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数字校园功能 提升学校管理效益

2011-12-29阮国杰罗明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近年来,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也渐渐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数字校园”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如何在数字校园平台上,提升学校管理效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让数字校园凸显管理的人文性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提供个性化功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与透明化管理,是突显管理人文性的集中体现。
  1.实现通信或反馈信息的个性化传递与集成
  我们经常面对的通信或反馈信息一般包括即时消息、通知、信件往来、数字平台中的反馈等,通常要在不同平台或媒介中提取。为了提升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使不同用户能及时准确得到自己的专属信息,在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建设统一通信平台的设想,希望将学校各方面的信息能第一时间直接送达到用户桌面。
  2.实现用户使用环境的个性化设置,提供网络动态消息的预定功能
  目前,大多数数字校园都是统一界面和布局,并不适合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与审美要求。我们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为用户提供了与学校人文背景相称的多组界面及布局,以满足师生对数字校园应用环境的个性化设置。另外,伴随着数字校园的发展,它也承担着师生个人网络活动信息的传递与管理,提供基于个人的活动信息预定功能,能有效促进数字校园中人脉关系的传动,增加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3.实现公共资源与资产的公开与透明
  实现公共资源与资产的公开与透明,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往往不能做到实时公开、透明。作为学校主人的教师、学生,既不能较好地行使学校资源与资产的监督权,又增加了人员协调开销。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我们在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透明管理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师页面中开设“办公用品平台”,将总务库房的物资在网络上以电子库房的形式呈现出来。教职工在网上查询并申报所需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总务处每周两次固定时间送物品到教职工手中。这种基于网络的互动管理,既体现了学校人文管理理念,做到服务育人,又发挥了透明化管理的功能,在集体的监督下促进了节约型学校的建设。
  
  让数字校园更多体现服务理念
  
  淡化管理概念,增强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我校数字校园用于管理的指导思想。数字校园建设至少可以从通信传递服务、数字资源服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其服务性。
  1.通信传递服务方面
  信息传递及时、准确、顺畅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引进即时消息与手机短信推送系统,建设基于用户的统一通信机制,可形成学校统一通信平台。在通信实现上,系统自动判断用户是否登录数字校园,对在线状态,信息将通过即时消息传递给用户;对离线状态,则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递给对方,从而实现同一信息,根据用户登录状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消息传送。
  2.数字资源服务方面
  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管理迈进数字时代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促使师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按服务类型划分,数字资源包括支持教、学、研的数字资源,也包括支持办公服务的数字资源,如学校各部门常规性的数字文件或积累性数据。只有当这些数字资源能让师生方便得到,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更好体现出数字校园的服务理念。我校在建设“服务中心”方向的引导下,专门开设了不同类型的服务区,如资源服务区、网络服务区、教学服务区、德育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等,各区域内部挂接了相关公共数字资源,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
  
  让数字校园促进互动交流
  
  没有互动,就没有数字校园的生机与活力,数字校园也难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益。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我们既要关注促进学校传统管理的互动性,又要关注数字校园自身互动性,从而促使数字校园跟传统校园的融合,促进数字校园的“生态发展”[1]。
  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团队与业务人员间的互动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与业务人员在业务需求、使用培训、应用推广等方面需要反复沟通与磨合,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才更符合业务实际。我校在每期项目建设中,都力争做到以下环节:征求平台建设需求,召开研讨会论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试用、推广使用、征求意见、修改推进等工作,既促使了信息化与现代化意识在校内的普及,又大力提升了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增强各业务流程可能涉及的相关人员间的互动
  传统管理方式下已有的互动呈现随机性、不及时、针对性弱、被动、成本消耗大等特点,影响管理质量。利用网络的快捷、精细等特点,将传统互动机制建设在数字校园中,通过数据自动累积与分析,可实现业务人员间的主动及时、针对性强的互动,从而对传统的互动形成了有益补充,提升了学校业务管理质量。我们近期推出的教学辅助平台,开设了作业管理和答疑两项基于师生互动的功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及时向教师质疑,克服了在校没有足够时间向教师请教的情况;同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可对所留作业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出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够达到复习巩固效果的规律。
  
  让数字校园促进规范化管理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体现管理的规范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数字校园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其次是促进学校现代化管理的规范性。
  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既要遵循项目建设必然经历的各个环节,保证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又要把握好项目建设的技术规范性,即第一,要依据国家及市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学校的应用数据规范及操作模式;第二,要遵循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建设统一的、规范的、系列化的项目文档模板,并在实际建设中按模板规范,完成具体平台的建设;第三,要能对项目文档进行有效管理,对修改版要有符合要求的版本标注。
  通过以上的规范性管理,一方面开发者将拥有一个完整的开发视野——既充分关注业务需求,又关注软件实现,更关注软件的后续维护;另一方面开发者与需求者在建设中可以更好、更充分地交流,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2]是数字校园内涵的一部分。我校将在资产购置与管理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即通过搭建管理平台,根据管理制度将采购审批流程固定到软件中去,教师申请购买的物品只有通过网络流程的审批后才能购买。
  
  参考文献:
  [1] 章航海:《中学数字化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2]朱莉:《以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为核心的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