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荷之美 共享和之贵
2011-12-29魏小娟王立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建校近50年来,几代日坛人以“荷花精神”修己安人,美丽的荷花已经成为日坛人心中的骄傲。“荷文化”在丰沃的积淀中应运而生。
认真梳理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努力实施文化引领
借助朝阳区教委“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日坛小学全面梳理出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即“拥有荷之美,共享和之贵”。
“荷”是显性文化,构建丰富的“荷”主题文化,用荷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培养日坛人高雅的身姿和品味;用荷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塑造日坛人正直、高尚的人格;用荷之“顶风冒雪傲立,腰弯骨断筋尚连,叶茎相扶、枯而不倒”,锤炼日坛人友善、合作、坚韧的品行,为师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使每一名师生拥有“荷之美”。
“和”是隐性文化,以人为本,在显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为师生发展创设舞台,构建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干群关系、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力求让每一名日坛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享受一份生命的精彩,共促可持续发展。
“拥有荷之美,享受和之贵”的文化终极目标实际上就是实现从“荷”到“和”的发展。
精心构建物质文化,彰显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两校区校园文化。本部的楼道建设以“自然之荷——生态之荷——文化之荷——艺术之荷”为主题,从展示荷花的品种、形态、有关荷花的古诗词,到“株株小荷”优雅绽放的身姿和作品,学校俨然成了一个荷花的世界。校园中“日出荷花满坛红”的题词彰显着日坛小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主题景观“荷韵”预示着日坛小学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东恒校区楼道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和谐的内涵,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中主题景观“和谐”更体现出学校的核心文化。两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到了“一条主线,和而不同”。
学校成立学生校园文化讲解团,每逢迎接各种检查、来访或举办各种开放活动,孩子们都会津津乐道地讲解,荷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扎根。
精心打造活动文化,丰富文化建设目标
活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在活动中引领师生感悟和谐的内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1.出台日坛小学古诗文诵读计划
学校以花铭志,以花寄情,把古今吟诵荷花的优秀诗篇收集整理,汇编成《日坛小学古诗文诵读集》。学生每天诵读5分钟,每周一进行拉诗比赛,吟诵荷花诗篇,感悟荷花品格,誓做高雅的人。
2.把“荷文化节”作为学校传统
学校把每年五月定为“荷文化节”,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展示学校艺术、生态等方面的教育成果。2010年5月,学校在朝阳剧场召开了第二届荷文化节,主题为“美丽小荷,优雅绽放”。文化节上,我们特别把“荷文化”的创建人——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关三多先生请来,为全校师生激情演绎了“日出荷花满坛红”的由来,为师生提出了美好的希望。“荷文化节”将作为学校最大的传统节日保留下去,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强势打造小荷艺术团
日坛小学开展以民族打击乐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学校的10多个艺术社团在历届市、区艺术节上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民族打击乐团曾在中央民族乐团演出大厅与台湾中学生民乐队进行了艺术交流,赴香港、澳门参加首届“京、港、澳青少年联欢艺术节”的演出;合唱团曾录制《七彩的梦、七彩的歌》少年儿童歌曲教学片,在全国发行;小荷民族艺术团在保利剧院举行过专场演出,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先后进行过报道。小荷管乐团成功出访日本。学校精心设计小荷打击乐团、管乐团、舞蹈团排练厅,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发展艺术特长,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开展丰富的学科拓展活动
学校与山东远大多媒体有限公司合作,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发展基地。研发基地在专家的带领下,思路明确,工作扎实,每两月一个研究主题,由科学教师进行对比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数字化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的成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学校与松下(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ECO课堂教学,与日本学校开展网上交流活动,交流环保新主张和新发现。学校组织学生到日本考察生态环境,考察垃圾处理厂,进行生态和环保教育;带领学生参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制作DV,组织获奖学生参观世博园;带领学生设计学校的蓝图,改造垂直绿化植物的土壤;组织学生进行小荷气象站的观测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呼唤着日坛人为社会、为自然的和谐做出努力。
努力开展课程文化建设,深化文化建设目标
课程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围绕“荷文化”陆续开发文学、艺术、生态等多种门类的校本课程,包括《我与大师一起画》、《手绘荷韵》、《荷花文化史》、《荷花诗词鉴赏与诵读》、《荷花种植》等。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使学生获得了主动的、全面的发展,也使学校的荷文化更具生命力。
全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建设目标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学校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1.不断细化和丰富和谐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
和谐包括三要素——尊重、理解、发展。尊重是和谐三要素的第一要素,是和谐的前提;理解是第二要素,是和谐的重要条件;发展是第三要素,是和谐的结果,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和谐群体应该做到心和、言和、行和。心和是根,言和是表,行和是果。具体表现为:每位教师心胸开阔、言语谦逊、行为协调,以平常心做事,以真诚心待人,以慈爱心与人相处;常以宽容之心待人,常怀仁爱之心待物,常藏忠义之举处事。学校倡导教师言行要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同志团结,有利于个人进步,要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倡导教师之间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学会和他人交往与合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教师队伍越来越强的特点,我们又赋予了和谐新的内涵,即人人都是一面镜子,要以人为镜,增智添翼;要以己为镜,思行谋进,要在矛盾运动中构建和谐。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干部的和谐带动学校的和谐
学校提出干部和谐策略: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别人的工作帮着做,交叉的工作抢着做,集体的工作大家做。我们精心为干部选书,并召开隆重的赠书仪式。每月例会都进行专题学习,提高干部个人修养,提升大局意识。在干部的培养中,始终倡导“沟通是生产力”的理念,鼓励大家互相沟通,形成相互通气、协同发展的机制。
3.以教研组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和谐团队
学校引领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文化的自我诊断,制定教研组愿景,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努力培育同伴互助共生的文化氛围,积累和丰富教研组的文化资源,逐步内化和提升教研组组长的文化管理意识。
为此,我们引领教师精心装扮办公室,使之成为第二个家。学校出台《和谐教研组制度》,以此规范教研组建设;搭设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教研组建设,如支持教研组购买组服,进行新年节目展演,以教研组为单位了解北京的新变化,以项目申报为单位进行和谐教研组展示与评选等。
4.坚持开放办学,构建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
学校树立大教育观,主动推倒围墙,建立完善的“三结合”教育体系。学校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家长委员会,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程,并定期召开家委会,与家长共商教育大计,共促学生成长。
为了更好地做到家校沟通,学校每学期都以“家校协作 携手前行”为主题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还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临校园,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另外,学校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活动,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督导活动,开展网上育子经验交流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志愿者授课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家校相互配合,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创建了和谐施教、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我们一边享用前人给我们创造的一切,同时又应为我们的后人有所创造、有所积淀,使学校具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