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有效的网络教研
2011-12-29魏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传统教研活动手段单一、时间紧张等弊端逐渐显现。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在此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突破传统教研瓶颈,打造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在一个学校、一个区域内若要成功实现网络教研,必须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有效的技术和有力的措施保障,前者属于“物”的层面,后者属于“人”的层面,二者缺一不可。以下,笔者就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在学校真正实现有效的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的三层技术
对网络教研来说,没有最新的、最好的技术,只有最恰当的技术。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了最需要的功能,就是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构建一个教研网络,我们首先要明确教研的需求是什么,再用最恰当的技术来实现,这样的教研网络才是高效益的。
总的来说,网络教研主要有三个层次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技术也可划分为三类。
1.用网络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是网络教研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网络教研在发展初期的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网站、学校或区域的教研网整合实现相关的功能。在网络教研中,资源共享的形式主要包括对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查询等,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态有文本类(教学设计、试卷、论文等)、视频类(课堂实录、专家讲座等)、其他类(课件、素材等)。
目前,教学资源共享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如果是一个学校的教研网络,利用校内局域网就可以实现。如果是跨校间的教研,则必须保证外网的畅通。
2.用网络实现教研信息的交流
在教研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教研员之间及时的交流与互动是教师获得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关键因素。同样,在网络教研中,信息的交流也是重要的需求。
一般来说,在面对面的教研中,交流形式都是同步的。而网络的出现使这种交流方式在时间上大大拓展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轻易地营造出同步交流与异步交流两种方式。
从技术角度而言,同步交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采取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包括以文字为主要方式的QQ、MSN和以视频为主要方式的UC、Googl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