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2016-10-20张艳梅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为官者道德修养

张艳梅

摘 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儒家政治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内容,包括为官者要“身正”、“慎独”、知“礼”爱“仁”、“笃实躬行”等。而当今的为官者应善于从中吸收借鉴,以此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为官者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06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各級领导干部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更要注重自身道德建设,自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修养。儒家政治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政治理想、政治心态以及政治情感,影响中国深远。时至今日,儒家政治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对当今从政者品德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为官者要“身正”

儒家政治文化强调为官者要“立身持正”。为官者首先要端身正行,才能要求其他人做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始终把为官者的“身正”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正己而后才能正人。“正”是“政”之本,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为官者如果自身端正,以身作则,不需要发号施令百姓就会行动起来。相反,为政者如果行为不端正,以身行恶,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在孔子看来,官吏能否躬行德性修养,端正自身,这是关系到国政能否治理好的大事情,“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政风清明、官吏清廉是民众一直所祈盼的。古代的一些清官廉吏至今仍被世人铭记,如唐朝“以百姓心为心”的狄仁杰,宋朝铁面无私、清廉公正的包拯,明朝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海瑞。虽然逝者已矣,但他们人格魅力仍在,影响力仍在。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利欲熏心,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个人的形象尽失,而且玷污了党的声誉,降低了政府的可信度,损害了国家的肌体。尽快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严峻的课题。

翻开历史史册观之,哪里的为官者作风端正,那里就政风纯正,令行禁止,人民安居乐业;哪里的为官者作风不正,那里就民怨载道,腐败严重,歪风盛行。因此,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教育群众。邓小平曾说:“我们的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生了多么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1]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最持久的影响不是手中的权力而是自身高尚的品德。

二、为官者要“慎独”

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官者的自律克己,这是对自我心性、克制欲望的一种内在修炼,也是为官者对自身的一种克制、约束和反省,这种思想就是慎独和慎欲思想。慎独,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中是一种特殊的和重要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是道德实际高度自觉性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与其他道德方法与评价不同,它不是靠社会舆论、群体监督等外在的东西而发挥功用,而是一种自我约束,主要靠自律使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和行动。一个人在外界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当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自觉自律,不因无人监督而逾越道德规范的要求。正所谓:“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2]从政为官者,身居高位,手中掌握着种种权力,他们面临的诱惑远远大于普通人,所经受的考验也来自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筑起道德防线,在克己、律己上下功夫,达到慎独自守的境界。

“慎独”思想对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慎独”这一道德修养方法,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改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领导干部注重“慎独”这一道德操守,修行先修心,就会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党和人民的好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与“慎独”有关的问题。如“慎权”“慎欲”“慎微”。“慎权”主要是指为官者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自古以来权力就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服务,成就自己;用得不好可以毁灭自己,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习近平之江新语提到,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他还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些都说明为官者运用权力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慎欲”主要是指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要保持适度原则,不能毫无节制。面对钱财、美色、名利的诱惑,能够不失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它们所累。人如果贪得无厌,必有祸患。所以为官者面对许多诱惑,要保持一种淡然、适度的原则。“慎微”就是要慎重对待微小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防微杜渐。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往往都是从小节上、小事情上开始。由此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量的积累所致。

无论慎独、慎权、慎欲、慎微,都说明为官者要谨言慎行、自重自律,时刻要检身修德。

三、为官者要知“礼”爱“仁”

“仁”与“礼”是儒家政治文化的核心。礼是社会生活行为的一种规范,知礼就是要求为官者要遵礼合法。一个国家的国民,有没有立身处世的原则?有没有博大的胸襟?有没有国家民族的观念?能不能分辨是非?都事关一个国民的品性。所以培养礼让之风、崇信尚义之德、敬业乐群之精神尤为重要。中国古代人尤重礼。孔子把礼视为人的行为的外在制约,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論语·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他还认为“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礼记》)礼是什么?就是做事情的方法。君子有要做的事,必定要先掌握做事的方法。治理国家而没有礼,就像瞎子走路而没有助手,茫然无措不知该往哪里走?这些都说明儒家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首要前提,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对为官者来说,礼意味着学习,意味着谦逊,意味着原则,知礼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仁同人,爱人就是爱民。从政者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在儒家心目中,政治权力不是属于统治者个人,而是属于天下人;天下的老百姓不是依附君主而生存,恰恰相反,君主是应老百姓的需要而产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荀子则提出妇孺皆知的“君舟民水”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从经验中认识到,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人民生存的状况如何、民心的向背如何、统治者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于国家的兴亡具有决定意义。“爱民”思想使得统治者更多尊重和重视人民意志、愿望,更多照顾到人民的利益。为官者要有仁爱之心,爱民之情。

四、为官者要“笃实躬行”

儒家政治文化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更强调道德实践。人的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理论、道德意识必须要与自己的道德行为相一致。孔子认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只有了解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才能算是真正了解一个人,才不至于被某些人的虚伪与过分的言辞所蒙蔽。他要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语谨慎而行动勤勉。可见,为官者不仅要知道德之理,更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道德实践,常修道德之心,常行道德之事,不断提高自觉践行的能力。翻开史册观之,古代官吏大都是饱读诗书,口称圣贤之士,然而一些贪腐枉法之徒恰恰就出自于这些满腹经纶的儒生。这是因为这些官吏没有做到“知行一致”。当今有些干部也是说一套做一套,把反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整天挂在嘴上,但做得很少,甚至只说不做;也有的干部虽然表示对腐败现象很痛恨,但在行动上却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学。要使我们党提出的反腐倡廉措施不流于形式,就要在知行一致上下功夫,即领导干部在道德理论上与道德行为上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言行一致、笃实躬行,才能取信于民。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除了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提升,还要提高民众的素质,还要一大批有能力、有高尚品德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儒家文化教的是礼义,教的是人之所以为人。儒家政治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的是为官之目的,从政之品德,这为当代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讲道:“《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保存的。”[3]当今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官员腐败问题,和忽略传统文化也有一定关系。儒家政治文化强调以“国”“社稷”为先,说明了个人对国家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个人价值不能高于“天下”的价值。如何更好使儒家政治文化在当代焕发活力,如何运用儒家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教育当今的党员干部,更好发挥它的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5.

[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3.

[3]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247.

猜你喜欢

为官者道德修养
防腐务须把“缝”堵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道德修养”类母题素材提分速成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交友的基本常识
老子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