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立大学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
2011-12-27郭波,李成
郭 波,李 成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美国私立大学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
郭 波,李 成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现代大学制度是所有大学实现办学目标并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而办学体制则是其具体体现。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在办学体制上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国私立大学;发展历史;办学体制;中国高等教育
一、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历史
(一)历史进程
1.创办期
美国的私立大学创办于殖民地时期。1636年,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建立,这既是美国私立大学的发端,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开始。随后,1701年又创办了耶鲁学院(Yale College),即今天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前身。美国在1776年独立以前,共创办了10所大学。这些大学完全是私立的,并仿照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而设立。由于这些大学基本由教会开办,所以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传教士、教会工作者和虔诚于宗教的政府官吏,其课程也偏重于基督教(《圣经》学)、伦理学、语言学(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及修辞学)、历史学和一些简明的自然科学知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美国创办的大学仅仅是其宗主国英国一些大学的翻版,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都与本国实际需求有着不小的距离[1]。
2.成型期
美国的私立大学基本成型于独立(1776年)后到南北战争(1861 1865年)时期。美国独立以后,联邦政府深知发展高等教育对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所以力主发展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由于当时的私立大学严重不足,联邦政府又提出由政府出资办高等教育。1795年,美国第一所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在北卡罗利纳州建立。这一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形成了包括私立大学与州立大学并存的办学结构,但私立大学仍占较大比重。到1860年,全美建立了264所高校,其中州立大学仅17所。其原因,恐怕除了受教会办学的传统影响外,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是联邦制,联邦政府很少运用行政手段干预高等教育,且根据美国的《权利法案》(1789年对宪法的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和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这得使民间办学有很大的自由度。
3.成熟期
这一时期从南北战争到二十世纪初。南北战争胜利给美国带来了统一政局和共和政府,这不仅为自由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也为高等教育的成熟创造了条件。其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大学的学系教育制和系统的学位制度;二是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从1885年始,陆续成立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等一批著名的私立大学,这些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宗旨,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保留大学本科部的同时增设研究生院,并引入不同学科系统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标志着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除了上述新建研究型大学,大量面向地方经济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大学——初级学院(Junior Collage)也应运而生。1902年,在伊利诺伊州的乔利特成立了第一所初级学院,以后各州纷纷效仿,发展很快。
4.扩张期
这一时期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直到现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加速,同时大批退伍军人和社会青年也要求进入大学深造,于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都开始了快速扩张。1940年,美国大学生在校人数为140万人,1960年为310万人,二十年间翻了一番;1970年则达到760万人,十年间又翻了一番;目前,美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1400万人,从大学数量上看,美国私立大学2004年已达4365所,超过公立大学(2047所).这一时期,美国各个层次的大学,无论是普通的四年制高校,还是由多个学院组成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发展更快。1971年发表的《肯内基基金会高校教育报告》,建议初级学院实行开门招生,接纳每个有中等文化程度并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使得初级学院迅速增加到一千多所,吸收了1/3的大学生。
(二)历史贡献
1.提升美国高等教育质量
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地位显赫、声誉卓越,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水平。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都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在1990年和1995年美国名牌大学排行榜中,前10名均为私立大学,前20名内私立大学分别占15和17所。正因如此,美国的私立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众多留学生。
2.扩大美国高等教育规模
私立大学对扩大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1988年数据,私立大学在美国高校中的比例为56.58%超过公立大学(见表一)。而到2004年,私立大学已增至4365所,在全国高校总数(6412所)中,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到68.1%。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大学外,美国还有上万所高职院校,如修理学校、服装学校、秘书学校等。这类院校大都是私立的,但必须是中学毕业后的学生才能进入。由于美国的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被称为“中学后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因此这类院校也应纳入高等教育的范围。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报告,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中适龄青年入学率即达81%,成为世界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最先进的国家,对此私立大学的贡献应该居功之首。
3.推动美国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
私立大学对美国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作用举世瞩目。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对二十世纪40年代的原子弹研制、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80年代在生化方面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90年代在基因结构和多媒体传播方面的研究,都作出突出贡献,有8位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又如斯坦福大学,以其为核心而建立的“硅谷”对美国知识经济的巨大推动,更是世人皆知;再如著名的“常青藤”联盟8所私立大学①组成“常青藤”联盟的8所私立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美国80%的历届总统和近1/3的院士都毕业于此。
二、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体制
美国私立大学为什么能发展到如此规模并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与其鲜明的办学体制是密不可分的。这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保障
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如1816年,新罕布什尔州政府试图将私立的达特茅斯学院收归州立大学,被该校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经裁决达特茅斯学院获胜。这一事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极大:一是确认私立大学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导致更多的私立大学产生;二是宣告州政府收归私立大学为州立大学的道路不通,从而迫使其加大财政投入来创办更多的州立大学。美国的高等教育立法规定: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与高校存在着分权,这种分权是在美国宪法的规定和约束下进行的。联邦政府的教育立法只起宏观指导作用;各州的地区教育立法对本地区的学区设置、高校管理体制和州立大学财政拨款等做出规范;私立大学则有权对具体的办学行为(学校招生、筹措经费、教学管理、教师聘任、专业设置等)做出规定[2]。
(二)办学经费
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政府财政资助、社会捐赠、租赁和服务收入等几个方面。其中学费是第一大来源,占有重要地位。学费标准由学校自定,根据办学成本和市场可接受性来决定;政府财政资助来自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财政资助大部分流向州立大学,私立大学得到的主要是助学贷款、学生助学金或奖学金、研究与发展项目资助拨捐赠款(多限于研究型综合大学)等;社会捐赠往往是私立大学经费的第二大来源,包括来自企业、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这方面的来源所占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一些学校已超过50%。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2007年美国私立大学获得捐赠超过10亿美元的共有26所。不少私立大学都拥有主要由校友捐赠的数额庞大的基金,如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高达290亿美元,耶鲁大学为239亿美元,这些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非常可观。而租赁和服务收入,主要是通过经营校办产业的创收和参与企业活动(如承担研究开发课题、科研成果转化、培训公司员工等)获得的收入。美国私立大学之所以能筹措到办学经费并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取决于两个根本条件:一是外部条件,即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②首先,美国早在1791年和1819年分别通过《权力法案》及《达特茅斯学院案》,从法律角度赋予私人办学的权利。而1958年和1963年分别通过的《国防教育法》及《高等教育设施法》又明确规定:向非营利的私立高校提供贷款;1965年通过并在1972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则进一步规定要向公立和私立高校提供长期资助。这些法律法规使私立高校获得政府财政资助有所保障;其次,政府制定了相关税收政策,规定捐赠者可以扣除相关应纳税额,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向教育事业捐赠。二是内部条件,即私立大学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③美国许多研究型的私立大学,往往凭借自身强大的科研能力,能通过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承担企业研发项目获得资助及收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实力和办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有充裕的资金保障,使美国的私立大学不断向高层次和高水平迈进。为了保证办学经费合理使用,私立大学的财政收支每年定期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其审计报告除交校董事会审议外还在网上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
表1 私立大学占美国高校比重(1988年)
(三)治理结构
美国的私立大学实行大学自治,即学校的内部事务完全由学校自己决定,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与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和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实行校董事会、行政系统与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制衡,这种权力制衡确保了大学的平稳发展和大学使命的实现。校董事会作为大学内部最高的权力机构,其成员由资助学校办学的各方代表、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董事会有权选定和任命校长及其他主要行政管理人员,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监督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目标的落实,建立校外联系等,并不直接干预学校日常行政事;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最高负责人,负有管理学校所有行政事务和协调各行政部门的权力;学术委员会则主要由各学科的资深教授组成,负责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聘任晋级、科研项目评审等,从而确保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四)自主管理
美国私立大学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在学生管理上,都强调其自主性。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普遍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学校的专业和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自由选择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转换学校、跨校修学分或跨国拿学分。其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而在学生管理方面,其自主管理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私立大学一般通过专门预算拨款给学生会,委托其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如组织运动会、举办学术讲座、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私立大学没有公共食堂和学生公寓,学生的食宿问题也由学生会下属的各种俱乐部负责协调解决;二是学生兼任公寓管理,兼职的学生可免交住宿费并可获得奖励学分;三是建立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机构,如各类TA(Teaching Assistant)中心或RA(Research Assistant)中心,由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工作,只有在学生遇到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才出面干涉[3]。
(五)严格评价
美国的大学入学没有统一的高考制度,不像中国学生“一考定终身”。美国高中学生一年内可以多次参加SAT考试,学生只需把最好的成绩和几篇表明本人水平的论文及推荐信寄给所申请的学校即可,然后由大学的招生部门决定是否录取。美国私立大学在决定是否录取时更看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相对中国高校而言,美国私立大学的入学门槛不是很高。为了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美国私立大学普遍实行严格的评价制度,其内容包括校内学籍管理和学历社会认证两道关口,是真正的“宽进严出”。美国私立大学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很严格的,不仅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修完的学分,而且规定每门课程获得学分的成绩标准。④如纽约大学的学习成绩从4分到0分共五等,学校规定获得每门课程学分的成绩不能低于2.5分;同时还规定,申请研究生助学金和奖学金,平均成绩必须在3.0以上。教师给学生打分不是只看期末考试,而是非常看重课堂参与程度、完成作业情况、观点是否创新及到课率。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拿不到学分,必须重修或改修别的课程。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就不能按期毕业。⑤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生能按期毕业的为85%,而硕士研究生能按期毕业的还不到50%,博士研究生的学制是3—4年,但没有5—6年是很难拿到学位的。另外,美国的学历认证亦与中国不同,不是由政府教育部门批准而是由美国教育部授权的行业组织完成,其实质是在政府监督下的同行评议。高校如果希望自己的学位和课程得到社会承认,必须申请专门机构的“认证”。获得学历认证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认证第一步是获得为期四年的“基本资格”,这表明申请认证的学校有获得最终认证的潜力,如果通过评估就可获得为期四年的“预备资格”;第二步是获得“初步认证”,认证期为5年,如果这一阶段再次通过评估,才能获得“最终认证”。而且6大社会认证机构每隔7—10年,会对被认证的学校进行重新评估。可见,正是由于实行以校内学籍管理和学历社会认证为核心内容的严格评价制度,才确保了美国私立大学的毕业生学业水平,并能不断淘汰教学质量不合格的学校[4]。
(六)服务社会
美国绝大多数私立大学的办学宗旨是服务社会,即办学性质是公益性而非盈利性。正因如此,私立大学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打下了扎实的民众基础。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私立大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强调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⑥如纽约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一个称作“贝克莱中心”的机构,其任务是:a.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内开发自己的企业经营;b.邀请著名企业家到学校演讲和与学生讨论;c.为学生联系假期或课余到企业的工作或实习机会;d.资助学生去承接企业开发或增长计划。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也培养了将来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还在校外建立广泛的产学联盟。大多数私立大学都与所在地区乃至全国各行业建立紧密的产学联盟关系,拥有纵横交错的合作办学网络。在为数众多的合作伙伴中,很多都是本校历届校友所创办或主管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这些合作伙伴除了为母校在校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岗位以及合作开展各类科研和研发活动,而且还为母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捐助和大量招收母校毕业生,从而使美国的私立大学既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又为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三、几点借鉴
应当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011年短短三十余年,中国已恢复和创建大学2102所,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里竟没有培养出一名世界级的大师,而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中国大学教育的低效:既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也难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走出这一教育困境?或许从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体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引入竞争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和活力,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
美国通过教育立法,对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赋予同样的法律地位,而且在政策上也一视同仁,从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按照中国现有国情(穷国办大教育),国家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扶持少数基础好实力强的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和部分省属高校),而将大部分普通高校推向市场。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至今仍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围墙,基本上还是公办大学一统天下。尽管前些年为解决上学难而允许成立民办大学,但对其招生(招生指标和生源水平)、学历认定、财政资助、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歧视。这种体制
倾斜和政策歧视一方面严重压制了民办大学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公办大学的办学
惰性,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许多公办大学不注重内涵建设,盲目扩大规模,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目前公办大学因盲目扩建而欠下2600多亿元巨债就是明证。
(二)落实自主办学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自主办学的权力,在法律上与政府处
于平等地位。政府对大学只有宏观规划、制定政策和实施监督的服务功能,而无权进行任何行政干预。正是在这一制度保障下,美国的每一所大学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充分满足了社会各方面人才需求。中国虽然在《高等教育法》中也规定高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力,但并未得到落实。大学招生和学历认定这两项最主要的办学权力仍然由教育部牢牢控制,甚至连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公共基础课部分)等也须由教育部门严格审批。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也日益加速,因此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培养内容变化很快。而根据国内现行规定,所有大学只能按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计划和标准去招生并进行培养。按照这种高度计划的僵化办学模式,必然是千校一面,远离社会,又如何能培养出中国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大学制度
“自主、自由、自律”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灵魂和目标,为了保证其真正实现,必须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这一制度体现在大学内部,就是采用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校长为最高负责人)和学术委员会(由各学科资深教授组成)三权分治、各负其责,真正实现学术主导、教授治校,以防止行政权力扩张和学术权力弱化。回顾美国大学成功发展的历程,无疑证明了这一治理结构的优越性。但在中国,高校行政化日趋严重,大学越来越象衙门,与此同时学术地位日益边缘化。在这种畸形的生态下,许多中国高校内对权力的追求远胜过对学术的追求,学术造假、官学勾结、贪污腐败已成蔓延之势。不客气地说,中国许多高校早已沦为大学文凭的批发市场和学术垃圾的制造场所,其所作所为距大学精神何止十万八千里!显然,对此仅仅进行道德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大学制度方面进行反思并着手制度重建才是可行的。
(四)实行社会评价
大学教育质量的评价由谁说了算?显然,应由社会来投票,美国大学实行行业评估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估一是公正、公开,评定结果可信;二是可以促进高校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来获得社会承认;三是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负担和避免暗箱操作。但在中国,无论是学历认可还是学位授予的权力都由教育部独家垄断。许多高校为了通过教育部的教学评估进而获得学历认可,往往把大量精力都用在材料造假和政府公关上。一旦获得政府的学历许可,只要学生愿意花钱来念书,学校就再无内在动力去提高教育质量。而在学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往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功利性导向更是驱使教师把精力用于课题审批和论文发表的公关上,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考虑教学!因此在中国许多高校,教材内容陈旧、授课照本宣科、考试标准答案,已成为教学常态。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实际上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仅仅是培养应试工具而已
(五)改革产权结构
上述中国公办高校办学的种种弊端,其根源都在于产权结构的单一国有化。既然公办高校由政府全部出资兴办,当然政府有权任命校长,有权对学校的所有事务进行行政干预,这就与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因此,中国的大学要彻底去行政化,首先应改革大学的产权结构。这可以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包括来自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甚至国外资金),来实现大学产权结构多样化。惟有如此,才可能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当然,一所大学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办学资金,又取决于其科研实力和教育质量。这就会迫使每一所学校广揽人才,善待人才,全力以赴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深重影响。这种制度构建的内在弱点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相抵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和大学精神也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必须进行改革。现代大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其关键在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大学作为法人实体与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大学内部不同权益人之间的关系。前者实际上是大学外部的公共治理制度,而后者是大学内部的法人治理制度。因此也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与完善大学的公共治理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
[1]王天一,夏之莲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1.
[2]姚立.美国高等教育分权的立法机制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56.
[3]顾宝炎.美国大学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35.
[4]刘晓瑞.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38.
The Lesson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ould Draw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US
GUO Bo,LICheng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Yantai 265713,China)
The core of modern university is to gear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governmental macroscopic readjustment and control.Universities should be managed independently and democratically according to law.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s an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to the universities for achieving the education goal and developing healthily.From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US, we could draw lessons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US;developing history;education system;China’s higher education
G512.72
A
1008-2395(2011)05-0088-06
2011-06-26
郭波(1950-),男,烟台南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理论。李成(1955-),男,烟台南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