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语篇中的评价机制研究——以Science和Nature摘要为例

2011-12-29谭丽花

关键词:语法结构隐性隐喻

谭丽花

(惠州学院外语系,广东惠州,516007)

科技语篇中的评价机制研究
——以Science和Nature摘要为例

谭丽花

(惠州学院外语系,广东惠州,516007)

以Science和Nature摘要为语料,考察科技语篇中评价机制的多个实现层面。研究发现,科技语篇中既有显性评价机制,也有隐性评价机制,但以隐性评价机制为主。隐性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概念意义、具有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以及词汇隐喻三个方面。

科技语篇;评价理论;显性评价机制;隐性评价机制

科技语篇是语篇体裁的一种变体,它主要记录客观事实,要求用词精炼,表达准确、客观,具有极强的逻辑结构和说理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语篇的分析侧重语篇建构和写作范式等方面,而很少涉及评价机制的研究。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1]。目前,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局限于具有明显话语标记的显性评价机制,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明显评价功能的词语的研究,而对语法及缺乏明晰话语标记的隐性评价机制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本文尝试以评价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并列世界最权威和著名的两大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的摘要进行分析,探讨科技语篇中的显性和隐性评价机制,从而说明评价理论在科技语篇分析中的应用和可操作性。

一、评价理论概述

评价理论是在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其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Martin&Rose,2003)

Martin和Rose指出,评价是关于篇章中所协商的态度、情感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表达手段[2]。Hunston认为,评价涉及能够体现作者对语篇中实体价值的观点,即作者对某事物赞同或者反对的态度[3]。评价意义可以通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本身具有明显评价功能的词汇语法来实现,如形容词splendid,wonderful;名词happiness,success等。这种具有明显标志意义的评价手段称为显性评价机制。同时,评价意义还可以通过隐性方式得以表达,即通过使用貌似中性但隐含评价意义的成分和句式来表达评价意义[4]。我们把这种与语境因素相关的、缺乏明显话语标记的评价手段称为隐性评价机制。Thompson指出,评价是表达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是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进行分析都必然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5]。科技语篇也不例外。但科技语篇属于书面篇章,以记录客观事实为主,为了客观地传达信息,作者在表达观点时都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因此,其特点决定了科技语篇中态度的表达以隐性评价机制为主,评价意义的体现方式主要涉及概念意义中具有隐性评价意义的词汇、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以及具有隐性评价意义的词汇隐喻三个层面。

Hood和Martin指出,科技语篇中的隐性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表达概念意义的分级词汇、隐含程度的非核心词语以及词汇隐喻来表达[6]。科技语篇作者利用隐性评价机制既可达到表达态度的目的,同时又不失学术规范要求的语篇客观性,避免主观建立孤立的学术阵营、形成学术上的对立面,以帮助建立学术领域的同盟关系,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7]。

二、科技语篇中评价机制的体现方式

(一)显性评价机制

科技语篇虽具有结构严谨和表达客观的特点,但从Nature和Science杂志摘要来看,具有明显话语标记的显性评价机制也不乏存在。如:

(1)Only rs9523762 mappingin the GPC5gen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G allele,P=1.6×10?5;odds ratio(95%confidence interval)=1.23(1.12-1.36)),supporting a role for this proteoglycan in MS predisposition.

(1)中具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表态形容词“significantly”用来说明“rs9523762 mapping”和“proteoglycan”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显性评价机制由于具有明显的表态意义,在科技语篇中容易对读者产生面子威胁,从而不利于与同行进行磋商,也不利于作者有效传达信息,因而在科技语篇中应用较少。

(二)隐性评价机制

科技语篇强调客观事实,但又具有很强的说理性。为了客观准确地表达信息,作者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尽可能减少对读者形成强加的可能性,同时营造出与读者进行协商的口吻。因此,科技语篇中的评价手段以隐性评价机制为主,多通过具有隐性评价意义的词汇的概念意义、语法结构和词汇隐喻来表达隐含的态度。

1.词汇的概念意义

构建人际意义的态度资源主要是表态词汇,但不含有表态词汇的语篇并不意味着不包含讲话者的态度,概念意义同样可以表态,只是不如表态词汇来得明显[8]。科技语篇中,作者为了减轻对读者的面子威胁,一般不用或少用具有明显表态意义的形容词或者副词,而是通过词汇的概念意义来表达态度。名词化现象便是科技语篇中通过词汇的概念意义表达观点的一种常用手段。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名词化是将由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体现的过程、特征、关系、环境等转化为名词,隐喻化为事物的过程[9]。动词、形容词等转化为相应的名词后,能够对施事进行虚化,更加客观地体现句子的意义,使语篇的技术性增强,因而在科技语篇中广泛使用。Nature和Science杂志摘要为了突出科技语篇简练、抽象和客观的特点,经常把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所体现的评价意义由名词来体现。例如:

(2)a.Urg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required to prevent extinction in the wild.

b.We should immediately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tam arin)from extinguishing in the wild.

(2)b中情态动词“should”和副词“immediately”等具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词语通过词汇的概念意义转化为相应的名词后,体现出与读者进行协商的口吻,而非向读者强加自己的观点。

2.具有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

介入是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一,包括表明语篇和作者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它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协商的方式,它把语篇看成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读者协商意义[1]。Liu Shizhu通过对有关句式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英语中分别有10个句式和12个句式能够隐含表达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10]。如表达赞同的句式:

(3)Morris and O'Reilly gave their advice to McCain to boost Republican changes.(Giving advice means telling other people to do things in a right way or wise way.)

表达不赞同的句式有:“Somebody claims/alleges that…”如:

(4)The police allege that the man was murdered but they have given no proof.(I am suspicious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ir statement.)[4]

类似的语法结构还有:I/We feel/hope/wonder/worry,I amconcerned,I think/believe等[11]。这些能够隐含表达情感和判断意义的语法结构,通过降低作者的介入程度,把语篇中所表现的命题建立在其他命题的联系上,或者使之来自于语篇外部,从而引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

Nature和Science杂志摘要中,作者为了间接表达观点,往往使用能够隐含表达情感和判断意义的语法结构,例如:

(5)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 sequence and content of KH peptide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odified PEI 10 kDa.

(6)Our data indicate that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phagosome proteome,compared with the whole cell proteome,has been acquired through gene duplication at a period coincidi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根据强度分级,例(5)和例(6)中的“The results suggest that”和“Our data indicates that”属于低态度负荷的语法结构,其评价的价值远低于“The results/data insist that”句型。在科技语篇中,作者通过使用具有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既可以表达客观的目的,又能适度得体地营造与读者进行协商的氛围,与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

3.词汇隐喻

隐喻是在两个语言变体之间建立关系,按习惯“从下往上”看问题,着眼于形式。一个词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本义的,一个是隐喻的,词汇隐喻便是指发生在词汇层面的隐喻化过程[1]。例如:

(7)a.The country exports tropical fruit.

b.We enjoy the fruit of our labours.

(7)a中“fruit”为词的本义,即“大地的产物”。而(7)b中“fruit”为词的隐喻义“动作的结果”。科技语篇中,作者在表达观点时,有时会通过词的比喻意义,即词汇隐喻来表达隐性评价。例如:

(8)We propose that revolutionary shifts in Hox gene expression along the body axis provided a 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 allowing eventual decoupling of pectoral motoneurons from the hindbrain much like their target appendage gained independence from the head.

例(8)中“revolutionary shift”的本义为“一个利益集团采取暴力等激烈的方式打击另一个利益集团,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格局的系列性变革”,比喻义为“重大转变”。语篇中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表态词汇,但作者通过运用“revolutionary shift”的比喻意义,巧妙地表达出“重大转变”这一隐含态度,以达到既掩盖知识的不确定性,又说服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的目的。

徐玉臣指出,科技语篇不仅仅是一个报告,同时也是作者借以说服科学界认同文中的观点并给予高度评价的载体[12]。科技语篇力图客观,但又不失态度表达的特点决定了评价机制尤其是隐性评价机制的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20篇Nature和Science杂志摘要进行分析,探讨了科技语篇中评价机制的体现方式。研究发现,科技语篇中既有显性评价机制,也有隐性评价机制,且隐性评价机制的体现方式具有多个层面,主要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具有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隐喻三个方面。

[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Martin,J.R.,&Rose,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3] Hunston,S.Evaluation and Ideology in Scientific Writing[A]//In Ghhadessy,M.(ed.).Register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Publishers,1993:57-58.

[4] 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4):1-5.

[5] 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6.

[6] Hood,S.&J.R.MartinInvokingAttitude:ThePlayofGraduation in Appraising Discourse[A]//In R.Hasan,C.M.I.M.Matthiessen &J.Webster(eds.).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London:Equinox,2007:739-764.

[7] 王振华,张大群,张先刚.马丁对语篇语义的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0(10):43-49.

[8] 扶丽华.从评价理论看商务语篇态度的表达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1):28-30.

[9]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10] Liu Shizhu.Structural potential of Attitude[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7.

[11] Hinkel,E.Indirectness inL1andL2AcademicWriting[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7(27):361-386.

[12] 徐玉臣.科技语篇中的态度系统研究[J].外语教学,2009(4):37-44.

H315

A

谭丽花(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隐性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