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创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督导调研与思考
2011-12-29王海燕张士佐徐孟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8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的引领、监督、指导与服务职能,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现代督导制度建设研究”课题为切入点,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学校发展状况和区县开展高中教育督导的情况,为完善督导制度提供政策咨询。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内涵的多元化与督导实施的促进性
教育是一种充满意向性的活动,由于“任何人从事任何事项,都依据某种看法作为行动的理由”,“他所具有的理解力不断地引导他,所有的活动能力都受到这种看法的指导”等原因,要鼓励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首先需要回到事情本身,从政策制定和现实理解中寻找行动的“原点”,进而获得教育督导的起点与着力点。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一次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正式写入我国重要教育文件之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更提出“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可见,世纪交替前后的近20年间,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关注办学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