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敛性标准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检验
2011-12-27伍文中
伍文中
(河北金融学院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51)
一、引 言
在中国,那些看似弱小的地方政府以其种种理性的或非理性的行为深刻影响着中央政府的政策时效甚至更替频率。一个现实的解释是,地方政府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微弱优势,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创新”行为,一旦这些地方政府行为最终酿成了全国性的“问题”,冲击着中央政府的政策权威,迫使中央政府频频出台新政策或重新诠释政策,每一次“治理整顿”和“宏观调控”无不如此。因此,研究地方政府的行为甚或比研究中央政府的政策更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其中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不容忽视。
从动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愈演愈烈,层面愈来愈高,手段愈来愈多样化。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必然催生竞争性的政府财政。因为,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必然见之于地方财政收支之中。从形式上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势必要经历以税收竞争为主到以财政支出竞争为主的发展历程。本文将财政支出竞争界定为:财政支出竞争是政府通过提供更多、更便宜、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的要素 (尤其是资本和劳动力)流入而采取的财政策略行为。
为了吸引要素的流入,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根据性质和最终受益对象,我们可以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划分为三类:一是维持性服务;二是经济性服务;三是社会性服务。相应地,公共支出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三种。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支出竞争可以进一步分为:物本竞争、民本竞争和官本竞争。物本竞争对应的是经济性支出,因为这些支出往往形成物质性资本,故称为物本竞争。民本竞争对应的是社会性支出,因为这类支出很多涵盖了民生问题,故称之为民生竞争。官本竞争对应的是维持性支出,指用来保证官僚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因为这类支出大多在官僚机构内部发生,故称之为官本竞争①本文如此分类的目的在于:(1)针对性需要。政府财政竞争势必形成不同的财政支出竞争格局。不同的竞争格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是不同的。为了分析的精细化,有必要对不同性质的竞争手段进行独立考核。(2)变迁性需要。通过对各个竞争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竞争效应的实证分析,能发现财政竞争手段的历史适用性规律。。本文第一部分对财政支出竞争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回顾并提出研究任务,第二部分讨论了收敛性标准及其在衡量财政支出竞争中的运用,最后根据收敛性标准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进行了衡量和测算。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Ferreira(2005)明确指出,按照竞争的目的,政府竞争可分为公共支出竞争、公共融资竞争和招商引资竞争[1]。威尔森和高登 (J.D.Wilson and R.H.Gordon,2003)在修正税收竞争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支出竞争的优越性[2]。Démurger、Keen和Marehand(1997)在分权框架下的分析认为:相互独立的地方政府之间利用减税或补贴的优惠政策争夺资本的行为会扭曲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导致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明显多于对地方公共品的投入,结果造成财政结构扭曲和社会福利损失[3]。
如何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存在财政支出竞争?钟晓敏 (2004)采用财政 (收入)负担率和公共品的提供水平来衡量财政支出的竞争程度,如果负担率的排序和提供水平的排序无直接关联,则说明存在显著的财政支出竞争,尤其是部分负担率低的省份居然拥有较为优良的公共服务[4]。郑晓玲(2006)采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五个代表性省份来分析其财政支出结构的相似性,以此描述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5]。成力为等 (2009)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衡量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标准,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6]。
综上,结合中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现状,本文觉得如下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1)财政支出竞争的判定如何体现地区间财政策略行为?(2)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手段多样,在不同的地区这些竞争手段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
三、收敛性及其在财政支出竞争存在性判定中的运用
1.收敛的定义及种类
收敛的数学意义表示函数极限存在性。在统计学上的定义表示为统计变量最终趋于一致的一种变化趋势,及变量趋同的一种趋势,表示差距越来越小。与之相对应的趋势则是发散,表示差距越来越大。在计量经济理论中,经济收敛大致可以分为β收敛、σ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其中,β收敛又可分为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
(1)绝对β收敛。绝对β收敛 (Barro.Sala-i-Martin,1995)是指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会比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有更高的增长率,随时间的推移,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将收敛于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7]。绝对收敛内含一个严格的条件,即具有完全相同的增长路径和均衡状态。其回归方程式为:
其中yi,t-T为初始值,yi,t为期末值,T为时间跨度,β为收敛系数,一个显著负的β意味着初始落后地区比初始优势地区增长更快,β越小表明收敛的趋势越强。
(2)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 (Barro.Sala-i-Martin,1995)摒弃了各个经济基本既经济特征完全相同的假定,假设经济体之间存在异质性,所以不同的经济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稳态。按照新古典增长的理论假设,各个经济体都收敛于自身的稳态。如果距离自身的稳态越远,其增长速度就越快。这种在控制了稳态决定因素后,经济体离其稳态越远增长就越快的思想就称为条件β收敛。检验条件β收敛的回归方程式为:
(2)与 (1)不同在于 (2)式加入了一个或一组控制变量。本文主要基于收敛的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以期来解释研究地区财政支出结构或规模是否存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预测的绝对收敛、或条件收敛现象。
2.收敛标准在财政支出竞争性判定中的运用
关于财政支出是否存在收敛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传统指数法、马尔可夫转换阵法和时间序列法。传统指数法指利用经典的变异系数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泰尔指数 (Theil'smeasure)和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地区经济差距动态;马尔可夫转换阵法主要使用马尔可夫链过程;时间序列法侧重检验各地区人均收入的对数是否存在单位根。本文主要采取增长回归法,包括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检验。
(1)绝对β收敛在财政支出竞争检验中的运用。绝对收敛主要是通过增长率g对常数项α和初始财政支出水平lny0进行回归,初始财政支出水平lny0的回归系数β显著为负就表明存在绝对β收敛。
本文用单方程检验区域财政支出的绝对收敛,回归等式为:
其中,i指某一地区经济,t表示某一时点,T为观察期长度,yi,t-T和yi,t分别指观察期的期初和期末人均财政支出。收敛速度λ根据Mankiw,Romer and Weil(1992)可以用如下等式计算[8]:
回归系数β显著为负就表明存在绝对β收敛。即经济体之间差距缩小,水平日益接近。
(2)条件收敛在财政支出竞争中的运用。由于各地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不同,会对其增速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从经济性因素来看,我国在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在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稳定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科学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就业领域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任务,却仍迫切和繁重,而且需要同时并举。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比如,我国在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来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速度,诸如此类的许多社会问题,会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构成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为了考察多种因素对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增速的影响,我们在上述 (3)式右边加入一组控制变量,此时检验方程就变为:
此时显著为负的回归系数β就表明存在条件收敛。其中factork(k=1 to 2)分别代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①本文选取GDP和财政收入这两个变量主要是在尽可能简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主成分选取。而剔除那些难以计量的因素。。
此时的回归方程应为:
回归系数β显著为负就表明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是在考虑了相关变量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如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地域面积等。此时,如果回归系数β显著为负,表示各地区都在朝各自的稳态水平趋近。
财政支出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背后的经济意义不尽一样。绝对收敛是指落后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逐步追赶发达地区财政支出水平的趋势,条件收敛速度是指各个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趋近自身稳态水平的速度。
四、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存在性的检验——基于收敛性标准
1.绝对收敛标准检验
本文按照“三分法”,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和海南等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②西藏未列入。;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11个省和直辖市。样本分析的是1999年至2008年各省市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8)。
本文用fc代表总体的财政支出竞争;用fcs代表财政支出的物本竞争;用fcp代表财政支出的民本竞争;用fcg代表财政支出的官本竞争 (以下分析同此)。根据上文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是否收敛做实证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1 区域财政支出绝对收敛检验,OLS回归
从上表的结果来看,全国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增长是显著收敛的,收敛的速度为每年2.3%,东部地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收敛,收敛速度为每年2.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小于东部地区,但是趋同走势基本一致。
同时,就财政支出竞争的构成来看,全国性的财政支出竞争中官本竞争比民本竞争和物本竞争都激烈。其中的物本竞争又激烈于民本竞争。如果说政府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管理型政府、经济性政府、服务性政府。据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府首先是管理型政府,然后是经济性政府,最后才是服务性政府。
具体到每个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性竞争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已经转向民生性竞争。中部地区仍苦苦地在经济性竞争里面挣扎,西部地区在实力玄虚的情况下,其官本竞争遥遥领先。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中央政府倾斜性的政策扶持,已经跨越了财政支出的初始阶段,通过加大科技和民生支出,吸引优质资源的流入,开始进行起飞前或起飞阶段的支出策略。中西部地区囿于资源和政策的匮乏,尚处于财政支出的原始阶段①其情形与马斯格里夫的财政支出阶段性增长理论相似。。尤其是西部地区在与东中部地区竞争无望的情况下,索性避免伤害,“无为而治”。
2.条件收敛标准检验
根据本章第一节的方法,按照Bond(1990)等的作法[9],把 (6)式中的变量全部去除了时间均值,从而无需时间虚拟变量。工具变量分别用等式右边解释变量的二阶滞后值,回归结果报告见表2。
表2 条件收敛检验,Dynamic PanelData一阶差分GMM(2-Step)回归
从上表的结果来看,考虑到财政收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之后,全国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是显著收敛的,收敛的速度为每年2.1%,东部地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收敛,收敛速度为每年1.9%,西部地区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以年均2.5%的速度收敛。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另外,从财政支出竞争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的物本竞争程度低于西部地区,但是其民本竞争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官本竞争程度远高于东中部地区[10]。对于三大区内部经济而言,都出现了明显的“俱乐部收敛”。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更要及时调整其支出结构,加快经济增长。
五、结 论
通过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业已存在,表现出如下特征:
1.我国地方政府间存在着财政支出竞争。进一步分析发现,东中西部之间财政支出竞争没有各区域内部竞争激烈。
2.从财政支出竞争的策略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低度化倾向明显,物质主义倾向泛滥。东部地区开始逐步转向以优质公共服务为策略的高度化阶段,中西部地区还沉湎于诸如基础设施等硬件的低度化阶段。
3.从财政支出竞争的对象来看,东部地区开始实现从争资本到抢人的转变,西部地区仍然以吸引流动性资本为主要的争取对象。
[1]Ferreia and JanikasM,“Regional Convergence,Inequality,and Space”,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Vo.5,No.2,2005.
[2]J.D.Wilson and R.H.Gordon: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Cambridge:Camoridge University of Press, 2003.
[3]Démurger、Keen M,Marchand.M.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66). 115-150.
[4]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财政竞争 [J].财经研究,2004,(1):21-30.
[5]郑晓玲.财政竞争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J].地方财政研究,2007,(6):24-28.
[6]成力为,孙玮,孙雁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区域制造业产业资本配置效率视角 [J].公共管理学报,2009,(4):29-36.
[7][美]罗伯特丁·巴罗著,何晖,刘明兴译.经济增长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Mankiw,N,D.Romer and D,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 (107):407-420.
[9]Bond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model of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3-125.
[10]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经济研究, 2004,(6):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