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明威的硬汉性格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1-12-29王长兴李慧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2期
摘要:海明威的小说创作自始至终都充盈着浓浓的“硬汉”风格,其小说主人公往往热衷于打渔、狩猎、探险、拳击、斗牛等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运动,而这一切也正是海明威自己所喜爱和热衷的。海明威笔下的主角尽管姓名各不相同,但性格却没有大的变化,都有作者的影子活跃其间,如果将他的作品按写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我们会发现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有众多吻合点,可以说这些作品便是海明威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海明成;小说创作;硬汉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从一个高中毕业生走进文艺殿堂,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文学成就的最高峰。这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处处留下他的血汗,他以自己丰富的经历为基础,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跃在现代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其作品中揭示的普通人的遭遇、苦难和觉醒,反映了他们在困难、危险和死亡压力下的“硬汉”风度,激励青年一代知难而进,奋发向上。要想了解海明威作品的“硬汉”风格及其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首先简略了解一下海明威的生平。
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芝家哥郊外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医生,酷爱打猎、钓鱼,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受其父亲的影响,海明威也乐于此类运动,但在小时候学打拳击的时候,使一只眼受伤。叛逆的性格使他受不了家庭的束缚。年少时便离家出走,独立生活。曾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英勇作战,曾先后受到意大利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嘉奖,而且热衷于打渔、狩猎、探险、拳击等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运动。这一切给海明威身体上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他的脑部至少震动过十二次,极险恶的汽车事故出过三次,在非洲森林里,他在两天内飞机出事三次,一次头部伤严重,曾长时间眼睛看不见。光是两次战争中,他身上中弹九处,十八岁时,他在意大利受伤,医生从他身上取出了237块弹片,但仍有多块无法取出。海明威晚年受癌症等多种疾病困扰,并于1961年用他心爱的猎枪把自己的头打掉了大半个。
通过以上的材料,我们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明威作品的主人公总是伤痕累累,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而且在描写充满血腥与暴力的时候会如此心平气和,甚至有的时候还带有把玩的意味。因为这就是作者的生活,在经历过多次死亡的威胁之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海明威创造的主人公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尼克,亚当斯。尼克,亚当斯是海明威在192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人物,这本小说集中各篇故事大都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描述了他童年、少年及至青年的经历,所以后来有人把它重新编排并改名为《尼克的故事》重新出版。在这本集子中海明威借尼克,亚当斯之身讲述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个性发展。集子中第一篇《印第安人营》中,它讲一个医生,尼克的父亲,替一个印第安女人接生。女人生病的丈夫在上铺,女人躺在下铺,需要剖腹产,但没有麻药,女人在痛苦的尖叫中终于把孩子生了下来,但丈夫却用小刀自杀了,差点把头都割了下来。还是小孩子的尼克目睹了这一切。而海明威的父亲也是一位医生,在出诊的时候经常把小海明威带在身边。海明威在这里要表达的不是这些可怖的事件本身,而是对男孩尼克的影响。解释长大后的尼克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有点神经质的青年,这也是青年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敏感、孤独、对正经人的生活感到不满,并从家里逃出去,过自己的生活。《在我们的时代》里几乎每一篇都有一种不愉快和不烦忧的调子,有一篇叫《医生与太太》:尼克发现他父亲也很脆弱,并且不满他母亲对许多事情的看法。而这一切又可以从海明威的传记里得到印证:海明威的父亲和母亲因子女的成长道路问题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这给海明威带来了不安,他要自己选择人生的道路,于是它16岁就离家过独立生活,并在一年多以后,通过种种手段,怀着年青人的狂热心情参加了一战,于是《战斗者》中尼克也参加了一战,并受了伤,但他和敌人(当然也受了伤)“私定和约”,不替他的国家和任何别国打仗。于是他们成了“非爱国者”。这实际上是海明威生理、心理上双重负伤的表现,因为战争的残酷和现实的灰暗让他觉得自己的牺牲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是他开始长期脱离社会,去孤独得过自己的生活。
自然,海明威这一时期的主人公们也和他一起“归隐山林”,但“归隐”的生活并不幸福,这些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失眠。如《现在我躺下来》中受伤的尼克只要躺下来就不住想,而他想的事和上述的故事情节有很大关系。一用脑子就失眠的人还有《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这个在战争中被阉割的人,是一战后“迷惘一代”的代表,他们被炸弹炸出了轨。炸出了普通生活的路径。海明威曾经说过他写的这些是非常简单的故事,他是写年轻人在战争里受了伤,避免一切人,他们患的是“战争综合症”,他们是拼命想办法避免发疯。
不管以尼克为代表的海明威的主人公如何去学习忍耐烦恼,克服不幸,但他们的伤永远不会痊愈,因为海明威还活着,还在记录他的冒险。不过生活在继续,作为“硬汉”的海明威可以让他的化身们体味痛苦,但不会让他们过得没有尊严。于是,他们要做得像个“男子汉大丈夫”,在紧张痛苦的生活里,凭着毅力、忍耐、荣誉好好活着,虽然结果“还是打败仗。但这是人生”。用作者的名言来说就是:他表现的是“压力下的风度”。这实际上是作者不甘消沉、要求奋起的表现。代表人物有《不败者》中的斗牛家,老了,又负伤,打败了依旧不肯认输。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老人与海》中的老头子圣地亚哥,这部作品是海明威在《过河入林》创作失败后,反击那些批评他的才华和主角都耗尽和死了的评论家们的。《老人与海》讲的是古巴老渔翁圣地亚哥八十四天没有钓到鱼,但他仍然坚持单独出海,并坚信自己能有所收获,终于,他钓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鱼,并与之经过两天两夜的抗争,最终刺死了它,把它拴在船上。但不幸的是许多鲨鱼来抢他的劳动果实,他一条条杀死它们,直到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无奈大鱼被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骼,圣地亚哥把它拖了回去,回家上床睡觉,在梦中寻找好日子。这个故事可以当作一个象征性的故事来看,圣地亚哥像海明威一样是个圣手,他布置钓丝之小心与准确谁都比不上,虽然他以前非常强壮,打鱼数他第一,但他现在老了,而且运气不好,不过他不认输,他知道干这一行的诀窍,他能够证明他自己,当然最后他成功了。和圣地亚哥一样,海明威也成功了,他凭借这篇文章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不管怎样,人总是要回到社会中来的,海明威也不例外,1937年海明威回到了于20年前抛弃了的社会,回到了另一个“为民主而战”的战争,他积极加入到了西班牙内战,支持民主政府。以此为前提,他写了《战地钟声》。主角罗勃,乔登作为一名美国志愿军加入到西班牙内战中作战,他被派去炸毁一座重要的桥,他知道这次进攻会失败,但将军们不肯取消这次计划。而等到下令取消时已经太晚了。最后他还是成功炸毁了桥。但在退却中受了伤。被丢在后面等死。虽然主角命运依然多忤,但他终于看出这牺牲是有意义的,所以这书的结尾并没有愤恨。
海明威小说的主人公大体上经历了年少时的创伤,青年时的脱离社会和成年后的回归这三个阶段,这也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的生活中海明威是一副硬汉的形象:一个酷爱运动的人,一个世事练达的记者,一名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位西班牙斗牛的狂热爱好者。与之相适应。海明威带给我们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适合“硬汉”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是暴行,东西不生长,不结果,只会爆炸、破裂、腐朽或是被蛀蚀。风花雪月、风和日丽之类意象在他作品里都是残缺的,不圆满的。幸而作者还有理想,忍耐、充足的能力、毅力,所以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保持“压力下的风度”。但当他“受不了”的时候,他也会和《印第安人营》里的丈夫一样,用比生更强的毅力结束自己,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海明威在中国》,杨任敬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月第二版。
[2]《现代美国小说史》,王长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3]《海明威》,任晓晋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