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月荷花香满天

2011-12-29

台港文学选刊 2011年4期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一峡烟水,两岸风荷。2011年6月2日至11日,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参访团应台湾贤志文教基金会邀请访问台湾。参访团以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为团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台港文学选刊》编委会主任、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际岚和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现任主编、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瑜为副团长,参访团成员共11人。
  在台期间,著名诗人、作家痖弦、张晓风分别两次拨冗与参访团会晤、座谈,著名诗人席慕蓉专程与参访团晤面,余光中先生亲自陪同参访团访问台湾中山大学,郑愁予先生自湖北乘机刚返台、不辞旅途辛劳赶在参访团回程之日前来相聚,著名学者尉天聪、亮轩、李瑞腾等亦出席相关活动。
  参访团展开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先后访问了台湾“创世纪”诗社、台湾文学馆、《文讯》杂志社、“中国文艺协会”、“中国诗歌艺术学会”、《联合报》副刊、《联合文学》杂志社、联合文学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或团体,并接触了《幼狮文艺》、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饮食》杂志社、《葡萄园》诗刊、《乾坤》诗刊、《秋水》诗刊、“三月诗会”、“海鸥诗社”、《艺文论坛》季刊等,会见了台湾诗人、作家、艺术家、出版人张默、辛郁、丁文智、碧果、辛牧、汪启疆、李锡奇、古月、陈义芝、封德屏、张国治、须文蔚、焦桐、潘郁琦、李进文、王聪威、宇文正、林德俊、罗珊珊、胡金伦、林静助、羊子乔、绿蒂、金筑、蔡登山、吴钧尧、落蒂、龚华、徐瑞、周伯乃、台客、郑雅文、林明理、朱亚君、孙健吾、麦穗、林恭祖、顾重光、朱为白等60余人,先后就“诗:个人、群体与社会”、“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因应措施与经营策略”、“数字化时代文学编辑的角色定位和文化价值实现”、“编辑助读方略中的主题策划、形式创构、符号运用和编读互动”、“文学边缘化时代作家背景资讯对于作品阅读的意义”、“期刊如何促进文学在民众中的文化精神建设”、“文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资源价值的补充、提升”、“消费社会中,文学推广如何不断或阶段性取得关注热度?”等议题展开了座谈。
  会上,台湾文学F871L5txzAKyi/3+WO21Rg==界介绍了台湾期刊的发行状况:文学类期刊销量有限,影视类、财经类稍强,但因受网络普及的冲击,总体上各类杂志发行量均逐年下降;而杂志以零售为主,寻找长期订户不易。《创世纪》诗刊系同仁刊物,长时期业余办刊,倍觉艰辛,目前台湾“文建会”给予每年五十万台币的支持。《文讯》总编辑封德屏称其杂志是“叫好而不叫座”。 面对传统纸质媒体在当今数字化及环保时代不可避免普遍式微的情势,代表了联合报系的“联副”、《联合文学》杂志社、联合文学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因应之道:通过增加电子平台(内容不同,非将纸质媒体内容直接做成电子媒体内容)、扩大广义副刊、强化传统媒体的信息功能和文化精神价值以及作品的美学价值,并以强而有力的专辑形式、更多现代性的美术眼光、强化出版包装来吸引读者,同时创新发行方式,改变出HuOYFG4xlWxFexCMqBIODA==版生态来参与竞争。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纸质媒体的信心,认为书本可以流传久远,报纸也还是能受到读者的重视。与台湾文学馆座谈时,该馆馆员、知名诗人羊子乔指出,文学的资源即作家、作品,台湾文学馆的理念就是“凡是在台湾出现的文学都叫台湾文学”,否定了某些人主张的“不是用闽南语写的就不叫台湾文学”的观点。该馆展示教育组研究助理简弘毅结合本馆实践经验,认为文学不会真的消亡,但在当今时代将逐渐被商业所吸收。如此情况下作品更是基本要素,必须本身具有好的文学表现;鉴于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就必须利用现代高科技媒体或以特定议题或做成游戏或以互动方式,甚至以类似商业操作的手法吸引受众。李瑞腾馆长则就台湾文学馆的美术装帧运作方式以及实施低碳环保问题等做了详尽介绍。席间,正在该馆举行讲座的台湾小说与散文名家钟文音闻讯抽时来到座谈会现场,发表了简短讲话。她认为台湾小说的发展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同大陆已有很大差异,而台湾作家在这个巨大的差异中相对寂寞。她希望把文学推到更广大的读者中去,并提及严肃性与消费性、女性书写与身体书写如何结合等文学话题。
  在台期间,对于《台港文学选刊》的编辑业务与所承办的交流活动等,与参访团会晤的台湾作家、学者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著名诗人痖弦先生说:“《台港文学选刊》所选文章代表一种标准,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们编辑有其重要的编辑思想,有其想法……我不大赞成说编辑为人做嫁;编辑是事业、伟业、勋业,这是极为可敬的。我也做过编辑,《台港文学选刊》校对的精准、编刊体式的精美,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办的活动精致,都有文化的指向、文化的厚度,能把活动办成运动。”《文讯》总编辑封德屏说:“《台港文学选刊》有传递功能,可帮助希望读到台港文学的人。《台港文学选刊》的专栏有主题性,可看到其用心。”台湾艺术大学教育推广中心主任、诗人、摄影家张国治说:“这份刊物并不只是介绍作品而已,而是成为两岸文学界人士交流的平台,对此这个单位做了巨大的贡献;……要了解台湾、香港的文学,这份刊物是很重要的参考。”
  参访团尚考察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林语堂故居、张大千纪念馆以及中山大学图书馆“余光中特藏室”等,同时还实地考察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此次参访加深了《台港文学选刊》与台湾文学艺术界和出版界之间的了解,台湾文学界许多朋友热切盼待今后加强同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同福建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弘扬推广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华文文学做出积极贡献。交流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访问圆满成功。借此机会,参访团还为福建省文联中华文学资料库引进了一批台湾文学图书和文稿资料。对参访团一行的到访及访谈,台湾媒体做了报道。
  
  (倪 比 安鼎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