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关注领导干部离任后的口碑

2011-12-23刘福奎

中华魂 2011年8期
关键词:为官者人事部门民心

文/刘福奎

多关注领导干部离任后的口碑

文/刘福奎

换届是党的事业承前启后、不断发展的可靠保障。时下,随着全国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的陆续展开,同时也意味着将有一大批干部和领导班子将接受组织的挑选和重新调整,党的干部队伍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老交替。在这一轮新老交替、重新调整中到底孰优孰劣?如何科学考评干部?这个问题日渐摆上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组织部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引入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落实了广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评价领导干部不仅要看 “政德”、“政才”、“政绩”,还要看“政声”,即注重运用民意调查手段考察干部的政治声誉,看其是否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笔者禁不住要为这种重视群众口碑的做法击掌叫好!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以逆民心。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干部的考核标准简单单一,片面看重GDP增长等显而易见的政绩,缺乏全面、客观、科学分析,特别是对上不对下的考核机制忽视了群众对官员的感受和评价,致使一些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干部,反而容易得到提拔重用。这样的考核机制,也成为拖累执政能力、影响执政水平的一个诱因。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者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在百姓中留下口碑。口碑源于群众,是民心的流露,是对执政者政绩的反馈、政风的测评,也是执政党威望的一种折射、党群关系的直接体现。领导干部应该以口碑为镜子,经常照一照,想一想,找准差距是什么,努力方向在哪里。口碑连着民心,领导干部要想赢得群众的好口碑,最根本的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口碑是群众对人之德行的一种口头评价,是民心的真实反映。“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古往今来,为官者孰优孰劣,孰廉孰贪,一切都在百姓的言谈之中。包龙图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于成龙廉洁奉公,自种白菜以供食用,当地人称他“于青菜”;孔繁森关心群众,执政为民,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等等。他们以自己的光辉形象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实践证明,干部离开原工作岗位后,群众更愿意说实话,更趋向客观评价,也更容易看清一个干部在当地是否干了实事。有的干部真干事,坚持原则,得罪了人,但事后群众仍然会认识到他的可贵;有的干部当老好人,左右逢源,当时群众认可他,事后就会明白他是个无所事事的庸官;有的干部开展工作,当时看起来轰轰烈烈,振奋人心,事后就现出“形象工程”的原形。古人云:“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凡品德高尚、勤奋敬业、大公无私的为官者,都以谋大众之利、谋长远之利为己任,把精力全用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上。这样的为官者,不管在任或离任,老百姓总会念着他们的好。反之,如果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沽名钓誉,欺上瞒下,整天怀揣“小九九”,尽打个人“小算盘”,其在任时百姓有顾虑,可能忍气吞声,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就会遭人议论甚至唾骂。可见,离任后的口碑是透视为官者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可以了解和掌握为官者的真实政绩,掂量出他在群众心目中的真正分量。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干部时,不仅要看他现在工作岗位的业绩,也应该注意干部任职时留下的口碑。这等于延长了考察时段,拓宽了考察视野,使政绩考察更加全面、客观、科学。这样,也就能确保组织人事部门科学地评价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将在干部中形成这样一个导向:多干着眼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多做给大多数群众带来实惠的事,少干华而不实的“工程”,少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滑头话”。✿

猜你喜欢

为官者人事部门民心
党心民心
代表连民心 绘出新画卷
高校人事部门内设机构设置现状与改革探索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企业人事部门有效推进全员绩效考核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档案管理研究
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交友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