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快乐中实践 在实践中发展

2011-12-29王琳娜徐峪森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在“快乐与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创造性地把快乐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拓展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的社会实践是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更是从知识向能力、从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秉承这一理念,呼家楼中心小学疏理和构建了《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框架体系》。
  学校引导教师寻找课程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结合点,并把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表,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如在学习《北京孔庙与国子监》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寻宝”任务,然后带领孩子们走进孔庙与国子监,激发了学生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学习了《和光做游戏》一课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朝阳公园内的“索尼探梦”科技馆,亲自感受“光与声音”;科学教师带领孩子们在动物园、植物园内真实的体验《和动植物做朋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活动
  为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老师们组织学生们走上街头,在车多人多的十字路口,聚精会神地观察人们过马路的情况,学生们还亲自采访了交警叔叔,了解到因违章造成死亡的人数在逐年递增,令他们为那些因闯红灯戛然而止的生命叹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们组织学生参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安屯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了解垃圾的减量、分类、循环利用,引导他们与家长一起开展节水活动、垃圾分类活动。2010年,我们发现了新的实践教育资源——朝阳区19座郊野公园和多个博物馆。我们决定将现有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名录进行补充和完善,着手编辑《朝阳区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盘点》丛书。我们决定将现有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名录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于是,全校师生遵循“梳理资源—教师培训—学生动员—班级筹备—组织实施—资料整理—文案编辑—汇编成册”的操作模式,开展了“童眼看朝阳”主题实践教育活动。2011年3月,由57名学生小作者、小编辑自主完成的《朝阳社会实践活动攻略》(博物馆卷、郊野公园卷)入围朝阳区小学生创新学习成果大赛决赛,并即将正式出版。
  传承传统文化的“三礼”教育
  “三礼”教育是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德育品牌,2001年,学校大力推进“三礼”教育的德育改革实验,马骏校长亲自参与指导编写“三礼”教材,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礼节、礼仪、礼貌的“三礼”教育。2003年,在“三礼”教育的基础上,呼家楼中心小学提出了“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要学习中国文化、要传承中国文化”,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及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学校也把“三礼”教育纳入到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理解“与人问好、使用礼貌用语”对于沟通的重要;进一步理解“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对于成长的重要;明确“不乱扔垃圾、低碳环保”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逐渐明白回馈社会的道理。
  幸福愉悦的假期生活
  根据寒暑假特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从2007年起,学校教师研发了《小学生假期实践手册》,引领孩子们在假期中小手拉大手,和伙伴、家长一起走向社区、剧场,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再利用电脑小报、手抄报、绘画、小制作、征文、博客、DV等形式进行记录和描述。在学校假期开设的“社会大课堂”公益开放活动中,家长们踊跃报名,为孩子们讲授科技、军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织毛衣、裁剪、厨艺等生活技能。学生们的假期变得绚丽多姿。
  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为他们的终身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