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性和抒情性完美融合的范例

2011-12-29钱建成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2期

  摘要:《樱桃园》是俄罗斯杰出的剧作家契诃夫的一篇巨作。本文在叙述其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强烈的喜剧色彩、浓郁的抒情色彩。以及两者的完美结合,以期帮助读者对该部作品的欣赏。
  关键词:《樱桃园》;喜剧性;抒情性;融合
  
  契诃夫是俄罗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剧作家,创造了一种完全独特的戏剧——抒情喜剧。其生前最后一部戏剧《樱桃园》于1903年问世,代表他戏剧创作的一个最高峰。它为我们提供了喜剧和抒情诗结合的范例。
  《樱桃园》写的是加耶夫、郎涅夫斯卡雅兄妹被迫出卖祖传的樱桃园的故事。加耶夫和朗涅夫斯卡娅兄妹出身于是俄罗斯贵族家庭,继承一个祖传的樱桃园。加耶夫是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缺乏生活能力的“败家子”,由于不会经营,不久便欠下了大笔债务。朗涅夫斯卡娅从巴黎乔迁故居之后,依然贪慕虚荣,沉醉在享受之中。这样为了生存,兄妹被迫把属于自己家族的一座美丽的樱桃园拍卖出去。罗巴辛是一位商人。他的父亲以前是这个庄园的农奴,做过朗涅夫斯卡姬的仆人。为了感激朗涅夫斯卡娅早年对他他的恩情,罗巴辛提出一个挽救樱桃园的建议——把树砍光。将樱桃园建成别墅出租,用这些钱付利息,这样就可以摆脱困境了。他们对此置若罔闻,尽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樱桃园最终难没有逃脱被卖掉的命运。而买主正是罗巴辛。罗巴辛接管了樱桃园之后,砍倒樱桃树。自此,每个人的新生活又开始了。朗涅夫斯卡娅回到巴黎,继续她那虚无缥缈的生活,加耶夫去银行当立刻职员,罗巴辛成了樱桃园的新主人。开始他的发财梦想。
  剧本并无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少急剧转变和紧张的场面,却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日常生活,写出俄国贵族阶级及其文化的崩溃。樱桃园是美的,是富有诗意的。出卖樱桃园,本该是个悲剧,而作者却把它写成抒情喜剧。因为樱桃园所象征的是旧生活的诗意。是贵族文化。早已变得死气沉沉了。作者对腐朽事物的灭亡毫不惋惜,而以兴奋的心情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该剧围绕着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这个核心,写出了贵族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反映了2CB256H31qjcMAPJnEGzAejNbXjocEhsopA45MviLa/o=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阶级地位变动。
  整个作品的基调是欢乐的。樱桃园的失去,并不是某个人一手造成的悲剧,而是一种人们无法挽回的注定了的命运。加耶夫、郎涅夫斯卡雅兄妹从小就过着寄生式的生活。他们思想空虚,行为轻浮,没有从事任何劳动的能力,也没有任何社会理想,只知道吃喝玩乐。直到面临破产,樱桃园将被公开拍买时,他们还是沉醉在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的幻想里。加耶夫想的只是打台球,消耗时光,郎涅夫斯卡雅还是照旧挥金如土,糟踏钱财,根本没有去想想明天如何过子。无怪罗巴辛感叹到:我一辈子可没有遇见过你们两位这么琐碎、这么古里古怪、这么不务实际的人。加耶夫、郎涅夫斯卡雅兄妹,正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普遍存在着的那种贵族的典型代表。然而,他们又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郎涅夫斯卡雅精神空虚,为了寻找寄托,和一个“爱上了她的钱袋”的流氓厮混在一起,忘乎所以地把祖传遗产挥霍一空。她似乎还具有一点美好的人性,如爱好大自然,同情别人,对待仆人宽厚。然而这些所谓美好的人性,只是为了维护昔日她那富有教养的上层贵族的风度,以此来填补她的精神空虚。加耶夫和妹妹一样精神空虚。他除了把生活的乐趣寄托在打台球、吃冰糖之外,就是爱发些自以为是、不合时宣的空论。面对着一个陈旧柜橱,他会说“我们应该给它做个百年纪念呀。这虽是个死物件。究竟是有了历史,有了和图书馆一样的价值了”,还借此炫耀自己显赫的家史,显示自己的才学。其实,他是一个道地的一事无成的废物,一个令人可笑的昏虫。五十多岁了,还要仆人替他脱衣服;面临着破产,还要摆出老爷式的尊严面孔。对人傲慢而粗暴。如果说,在郎涅夫斯卡雅身上,还可以看到一点美好的人性的话,那么,在加耶夫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只能看到封建贵族道德上的彻底堕落了。契诃夫写出这两个活生生的人物,暴露了贵族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尽管兄妹俩对失去自己的樱桃园流了大量的眼泪,田庄还是拍卖了。这件事本身仿佛是一个悲剧,但在这两个主人公内心里根本不存在崇高的、严肃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东西,而相反,却处处让人感到荒谬可笑,发出欢乐的笑声。由此,剧本写成喜剧是理所当然的了。
  契诃夫写人物,善于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精神面貌。围绕着加耶夫兄妹的一群人中,无论是生活的唯一希望就是找到一个丈夫的瓦里雅,或者是成天只知道吃和睡的皮希克,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夏洛蒂。由于他们远离着正在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只能感受着自身的痛苦:对别人冷淡麻木。他们的思想感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碰到什么事情,谈起什么生活,时时想着的只是自己,甚至连别人说的话都没听见。在《樱桃园》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各说各的。粗心的读者会认为这些对话,有点莫名其妙,不合逻辑。其实,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他笔下的人物,每人都有自己内在的思想动作的贯串线,都在顺着自己内在的贯串线说话,都在展示自己的灵魂。不仅对话如此,就是人物的动作也是如此。剧中那个没有一天不碰上一点倒霉事的叶比霍多夫,他的行动令人感到滑稽可笑。他拿着一束花向杜尼亚莎求婚,一进门却把花束掉在地上;临走时,又一下子撞到一把椅子,又把掎子撞倒。但这正是他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在特定情景下必然的行动。
  契诃夫没有简单化地去塑造人物,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样,就使他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真实可信。商人罗巴辛精明能干,一心想发财致富。然而,这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于毁坏那已经过时的东西是需要的。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生活主人,必然要取代封建贵族的地位。契诃夫自己也说罗巴辛算是正派人物,他的举动应当是十分有礼貌、文雅、不俗气、不滑头。正是这个人,一方面他确实曾向加耶夫兄妹进过善心的忠告,一方面又是他自己最后“吞食”了樱桃园,而且迫不及待地动手砍伐它。一切以金钱为转移,自然要破坏“美好的富有诗意”东西。很明显,作者对他并没有寄以同情和希望。写另一个人物特罗费莫夫也是如此。这个大学生喜欢阳光,热爱春天,鼓励人们去劳动创造,想信人类会不断进步,向往着整个俄罗斯就是我们的一座大花园。全世界都是伟大而美丽的,到处都有极好的地方。正是他,帮助安尼雅笑着向旧生活告别,向新生活迈进。应该说,他是与腐朽的封建贵族及罗巴辛这样的资产阶级水火不相容的新一代。但是。契诃夫却看到了他的另一方面:只会空谈,超乎一切,过着一种寄生生活。这正是契诃夫现实主义的深刻所在。
  《樱桃园》这部喜剧的特点,还在于它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它的抒情性,首先来自戏剧冲突的内在性。剧本写的是日常的平凡的生活,没有出现为了挽救樱桃园而针锋相对的冲突。而其实,《樱桃园》的戏剧冲突,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诗意的梦想与庸俗的日常生活的冲突,是美、诗与粗俗、呆板的人生真相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于人物的内心,主要是通过不同人物对樱桃园的不同态度、不同感受和情绪来表现的。因此,人们又把契诃夫的戏剧称之为“情绪剧”。这在戏剧史上是一个创造。正因为是“情绪剧”,剧中人物无论主仆男女老少时刻都在抒发着他们的所思所感。《樱桃园》的抒情性,鲜明地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抒情色彩上,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了。另外,《樱桃园》的抒情性,还借助于风景配置和音响效果而得到渲染。如果说。剧本开始时,写满园子的“樱桃树都开了花”,衬托了人物返抵故居的欢乐的心情,那末结尾时,那“园子的远处。斧子在砍伐树木的声音”传来,则更加渲染了永别故居的人们的凄凉、悲怆的心情。是否可以这样说,《樱桃园》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充分表现人物的情绪取胜。它把戏剧和抒情诗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了。
  剧本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樱桃园的形象,不仅象征着过去的旧的生活,而且有机地联系着未来,有机地联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这样,《樱桃园》也就成为展示俄罗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剧本。樱桃园的旧主人封建贵族衰败了,新主人商人罗巴辛只是必要的“破坏者”,而美丽的新花园只能由安尼雅们来建造。安尼雅这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一旦懂得了生活的真理,就勇敢地、欢乐地和旧的陈腐的生活告别。坚定不移地走向争取美好未来的斗争。自然,由于契诃夫在他的生活中没有接触到工人阶级和革命的先进人物。使得他笔下的新人显得苍白。缺乏血肉,而那美丽的未来也显得虚幻而不可捉摸。但是。我们毕竟可以从中看出契诃夫批判现实主义的鲜明的倾向性——对于腐朽的、停滞的旧社会、旧生活的极端厌恶憎恨,对美好的新生活的强烈追求,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于劳动创造的尽情歌颂。这样,在他的剧本中,洋溢着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号召人们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永别了,我的旧生活!”、“万岁,新生活!”这是《樱桃园》结尾时发自安尼雅、特罗费莫夫内心的呼喊,也是契诃夫对于自己的祖国、人民的美好的祝愿。
  
  参考文献
  [1]王建成,《樱桃园》的喜剧性分析[J],社科纵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