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爱的“草鞋”

2011-12-23姬建民

中华魂 2011年8期
关键词:杨善洲草鞋老百姓

文/姬建民

可爱的“草鞋”

文/姬建民

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家里人一点儿“光”也沾不上。“农转非”转不了,新房盖不起,连一次公车都“蹭”不上。退休回到老家,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双草鞋,用生命最后的22年时间,在大亮山上带领群众造林致富,后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虽然他从1951年工作到2010年去世前,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但他仍然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提成和奖励,还把市里给他的20万元奖金捐出了16万元。最近多家报道的这位“草鞋书记”,确实给人们带来激彻心扉的震撼与感悟。

说“草鞋”可爱是因穿草鞋的人,穿草鞋的人可爱是因穿了“草鞋”。这近乎绕口令的 “草鞋与人”,实际上揭示了干群关系的真谛。

“草鞋”体现一种精神。杨善洲下乡所以脚穿茅草鞋、头戴竹叶帽,一身泥巴一身土,是因当地百姓还在“穿草鞋”,不富裕。百姓们亲切称他“草鞋书记”,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与奖赏。杨善洲体现的这种“草鞋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忠贞传承,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行与良心。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地市级干部杨善洲的老伴和大女儿也跟着“穿草鞋”:始终生活在老家陡坡村,还是农村户口,住茅草房、土坯房,直到2008年才搬进翻盖的新房。杨善洲和三女儿一家居住在一套建筑面积90多平米的房子。他那间十几平米的卧室里,没有像样的家具,鞋子和衣服都很破旧。“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无需“上纲上线”的提炼什么“思想高度”,一名共产党人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显而易见。平凡易挺拔,清廉见豪气。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热爱这种穿草鞋、背挎包、下地头的干部,喜欢这种不坐车子、不摇扇子、不端架子的领导。这也印证了“位不在高、勤政则名;官不在大、为民则灵”的箴言。

“草鞋精神”仍需传承。时至今日,除了偏远农村,就是农民穿草鞋的也不是很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草鞋精神”已经过时,领导干部没有必要“穿草鞋”了。地委书记杨善洲完全有条件不穿“草鞋”,但他却把穿草鞋视为与群众沟通感情、密切联系的媒介,讲求与群众打成一片。他认为“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只有穿草鞋、戴草帽、深入群众中心里才踏实。道理很简单,你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坐着豪车去农村、入农户、到地头,老百姓能跟你这样的人说实话、道实情才怪哩!群众并非强求领导一起穿草鞋,需要的是保持那么一种可贵的“草鞋精神”。实在说,你穿上草鞋,百姓还有个看你是否办实事办好事的“考验”,更别说你“一盒烟一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座楼”了。杨善洲带给我们的震撼就是:继承与发扬“草鞋精神”,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一辈子不以权谋私,一辈子带领群众致富,一辈子无私奉献。杨善洲带给我们的感悟就是:群众爱“草鞋”,也爱“草鞋书记”,更爱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人。

足踏“草鞋”,心系群众。无疑,现在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了,穿不穿草鞋不大吃紧,关键在于有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不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杨善洲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吃苦耐劳、忘我工作,亲民爱民、清廉如水,不只由于脚上穿着草鞋,重要的是心里装着“草鞋”、装着百姓、装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穿草鞋不应是摆样子作秀,当然也不能鼓捣成“大呼隆”的政治噱头。学习“草鞋书记”的“草鞋精神”,为的是修身养德、澹泊明志,心系群众、执政为民,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穿草鞋,能够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其实,“草鞋精神”与现代化建设并不矛盾,或说现代化高楼大厦的“钢筋铁骨”正是永不变色的“草鞋精神”。杨善洲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终身践行“草鞋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也就成为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心目中共同的人生高标。

“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脚上穿着“草鞋”,心中装着百姓,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这样的领导干部肯定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为老百姓所拥戴的人。✿

猜你喜欢

杨善洲草鞋老百姓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七十七双草鞋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儿女讲述杨善洲:家训家风照亮四代人心
“巨鞋”
老百姓的微笑
李雪健:感恩、 大爱、顽童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爷爷的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