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2011年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
2011-12-29本刊编辑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2011年6月16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英国、日本、新西兰和芬兰等国,以及中国华北五省市的校长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为“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水平”。与会嘉宾和代表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校考试和升学的基本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政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行政策略;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措施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致辞中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我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少就是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向度。要从庞大的知识群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引导这个“少”转化为“多”。而目前,应该把落脚点和突破口聚焦到课堂教学上,以人为本,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水平。
芬兰万塔市卡特侬考斯基中学图伊嘉·塔米校长、北京市景山学校范禄燕校长、英国切尔西中学安德鲁·蒂莫西·亚罗校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校长、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刘可钦校长、日本筑波大学附属高等学校茂吕雄二校长、北京市芳草地小学刘飞校长和新西兰圣凯瑟琳学院简·霍洛韦校长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中外嘉宾还针对五个重点议题分组进行了讨论。五个议题分别是:创新学校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改革课程、教材和教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方式;加强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