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的越汉比喻翻译策略

2011-12-28余云

青年文学家 2011年16期
关键词:喻义熟语原语

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2010044)资助;

摘 要:比喻修辞广泛地为中越两国人民运用,活跃地出现在民间成语、俗语、歌谣乃至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当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比喻表达中所采用的喻体及喻义因文化的异同而受到影响。尤其是中越两国文化相似却又不尽相同,这给两国比喻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扰与混淆。本篇论文主要从文化视角,针对喻体、喻义,结合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越汉比喻翻译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文化越汉比喻翻译

作者简介:余云,女,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49-03

归化异化是文化视角下提出来的两大翻译策略。在研究比喻翻译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歸化异化两大策略的指导。在比喻中,文化主要通过喻体极其相似点(也就是本体与喻体间的联想)所反映出来。喻体作为一种物态材料,又是喻义的承载,所以在比喻翻译研究中,最值得探讨的一点是对“喻体”的翻译。译者当精心选择,合理定夺取舍。

我们在研究和选择越汉比喻翻译策略的时候,应当以尊重中越两国文化异同为前提,在归化异化两大策略的宏观指导下,就喻体的取舍问题更深入地探讨越汉比喻翻译的具体方法:替换原语喻体、舍弃喻体、套译法、保留原喻体、保留原喻体且加注,另外还有直译法。

一、归化

(一) 替换原语喻体。如果原语喻体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或喻义使译语的读者感到陌生,而这个文化含义或喻义在译语中完全可以以另外一个喻体形象承载,并且不与原语文化相抵牾,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归化的策略进行翻译,用译语惯用的喻体形象来代替原语的喻体,保持喻义,有利于译语读者接受。

(1)Tết sắp đến, lương thắng chưa lĩnh mà còn bị mất tiền, đúng là chó cắn áo rách thật.

春节快到了,工资没领还被偷了钱包。真是雪上加霜啊。

在越南语里面,“chó cắn áo rách”(狗咬破衣裳)比喻境遇已不堪还一再遭受灾难,与汉语里面的“雪上加霜”的喻义一致。只是越南人对于雪的体会甚少,所以他们在生活中觉得“狗咬破衣裳”更加贴近这种情景。但是这一情景作为喻体不符合中国人的比喻联想,所以当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应当按照中国的文化和表达习惯来翻译成“雪上加霜”。

(2) Ướt như chuột lột 湿如落汤鸡。

“Ướt như chuột lột”(“chuột lột”:被剥了皮的老鼠)由最初的“Ướt như chuột lụt”(被水淹的老鼠)演变而来。[1]越南人用被水淹的老鼠来形容淋湿的人,而汉语里联想到的则是落入热水的鸡,所以该成语翻译成汉语时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用汉语里惯用的“落汤鸡”形象来比喻人浑身湿透的狼狈相。

(3)Nhát như cáy / nhát như thỏ đế 胆小如鼠。

汉语里面蟛蜞和兔子并没有被赋予“胆小”的文化意象。而越南的地理环境,水产丰富,所以他们在联想中常常会出现熟悉的水产。蟛蜞多见于入海口一带,喜欢刨洞将自己隐藏起来。出来觅食的时候,一旦听到声响或者看到人影就立即躲进洞中。[2]根据这一特性,越南人用蟛蜞来形容胆小怕事的人。此外,兔子在越语里也被赋予“胆小”的文化意象,这与他们独特的认知角度和审美观念有关。假如直接在汉语译语中保留“蟛蜞”或者“兔子”作为喻体,那么中国人则会感到牵强,甚至费解。因此在这里也应当将其进行归化翻译,将喻体“cáy”和“thỏ”替换成中国人眼中胆小的“鼠”。

(二)舍弃喻体。当原语喻体和喻义的结合方式对于译语读者来说十分陌生,从而难以植入到译语当中,并且译语又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象来代替喻体的时候,应当参照“喻义第一,喻体(即形象)第二”的原则,舍弃喻体进行归化翻译,优先保证喻义的准确转译。

(1)Khi quần nhau với địch thì Đen vững lắm. Lúc ấy anh nhanh như mèo, gan như cóc tía.(Văn học, số 16 năm 1985)

当与敌人厮打搏斗的时候阿淀一点也不示弱,他动作反应敏捷,十分勇敢。(出自《文学》,1985年第16期)

“Gan như cóc tía”在越语中比喻勇敢大胆、无所畏惧。这是越语里面特有的文化内涵,出自越南“癞蛤蟆上告天庭”的民间故事:从前大地遇到干旱,上天却滴雨不降,癞蛤蟆为了拯救干渴的植物和动物,号召百兽聚集到一起上告天庭。凭着癞蛤蟆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玉皇大帝终于让步,给人间降雨,世间万物得以恢复生机。受到越南民间故事的影响,在越南人的审美认识中,癞蛤蟆的外形丑陋并不是重点,人们关注的是其充满正义的勇气。从此,越南人在比喻勇敢的人时,会联想到癞蛤蟆。但是在汉语中,“癞蛤蟆”没有被赋予此文化喻义,汉语读者很难将癞蛤蟆与勇敢大胆联想到一块。所以这个时候只能采取归化的手段,舍弃喻体,直接表达喻义。

(2)Bà này vừa lùn vừa béo, lại trêu người khác là 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

这个女人又矮又胖还取笑人家长得丑。

虽然中国和越南受到佛教影响,都熟悉“牛头马面”(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并且都在语言中赋予了它“凶狠之人”的象征意义,但在越语里面“đầu trâu mặt ngựa”还比喻人长相丑陋。这样的比喻是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比喻联想的,所以可以舍弃喻体,只翻译喻义。

(三)套译法。套译法是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熟语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即用译语中现成的相互对应的熟语来翻译。因为熟语的“现成性”,所以套译法多为译者所欢迎。越南语中有许多熟语或直接借汉而来,或经过意译稍加改动形成本民族固定的熟语。另外因为中越两个民族文化相通,对许多事物形成共同的文化认识,所以也有许多越南本土的成语、俗语、谚语等采用与中国相同或相近的比喻。那么当原语和译语的比喻熟语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完全相同或者大体相同时,即可采用套译法。

(1)Quốc sắc thiên hương 国色天香。

(2)Một ngày đằng đẵng, coi bằng ba thu. 漫漫一日,视如三秋/一日三秋。

(3)Thì ra bấy lâu nay ta như ếch ngồi đáy giếng, chả đi đến đâu, chả hiểu gì.

原来一直以来我们都像井底之蛙,哪都没去,什么都不懂。

(4)Cáo chết ba năm còn quay đầu về núi. 狐死首丘,落叶归根。

(字面意思为:狐死三年仍首丘。该熟语仿造屈原《楚辞·九章·哀郢 》中的典故“狐死必首丘”而造。)

(5)Khác nào vải băng bó mụn lở, đã thối lại dài。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该句可以直译为:像包裹疥疮的布一样,又臭又长。译入语读者同样可以理解,但是,在中文里面有相同结构和喻义的歇后语,所以仍然推荐用套译法。)

(6)mèo khen mèo dài đuôi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熟语的“现成性”使得套译法颇受译者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越南语熟语里面有很多成语俗语是出自汉语历史或者文学典故,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能望文生义,应当准确了解熟语的来源及文化涵义。所以,译者只有在熟悉了解中越文化,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掌握大量汉语和越语熟语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套译法。

二、异化

(一)保留原语喻体。有些原语所选择的喻体民族性强,不可用译语的喻体取代,或者说找不到更好的喻体取代。对于译语读者来说,虽然采用原语喻体不符合其文化和表达习惯,但可结合语境和文化背景领会喻义,那么这种情况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

(1)Thuyền ơi có nhớ bến chăng, bến thì một dạ khăng khăng đợi thuyền.

船儿哟你可思念码头,我是一心一意等待你回到我的怀抱。

(2)Chỉ có thuyền mới hiểu , biển mênh mông dường nào;

Chỉ có biển mới biết, thuyền đi đâu về đâu.

只有船儿知晓,大海是如何的浩瀚;

只有大海知道,船儿行驶的方向。④

从例(1)、(2)的歌谣中可以看到,越南人喜欢用船与码头、船与海的关系来比喻爱人间的感情,特别喜欢用“船”(thuyền)来比喻恋人中漂泊的一方,这跟越南海岸线长,江河密布,水系稠密的地理特征有关。另外,这样的比喻也反映着越南人的审美文化特色,具有民族性的审美价值在翻译中则应当“审美地”体现出来。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当采取异化的手段保留这种文化特色,“复制”这种美的信息。这种异化策略不但不会违背译入语文化的民族性,反而使得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经过转换互相参照,互相丰富。

(二)保留原语喻体,加注。这也是异化大策略下具体方法之一。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前提情况是,原语的比喻对于译语读者来说非常陌生,但是这个比喻,尤其是喻体体现原语文化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成分,为了尽可能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又要让读者理解,则可以考虑保留喻体,而喻义或者文化背景则可用注释的方法阐明。加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歇后语的形式,在直译部分之后增添解释性短语或句子,说明喻义;另一种是在直译部分之后以括号的形式或在篇后、页下加注,交代原语的文化和含义的来龙去脉。⑤这类比喻多为民族色彩浓厚的熟语,或是涉及原语民族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如:

(1)Lấy thúng úp voi以箩盖象——不自量力。

(2)Con Hồng cháu Lạc 鸿子貉孙(“Hồng”指鸿庞氏,“Lạc”指貉龙君,根据越南民族起源传说,鸿庞氏与貉龙君为越南民族的始祖,故越南人民以“鸿子貉孙” 自称。⑥)

三、直译法

文化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注重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但也不能忽略其相同之处。当两种语言体现出相同的文化背景,且表达方式也相同时,则可以考虑采用直译法。而在此的直译,同时保留了原语与译语的语言文化习惯,这与文化差异前提下提出的异化“直译”是不同的策略。

汉语与越语之间的翻译最大的便利和优势在于,文化的相通,导致两国人民对许多事物的认识相同,审美相同,产生的联想,运用的喻体也相同。那么直译就是处理汉语比喻翻译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1)Vui như Tết. 像过年一样开心。

庆祝农历新年是中国和越南的传统节日习俗。春节是新年的开始,家家户户都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辞旧迎新,在外工作的人们也在除夕前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走亲访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所以中越两国人民在形容人们开心,气氛欢乐的时候都会用“过年”来打比喻。

(2)Công cha như núi Thái Sơn, nghĩa mẹ như nước trong nguồn chảy ra..

父亲的功劳如巍巍泰山,母亲的恩义如水流绵长。

泰山为中国“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中国历代帝王将相都对泰山仰慕备至,视其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的象征,登基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而历代名人宗师称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等都为世人千古传唱。这些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泰山的仰慕之情通过史书、故事、文学作品影响着越南,于是泰山在越南人心目中也是神圣、高大巍峨的。那么在注重孝道,百事以孝为先的中越两国人民心目中,父亲的养育之恩总能与巍峨的泰山齐高,而慈祥的母爱总让人联想到绵长无尽温柔的流水。因此,对于例(2)歌谣采取直译的方法,是符合中越两国传统文化的。

四、结语

比喻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辞学,它的形成和运用更是人类思维、文化、感情的反映。因此比喻的翻译不仅要从一般语言结构、语法角度来研究,更要深入探寻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异同,对于不同的比喻要根据其文化背景和涵义的异同以及具体的语境灵活选择翻译策略。综上所述,中越两国因为文化相通,汉语和越语的比喻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因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差异而使得两种语言的比喻各具特色。而这种特色就集中体现在“喻体”上。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应当坚持“喻义第一,喻体第二”的基本原则,兼顾突出原语文化特色,灵活选择替换原语喻体、舍弃喻体、套译法、保留原喻体、保留原喻体且加注、直译等具体翻译方法。

另外,因为比喻修辞运用广泛,以成语、俗语、歌谣等体现最为集中,所以译者要积累和熟谙中越两国大量的熟语,才能更好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清除比喻表达给中越语言交流设置的障碍,有效达到中越语言交流、文化传播的目的。

注释:

1、Hoàng Văn Hành chủ biên(2005), Kể chuyệ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 Nam,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Nxb Văn hóa Sài Gòn,Tr473.

2、Hoàng Văn Hành chủ biên(2005), Kể chuyệ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 Nam,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Nxb Văn hóa Sài Gòn,Tr295.

3、 叢国胜主编:《越汉翻译教程》,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第71页。

4、祁广谋:《跨文化视角下的现代越语修辞学研究》,《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26卷,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年,第43页。

5、丛国胜主编:《越汉翻译教程》,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第72页。

6、〔越〕吴士连著,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第97页、98页。

参考文献:

[1]丛国胜,谭志词,祁广谋:《越汉翻译教程》,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

[2]丁守和:《中华文化辞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3]祁广谋:《越语文化语言学》,洛阳: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6年。

[4]祁广谋:《跨文化语境下的现代越语修辞学研究》,《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26卷),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年。

[5]〔越南〕吴士连著,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

[6]Hoàng Văn Hành chủ biên (2005),Kể chuyện thành ngữ tục ngữ Việt Nam,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 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Nxb.Văn hóa Sài Gòn, TP.Hồ Chí Minh.

[7]Nguyễn Đức Tồn(2009), Đặc trưng tư duy của người Việt qua ẩn dụ tri nhận trong thành ngữ, Tạp chí Ngôn ngữ(số 1).

猜你喜欢

喻义熟语原语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狗”喻义探究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