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

2011-12-29魏旭波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身体

刘 曼,魏旭波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

刘 曼1,魏旭波2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座谈、访问高校体育教师及专家,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呈地球仪模型,身体因素相当于地球仪的支架;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构成完整的球体,知识处于球体的最外层,能力处于球体的中间层,非智力因素处于球体的中心位置。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地球仪模型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各种社会人才的造就者,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伟大工程。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强民族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所以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素质结构的内涵

关于素质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认为: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素质是人们在先天遗传条件下,经过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身活动的历练,日积月累形成起来的基本稳定的内在品质[1],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对于素质的构成,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有的学者认为素质由先天素质、身心素质、文化品德素质和国民素质构成。还有人将素质分为三类八种,三类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2]。费英秋从功能的角度,对素质进行过四分法,即体、德、心、智;又依据遗传与后天教育孰轻孰重将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3]。

“素质的构成”并不等同于“素质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4]。也就是说,研究素质结构不仅要指出构成素质的各个部分,还要对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素质结构的高度对素质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以下观点:有学者提出了两维素质构造的模式(如图1),一维是德智体美劳,另一维是心理素质中的认知、情感、技能,由两维的交叉可以组合成15种素质[5]。杨清等综合各家的定义,提出素质模式实质上是一座建立在以内在才能为基础并结合能够通过学习、努力和实践获取的各种类型的技能和知识之上的金字塔[6](如图2)。并认为素质是一组影响某人工作(角色或者责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体,它与工作的绩效相关联,可以根据为大家所接受的标准来衡量,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开发来提高。

图1 素质结构示意图

图2 素质结构图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体现结构,即内在素质结构决定外在行为方式,人因为有不同的素质结构才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这里的外在行为主要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工作绩效。由此,可以认为素质结构是指影响人们外在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组成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总和。

2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地球仪模型

2.1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体育教师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的具体组织者。其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而言,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力与智力高度统一。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体育教学仅仅是锻炼人的身体,而不了解体育教学包括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教育,体育教育中的教与育是分不开的。体育教师既要教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观念。高校体育教师不管是教学、训练、指导课余锻炼还是科研、裁判,都需要体力与智力的高度统一。

第二,工作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体育教师的授课班级多,组织全校性集会活动的机会也比较多,从而接触的学生多,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广泛。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一方面,这些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接受了不同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加之先天遗传等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次的学生,他们在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身体活动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渐渐走向成熟,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往往不容易改变。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术、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把社会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品行与行为等,这些都给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复杂性。

第三,教学场地相对开放。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室外干扰和可变因素往往更多,这对体育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言行举止实质是一种没有文字规范的规范,尤其对于体育教师,其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以及举手投足之间就能给学生一种间接的体育技能的传授。

2.2 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终生化等。这种社会变迁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

第一,强健的体魄。体现为体质良好、体能全面、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行动迅速、态度积极,有连续工作能力和较快的恢复能力。

第二,高超的智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人的智能要求起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应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观测能力、动手能力等。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协作更加频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既要有追求成功的志向、敢于探索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又要能够经得起失败的痛苦和竞争的压力。

第四,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一个社会人,人生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的现代社会,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更为重要。

由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在现代社会里,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第一,良好的身体因素。由体育教师“育体”的特殊性,良好的身体是高校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无论是备课、上课、带领学生课余锻炼与训练,还是进行科研,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还需要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所以良好的身体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体格;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旺盛的精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教育正处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进行改革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要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保证,主要包括: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情感等。

第二,高尚的道德情操。现代社会要求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尊重学生,无私的奉献给教育事业;坚持传播和捍卫真理,认真研究和吸收体育学科中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突破和增加,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刻苦专研,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跟上时代的发展。

第四,全面的业务能力。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者、学生集体活动的组织者,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开拓者。众多的角色决定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还要具备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2.3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地球仪模型

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和身体因素。确定这四方面的依据如下:

第一,素质的特性。素质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这是对素质结构进行研究的前提。素质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决定了体育教师素质是一定结构的统一体,而结构决定功能,即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其教学、训练、科研等各方面的行为,当然,具备某种功能也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体育教师素质由各种具体素质构成,每一种素质又有自己的构成要素,要想很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不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而且素质的构成必须合理,即素质的各个方面必不可少,并有其合理的内在结合方式。

第二,前人对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如前所述,目前关于体育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结构主要包含:师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这一研究结果是构建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三,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由其承担的角色、地位及职能决定的[7],结合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是本文的落脚点。

第四,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以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为目标构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本文的核心。

2.3.1 身体因素

体育教师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培育人的身体[7],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保证,又对学生具有直接的目标示范作用。所以,身体因素是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是素质结构中其它各个因素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它在素质结构中起着支撑、支架的作用。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可将身体因素分为身体素质、身体姿态和身体机能三部分。身体素质是指与运动技能有关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和反应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顺利完成各个运动项目动作的基础。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头长等),维度(胸围、臂围、腰围等),宽度(肩宽,髋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质厚度等)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心脏纵横径等。强健的体魄、健美的形体、协调的示范是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外在表现,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许多器官、系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心肌增厚,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时的气体交换量;刺激肠胃蠕动,增强消化机能……这些影响虽然不如身体形态的改变那么直观,但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机能不仅是自身身体健康的标志,也是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身体因素的三个方面共同支撑着素质结构的其它方面,使之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

对体育教师而言,教师的亲自示范不仅能直观的再现动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课的气氛,增强教师的威信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挂图与视频所不能及的。所以,在外界环境等同的情况下,良好的身体因素不仅可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2 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是在他们系统专业学习和实践中经过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体育基本知识,还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这些知识相互作用、相互组合,形成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层次的构成情况,它的模型应该是立体的,包括各种知识之间的比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8]。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有“T”型知识结构,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可以将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知识、相关层知识和中心层知识。

从知识结构上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自身知识排列与组合的过程。

2.3.3 能力结构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整体效应。[9]”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专多能”,高校是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首先自己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另外,高校体育教师本身作为人才,也应具备多种能力。这些能力之间相互联系,构成能力结构。所谓能力结构,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的系统性属性[9]。为避开心理学上关于能力、智力、智能在定义上的争论,可认为能力结构是一个能将智力、能力和智能统一起来的概念,由此,根据阜南的等级层次理论,将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项能力。

从能力结构上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是能力对知识的运作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排列、组合不是自动完成的,它需要能力支持、需要能力去运作。知识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能力解决“能不能”的问题,能力的运作对象是知识,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说某人“死读书”“书呆子”实际上就是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能力弱;说某人聪明、灵活实际上就是建立这种联系的能力强。

2.3.4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包括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全部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一种相互交织的结构。从非智力因素上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能力被激活、被调控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指挥和控制系统,具有激活、指向和调节功能。

身体因素、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在素质结构中相互分工、协作,各部分发挥各自的独立功能与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的,身体因素是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知识解决有没有原材料的问题,能力解决能不能做的问题,非智力因素解决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四者缺一不可,没有良好的身体因素什么也做不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尤其对于体育教师,身体因素更为重要有了良好的身体因素还必须有相应的知识,而有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并不一定有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有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并不一定愿意付出行动,所以只有四者同时并存并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高校体育教师在完成某一教学、科研或是裁判任务时,首先必须具备完成这一任务所需的体力、身体活动能力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然后由非智力因素出发,在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等)的作用下,激发能力因素,由能力去操作知识,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四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高校体育教师的外在行为方式,构成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整体,其中,身体因素是素质结构存在的前提,是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它是必要条件;非智力因素是驱动系统,它驱动、指挥或控制个体在已有的身体因素的基础上获取知识或积累能力,这种驱动、定向和调节作用具有内隐性;知识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系统,它比较形象而具体,可以通过学习容易的得到,但也容易受环境、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遗忘;能力因素是运用、操作知识的系统,相当于“操作系统”,在素质结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知识因素相比,它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且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消失。根据以上各因素的特点及它们在素质结构中的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可以认为四者的结构关系类似于地球仪,身体因素在素质结构中处于底座的位置,相当于地球仪的支架;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构成完整的球体,这三者的结构关系若和地球的结构相比,有十分相似的地方:非智力因素处于中心位置,相当于地核,具有抽象、流动性强的气、液态物质的性质;能力一方面对知识进行运作,另一方面又受非智力因素的定向、调节作用,故处于球体的中间层,它相当于地幔,具有承上启下、流动性好的液态物质的性质;知识容易受外界影响而“风化”,处在最外层的表面位置,相当于地壳,具有形象、具体、实用性强的固态物质的性质。四者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模型

3 结束语

(1)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知识因素、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身体因素,四者的结构关系类似于地球仪,身体因素在素质结构中处于底座的位置,相当于地球仪的支架;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构成完整的球体,知识容易受外界影响而“风化”,处于球体的最外层,能力既对知识进行运作,又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处于球体的中间层,非智力因素内化而抽象,处于球体的中心位置。

(2)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身体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姿态和身体机能三部分;知识结构分基础层知识、相关层知识和中心层知识三个层次;能力结构分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项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构成一种相互交织的结构。

[1]汪孝英.现代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素质结构的理论探讨[J].广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86.

[2]刘振中,戴梦霞.身体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2.

[3]费英秋.管理人员素质与测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7-18.

[4]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46.

[5]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6-118.

[6]杨清,刘再煊.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20-122.

[7]杨占明.体育教师素质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93.

[8]顾兴义,陈运深.教师的知识结构[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55-58.

[9]教育学大辞典编写组.教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Teachers in Colleges

LIU Man,WEI Xu-bo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2.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62,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teachers in colleges,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gathering information,visiting experts and the logic analysis.The main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teachers in colleges is a globe modle,the body is equivalent to the bracket of the globe modle,the knowledge,ability and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form a complete sphere,knowledge in the outermost layers of the sphere,the ability is in the middle and non intelligent factors in the innermost layer.

P.E.teachers in colleges;quality structure;globe model

G 807.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5-0083-05

2011-03-15

刘曼(1978—),女,湖北枝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 魏 宁]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身体力“形”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