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点亮智慧人生
2011-12-29张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我们的教育包含了“教”和“育”两个过程,“教”是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育”是把思维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的本质应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为学生点亮智慧人生。
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智慧
物理难学是很多人的共识,我想学生的困惑在于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理解并得心应手地应用物理的规律,不能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观是将学习知识的过程纳入到具体的真实情景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即教师要起到支架、导航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建立物理情景,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我常常把一支粉笔、一把锁、一个水杯甚至是擦黑板的抹布用作教具,向学生展示所需的物理情景。比如在讲竖直上抛时,我随手拿起讲台上的一把锁竖直上抛,然后问学生:“假如这把锁的初速度是20m/s,加速度是10m/s2,你能知道它1s末的速度是多少吗?2s末、3s末、4s末呢?这些时刻的位移呢?什么时刻它能到最高点呢?”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演示,使学生觉得物理学亲切了,而学生获得的启迪是物理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物理教学中仅用简单的教具还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无疑为物理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2000年开始,我进行了计算机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充分展示复杂的物理过程。如在讲碰撞问题时,用两个大气球展示了碰撞过程,但细节却无从知晓,我用计算机模拟出它们的接触、挤压、形变最大到逐渐恢复形变,学生觉得很新奇,露出兴奋之情,此时,我再分析物理情景得出动量、能量的物理规律时,学生们很快认同并理解。此后,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碰撞问题,并让学生尽量用物理语言和物理规律进行描述和分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我们拥有了数字化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许多物理现象能直观、方便、快捷地展现出来,开启了学生对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思想。
我在课堂上尽可能把知识逻辑讲授清晰,做到语言精炼,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旁征博引,把学生引进异彩纷呈的科学殿堂,尽情享受探索新知识的快乐。我还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收集、分析、加工、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愉快而高效地汲取知识精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与智慧。
在实验中开发学生智慧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教学中,我遵照建构主义的思想,即学习者习得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检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对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特别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教育的思想,强调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新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创造物理情景、探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探究的思想、方法、过程无疑对学生有非凡的意义。我不仅完成课本上的探究实验,还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活动。如在探究电路如何设计更合理时,我给出了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所选用电学仪器的规格,让学生利用仿真试验设计如何测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在观察所给仪器时就会发现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不够,需要进行扩程,要将表进行改装;改装完毕后又会思考两块表如何与灯泡进行连接的问题?这又需要进行内外接的选择;选择完毕后会发现要改变数据多次测量,所需的滑动变阻器应怎样连接呢?学生们开始进行限流分压的选择;随后,我给学生一个大电源,提出滑动变阻器选何种规格的更好?如果只给一个小规格的滑动变阻器怎么办?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要选保护电阻,同时思考最好的保护电阻是何种规格的。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验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设计、去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
在合作中增强学生智慧
由于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因而个人的理解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通过合作与讨论,把各自的理解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比较全面的理解,所以在学习中,学生之间需要讨论、合作,需要互相启迪。
我在教学中鼓励每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自己学习物理的感悟,这种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如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全体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特别是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在总复习过后,我让每个学生精心准备自己最有收获的一道题、一个物理过程、一个典型的物理情景等,给每个学生5分钟的论述时间,讲完后其他学生进行提问,由本人或其他同学帮助答辩。学生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准备:有的做成了幻灯片、有的画出了分解图,还有的拿出了自制教具,看着他们认真讲解、仔细聆听、沉着应对的优秀表现,我感觉到学生的巨大潜力。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大量信息,每个人都有收获,无疑在这种合作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智慧。
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
我从1992年开始担任汇文中学的物理教研组组长,一路走来,我觉得我们教师的集体智慧更能激发学生的群体智慧,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我率先把最新一代的传感器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带领物理组全体老师共同研究,精心筹备。与此同时,我也鼓励组内教师承担各种公开课,因为我觉得做公开课虽然很辛苦,但无疑会包含组内每个教师的智慧,而这个集体智慧又激发个体智慧,会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好。
我经常去教育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支教讲学,曾应邀去贵州省毕节、河北省涞源、内蒙古敖汉旗、乌兰浩特盟支教讲学,为当地数百名物理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反响很好。我还被昌平区、房山区聘为物理学科指导教师,每年为那里的师生举办讲座。“张国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我指导的崇文区市区级教学骨干7人,已有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一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我先后正式带徒弟18人,其中外区、外校徒弟15人。我欢迎老师们随时来听“推门课”,我会对老师们承担的公开课耐心指导,共同研究,还经常到被指导教师的学校去听课、评课。我希望自己的教学智慧能引发教师们更多的教学智慧,从而带动一个教师团队的成长。我一直在为创设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努力着。
教师责任重大,我们常说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把创新带进课堂,但我今天更要说的是把智慧带进课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用力只能做好,用心才能做优,我要以完善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去激发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为他们点亮智慧人生。
张老师的教学信仰:
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我一贯的精神准则;
脚踏实地、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持之以恒,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
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我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