子同学并肩而行,怕承受“鸡立鹤群”的痛楚;因为矮,我不忍听同学谈身高,怕刺痛“矮人三分”的神经;因为矮,我不敢去时装店买衣裤,怕裤长腿短买不成裤子反而遭老板的冷语。哎,矮带给我的苦恼够多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来说不定有嫁不出去的可能。思前想后,我最后决定增高。(运用排比句式,倾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无奈之下作出增高的决定)
我翻遍了所有的杂志,好不容易寻到了一则“××增长灵”的广告:3个疗程能增长6-12厘米。我喜出望外,连忙汇钱到商家购了4盒。可是药吃完了,我却连半厘米也没长。靠药增高的希望破灭了。(将增高的决定付诸行动。寻广告买药,可谓用心良苦,到头来却希望破灭)好友见我不死心,就说:“体育运动能使人长高。”于是,晴天,大家还在睡梦中,我就围着操场跑起步来。要是下雨,就跑楼梯,从一楼跑到四楼,再从四楼跑到一楼。运动量的增大也导致了食量的增加。锻炼一个月后看结果:不往上长却往两边长——不长高只长胖。一个“个子矮”已经把我害苦了,可不能再来个“体胖”,看来只有寻找“跟”更高的鞋子了。(好友的一番建议再次唤起“我”对运动增高的希望,可是锻炼之后事与愿违,又是徒增烦恼)
正当我沮丧无奈之时,一位身高1.65米的老同学来学校看我。她见到我,劈头就说:“真羡慕你,志大才高。”我愕然:“有何值得羡慕?脱鞋才1.49米!”“瞧我,虽人高马大,可是智商偏低。造物主给了这,就不给那,真吝啬!”寒暄之后,我便向她倾诉了个矮的苦恼及增高的辛酸经历。谁知她听后捧腹大笑,然后说:“人矮不要紧,只有心矮才可悲。一个没有内涵或内涵不够的人,即使再高,看上去也是那么浅薄,只配称傻大个!”老同学蕴涵哲理的话好比一轮朝阳,驱散了我心中的浓雾,给个矮的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从同学的言谈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人矮不要紧,只有心矮才可悲。这正是上文一番矮的咏叹之后所要表达的人生真谛)
对啊,人矮不要紧,关键是心不矮。晏子不是很矮吗?但他的口才不“矮”,他是名垂千古的外交家;鲁迅不是很矮吗?但他的精神不“矮”,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拿破仑不是很矮吗?但他的壮志不“矮”,他是叱咤风云的军事家;邓亚萍不是很矮吗?但她的抱负不“矮”,她是世界乒坛的名将。他们虽然是矮小的,但又是高大的。(翻然醒悟之余,联想到古今许多名人虽然个矮,但其事业壮志却不“矮”)
回想自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珠算打得既快又好,作文常见诸报端,光县级各种荣誉证书就有十几个,难怪许多高个同学自叹不如。然而,自己曾因个矮而自怨自艾,黯然神伤,还苦苦追求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真糊涂啊!(回想自己虽然人矮,心志却高的事实)
吟诵着波斯诗人的诗句:“你虽然轻视我的矮小,不要以为高大才是勇士。假如冲锋陷阵的时刻到来,瘦马远比肥牛有价值。”我抬起头,挺起胸,带着妹妹潇洒地走上大街。(行文至此,一篇关于“矮”的咏叹变成了“矮”的宣言)
魅力总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向读者敞开心扉,说真话,诉衷情,把矮带给她的苦恼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真实地披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的写作态度是本文成功的第一个因素。面对矮小,作者并不是消极接受,而是想办法增高,但屡屡失败。接着作者通过友人之口表达“人矮不要紧,只有心矮才可悲”的人生哲理。文意在层层铺垫中自然推进,水到渠成,给人一种“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阅读效果。这是本文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另外,文章语言流畅自然,结构严谨,引用波斯诗人诗句恰到好处,这些也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