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11-12-29张振国金树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南中街民族小学是一所多民族儿童聚集的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多民族文化的沟通、理解与宽容方面,在培养学生民族自信、自强和多民族文化视野方面有着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学校以“团结、诚信、勤思、创新”为校训,以“双优、双特、双新、一窗口”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少缺陷、多发展”创设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一所民族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使学生一入校就生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沐浴在民族团结的春风里。
  
  特色环境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典型的绿屋顶、白墙体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校舍,远远望去就能清晰感觉伊斯兰古老文化的韵味。
  我党早期回族革命家马骏烈士的半身塑像坐北朝南地坐落在校园的南边,成为少先队员每周一进校的先锋岗标志;其后面左侧墙上是各族儿童共度金色童年的校歌,右侧是一幅在马骏精神激励下,各族学生幸福生活的生动画面;小院西面是由团结树、天安门、太阳、和平鸽、祥云和各民族代表人物组成的浮雕墙,寓示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壮丽诗篇;小院南面的墙上书写着“双优、双特、双新、一窗口”的学校办学目标,小院中处处是松柏和鲜花,使学校成为各民族小学生幸福生活、学习的乐园。
  教学楼的设计更是彰显学校的民族特色。一层大厅标有中华各民族聚居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意在说明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凸显“爱我中华大家庭”的设计主题。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徽、校训和用五色旗展现的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以卡通形式呈现的我国56个民族的民族知识风情简介,时刻培养学生具有爱我中华、爱我学校的民族情感。学校二层主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其设计主题是“弘扬中国国学文化”,孔子名著《论语》的精萃、孔子游学图和《弟子规》长卷,目的是使学生在接触、学习国学中,培养善良、仁爱之心,团结互助之为,明理坦诚之德,良好行为习惯之举。学校三层的主题是“阅读诗书兴学”。楼道中有图文并茂的成语故事,以长卷形式讲述中国民间生肖故事和名言名著、名家思想。教学楼四层的主题是“科技探索,放飞理想”。四层以太空画面为背景,展示人们探索自然、发展科技的重大成果,鼓励学生在不断追求与探索中放飞理想。
  精心设计的特色德育展室,成为学生缅怀先烈、涵养品德的又一基地。展室两侧墙面,用壁画形式述说了回族革命英雄马骏烈士的伟大人生,真实再现了马骏烈士生前的一幅幅历史画卷,室里保存着1983年至今学校“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驱者马骏烈士”活动的记录、照片和实物等,作为新生入学、新队员入队的教育素材。
  学生在民族团结的校园环境中崇德立志、勤奋学习、探索创新,进而为明天放飞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活动蕴含民族团结教育
  
  经过全面的分析,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根据学校历史积淀及特色内涵的要求,学校最终确定把学习回族英雄马骏烈士的德育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本着继承和发展的思路,抓住教育的契机,在学生中定期召开学马骏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把学习内化为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回族英雄马骏烈士是中国最早的革命领导人之一,和周恩来总理共同创建了当时的进步团体“觉悟社”,是中共北京市第一任市委书记,1928年被反动派杀害,墓地位于日坛公园,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机缘巧合,我校和马骏烈士的孙女马丽颖老师结下渊源,了解到大量的关于马骏烈士的事迹,学习马骏烈士的活动成为了我校的特色活动。时至今日,我校向马骏烈士学习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已坚持28年。从2003年开始,我校清明节祭扫先烈的主题教育活动都与时代精神结合,引导师生在马骏烈士精神的激励下,“文明礼仪伴我行”、“为奥运添彩”、“争做四好少年”、“向建党90周年献礼”。2008年是我校开展“学马骏”活动的第25年,4月3日我们召开了回顾校史、祭奠马骏的主题活动,4月5日的《北京日报》以“25年的校史,25年的祭奠”为题目进行了报道。同年,我校《知马骏 颂马骏 学马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了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的优秀小课题三等奖。
  每周一,在烈士像前静默自己一周学习、做人方面的小目标;在班队会中讲解烈士事迹;护墓小队交接;学习“发扬革命好传统”歌曲;书写“马骏烈士精神激励我成长”日记等,这一系列的“学马骏”活动无不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师生的心灵。马骏以及无数先烈忠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勇拼搏的革命事迹净化着我校一批批师生不断成长,一批批学生在马骏烈士精神的激励下,在做人、会学习、会交往、发展兴趣等方面不断进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喜欢在学校学习生活了,校园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特色课程弘扬民族体育文化
  
  我校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为目标,挖掘课程资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由专家引领,参与指导,体现专家与学校骨干相结合的研究特色。学校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全国体育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关槐秀老师,原朝阳区体育教研员吴春颐老师,成立专家指导团,走进校园,指导体育教师研究课程开发,寻找课程资源。我们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其教学任务、教学时数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民族体育的特点,编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研发了北京市朝阳区南中街民族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和光盘。在此基础上发展、提炼、拓宽、形成特色,着力建设多彩校园,体现民族体育运动的活力。在体育课堂教学方面,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中选取10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补充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在民族体育绫球课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领会绫球运动的口诀:“小绫球,似沙包,有攻有防不着慌,破防守,进攻忙,投到对方区域内,投中了,大家拍手齐叫好”,学会了绫球比赛的规则和方法。学校健全课间民族体育活动制度,学生从绫球、赛威呼、狩猎球、插鸡尾翎、抛绣球等一个个民族体育项目练习中逐步提高身体素质。每年4月30日定期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趣味运动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学校近三年来先后获得中央教科所教科研先进单位、朝阳区“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