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秋天的原野上(二题)
2011-12-29徐安国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2期
徐安国,男。60年代,在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中出生于鲁西北平原的一个小村:80年代,在农村知识青年“考大学、进城市”的潮流中走进城市,然而常常是身居高楼大厦,梦回乡间小屋。说起爱好文学,只是在文学能够呼风唤雨、左右潮流的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梦想,至今也不甚痴迷,茶饭不思地去读去写,只是有感而发,仅有少量习作见诸《人民日报》副刊、《词刊》等,凤毛麟角,令人汗颜。
走近玉米 走近母亲
深秋的鲁西北平原,深秋的故乡,深秋的田野。
晴空里,几片洁白的云朵,有时似在风儿的伴奏下,以蓝天为舞台,轻歌曼舞,不时变换着奇幻美妙的舞姿;有时像新娘的婚纱,轻柔地飘过蔚蓝的天幕;有时又似温驯的羊群,悠闲地漫步于辽阔的草原。
大地上,所有的叶子——树上的、庄稼的、野草的,都枯了,都落了。“无叶障目”,可以纵情远眺,一望无际,直至天边。
每到这个季节,岁月仿佛醇厚了许多,浓烈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成熟的味道,恰如刚刚开启了一坛陈年老酒。
风起处,落叶上下起伏,翻卷飘飞……
此时此刻,广阔的田野上,只剩下大片大片的棉柴和部队般列队整齐的玉米。
棉花,曾经洁白如玉,盛开似海的景象已难觅踪迹,剩下的只是枯枝败叶和风中摇曳无声的几个干瘪的桃子了。
而玉米,虽然枯叶低垂,躯干细瘦,但依然整齐地站成一排排、一行行、一片片,像一个个“玉米方阵”。在等待接受父老乡亲的检阅。
萧瑟秋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情不自禁地走近玉米,走近每一棵玉米,刹那间我受到深深的感动,甚至是强烈的震撼!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哟!
一株株玉米枯叶低垂,随风飘荡;躯干细瘦,摇摇欲倒,但却顽强地挺起“肚子”,“大腹便便”,像一位营养不良的孕妇。把全部的心血都给了即将诞生的“孩子”!
尽管枯叶低垂,随风飘荡;尽管躯干细瘦,摇摇欲倒,但仍然顽强地站成一排排、一行行、一片片,守望着脚下的土地,守望着人们的希望,守望着镰刀的割舍。
呵,玉米,多么熟悉的玉米!我在玉米地里长大,闷热的秋日。宽大的玉米叶曾在我少年的记忆里,留下一道道红痛的印痕。以至于我每当背起草筐就心有余悸,望玉米而却步!我是喝着玉米粥、吃着玉米饼长大的。还吃过烧玉米、煮玉米,甚至咀嚼过吮吸过玉米秸的汁液……可是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认真地仔细地审视过玉米,甚至三十年前随着“考大学、进城市”理想的实现,发誓永远不会“在那闷热的秋日钻进那更加闷热的玉米地里了”。
然而,岁月的锈蚀只能剥落生活的浮躁,却使尘封的记忆愈醇愈香,冥冥之中,我越来越渴望回到故乡,回到童年少年的快乐与痛苦中去,甚至愿意在“闷热的秋日钻进那更加闷热的玉米地中”,让中年的我和少年的我在这片彼此熟悉的土地上,来一次跨越三十年的思想与感情的时空对接……
仿佛医生“剖腹产”,我剥开了一个玉米。瞬间,一个硕大金黄的玉米呈现在眼前,仿佛一个鲜活的新生命来到人间,给人惊喜,给人畅想!
带着一种冲动,我急切地剥开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玉米。不一会儿,一大片剥开的玉米,如奇花异果,仿佛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眼前!
哇,那站成一排排、一行行、一大片的玉米哟,虽然枯叶低垂,随风飘荡;虽然躯干细瘦,摇摇欲倒,但怀抱着“新生的孩子”——黄澄澄、金灿灿,如珍珠、似玛瑙,颗粒饱满,晶莹闪亮,仿佛洋溢着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是的,她们有理由自豪!她们有理由骄傲!
因为,曾经作为一颗种子被植入泥土。她却奉献了千百颗希望!
而且,又有谁像她们那样,当把希望全部贡献出来的时候,又企望镰刀的割舍呢?
良久,良久,我再次走近玉米,走近每一棵玉米,去欣赏那“新出生的婴儿”,就像欣赏自己。
走近一棵玉米,仿佛走近一个伟大的母亲!
落叶的思想
一个深秋的早晨,我走进一片白杨树林,走在厚厚的落叶上面。
空气清新、凉爽,一阵微风吹过,还有点儿冷。
明媚的阳光,被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梳理成一缕缕,斜斜地射进来,让树林里弥漫着金色的光晕,与薄薄的雾气混合,云蒸霞蔚,如梦如幻,
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只有那些粗细不等的光秃秃的枝条仍然顽强地指向深邃的天空。“删繁就简三秋树”,给人一种简约之美,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还有少量树叶依然挂在枝头,随风摇曳,岌岌可危,这意境,颇像启功先生画的一幅画,画上还题了宋人韩缜的一首诗:“风枝挂危叶,飞动夕阳中。莫遣儿童撼,留看著露红。”
古人的诗,当代的画,现实的景,三者在不经意间融合了。或者说,我在不经意间闯进了启功先生和宋人韩缜的心境中去了,可见,美是跨越时空沟通古今人类心灵的桥梁。
走在厚厚的落叶上面,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偶尔,会有一片新的落叶在身边翩翩飘下,无声无息。
就这样一直慢慢地走着,听树叶在脚下“沙沙”地响着。走着走着,仿佛灵光一闪,我忽然觉得不应该这样无情地踩踏这些无助的落叶,因为它们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我立刻驻足,弯腰捡起一片落叶,仔细地端详着——“失血”的叶片又黑又黄又瘦,完全失却了春夏那种“肥绿”的感觉——翠嫩欲滴、光鲜照人、生机盎然;细弱无力的筋脉清晰可见,叶片卷曲,已经看不到往日那种高挂枝头、拥抱阳光、尽享雨露、开心舒展的风采;叶片上的伤痕告诉我,它曾经栉风沐雨、战胜病虫而不坠“青云”……如今,却从“天堂”跌落地下,风光不再。
呵,是高处不胜寒,自愿飘落?是回归大地,还是被高大的枝干抛弃?……但不管怎样,落叶始终遵循着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叶落归根。看,它们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簇拥着生它养它的大树,不离不弃,直到化成泥土。
我极力搜寻大脑中关于这片树林的记忆。哦,想起来了,这些树是七年前的一个春天栽下的。当时,树只有一人多高,粗也不过二三寸,树叶更是伸手可得。冬去春来,岁岁枯荣。如今,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想摘一片树叶,也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了。
哦,又有一片落叶飘下,落在了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落叶上面。用手轻轻地拨开厚厚的落叶,发现底层的落叶已经和草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草虽然枯黄,但根依旧紧紧地抓着泥土。落叶就是这样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地簇拥着生它养它的大树,不离不弃,直到化成泥土。
因为,每一片落叶都知道,等新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将会站得更高。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