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

2011-12-22梁传杰段冠玮

关键词:教育部特色专业

梁传杰,段冠玮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0)

●教育理论与实践

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

梁传杰,段冠玮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学特色,而特色专业正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本文将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划分为探索试点阶段、规模发展阶段和结构优化阶段,对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政策解读与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尚处于设置阶段,从认识层面、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和优化结构等几方面对中央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加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政策建议。

高校特色专业;政策解读;发展建议

Key words:specific major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licy interpretation;development proposals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按照《纲要》的这一要求,中央教育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政策导向职能,引导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高校强化特色专业培育与建设,凸显高校办学特色。早在《纲要》出台之前,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就是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旨在通过高校特色专业培育与建设形成高校办学特色。

一、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初启动实施“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项目自2007年至2010年,从全国3万多个专业点中通过六轮的特色专业评选,共评选出3376个特色专业。从高校特色专业的总量变化情况来看,第一次评选出420个特色专业[1],第二次评选出707个特色专业[2],第三次评选出691个特色专业[3],第四次评选出671个特色专业[4],第五次评选出83个特色专业[5],第六次评选出804个特色专业[6]。通过六次的遴选,共评选出3376个特色专业。各批次遴选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所示。

表1 各批次遴选数量及所占比例统计情况

从高校特色专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第一次评选后,特色专业覆盖了11个专业门类中的10个,二级类覆盖率为63.01%,专业覆盖率为20%;第二次评选后,特色专业覆盖了所有11个专业门类,二级类覆盖率为94.52%,专业覆盖率为42.62%;第三次评选后,特色专业二级类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级类覆盖率达到97.26%,专业覆盖率为49.16%;第四次评选后,特色专业二级类的覆盖率达到98.63%,专业覆盖率为54.39%;第五次评选后,特色专业二级类覆盖率未发生变化,专业覆盖面进一步增加达到55.14%;第六次评选后,特色专业二级类覆盖率未发生变化,专业覆盖面达到60%。这种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出国家在特色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到特色专业在学科专业结构上完整,即各门类、各二级类均有相应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为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在高校特色专业结构布局上,呈现出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

表2 高校特色专业门类、二级类和专业覆盖率变动情况

从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分布来看,从第一批到第六批的结构比例变化来看,“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所占比例慢慢减少,而一般高校所占的比例渐次提高。这主要是由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数量较少,而一般高校数量较多,主要是考虑到高校特色专业在高校的覆盖面,以保证使尽量多的高校设有高校特色专业,通过少数特色专业的建设,引领这些高校积累培育和建设经验,促进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表3 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层次高校分布变化情况

从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隶属关系的分布来看,从第一批至第六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占比例不断减少,其他部属高校基本保持不变,而地方高校所占比例不断增长。这主要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数量相比于地方高校数量而言,数量要少得多,但其整体办学实力和专业实力明显强于地方高校,因而在前几批评审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到后期,教育部直属高校特色专业平均数已较大,因而主要考虑在地方高校上进行布点。

表4 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所属部门分布变动情况

从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行政区划布局的变化情况来看,自第一次到第六次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高校特色专业在行政区划上的变化不明显,除北京市在逐步降低外,其他地区没有明显变化。在这些地区中,北京市一直保持在总量的10%以上,高校特色专业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第一位,处于第一层次;其次是其他非西部的22个省、市、自治区,现有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包括江苏、上海、陕西、湖北等省、市,并没有显示出其比较优势,基本都保持在总量的2~6%这一比例之内,这些省份处于第二层次;部分西部省份,包括海南、西藏、青海、宁夏、云南、贵州、重庆、新疆等8个地区,总量一直处于2%以下,处于第三层次。

高校特色专业从地区布局来看,第一次至第六次评选后的比例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均在20%以上;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居其中,所占比例为10~20%;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居其后,所占比例不足10%。这主要是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一,国家也没有刻意在地域区划上进行结构调整,在特色专业的评选上,总体上体现了择优遴选的原则。

表5 高校特色专业在不同地域分布变动情况

二、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阶段划分

从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六轮评选中专业总量、结构和布局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整体脉络。

(一)探索试点阶段

这一阶段自2006起至2007年。这一阶段教育部有关部门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着手研究并启动了第一批高校特色专业评选,主要探索了如何科学、规范评选高校特色专业的方法和程序,在实践中摸索我国高校特色专业评选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的评选程序,为后续评选工作打好基础。这一阶段所设特色专业数量较少,仅评选了高校特色专业420个,约占全国专业设置总量的1%,学科门类、二级类、专业覆盖率也较低。为保证特色专业评选质量,主要从部属高校和重点高校中遴选,因而“211工程”建设高校占特色专业数超过总量的60%,部属高校的占有量也高达64.05%。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评选数量少,为保证质量和水平,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大学中选取。

(二)规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自2007年起至2009年,主要启动了第二批至第四批高校特色专业评选,其中第二批评选了高校特色专业707个,第三批评选了高校特色专业691个,第四批评选了高校特色专业671个,第四批评选后高校特色专业数量达到2489个,约占全国专业设置总量的10%。这一阶段主要是按预期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分期完成我国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工作任务。这一时期,特色专业设点数较多,每次均在700个左右,学科门类覆盖率达到100%;二级类结构比较完善,仅有1个二级类没有设置特色专业,覆盖率达到98.63%;专业覆盖率也大幅提高,达到了54.39%;同时不断优化特色专业在高校间的布局,一般高校和地方高校特色专业数占特色专业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由原来的不足1/3达到50%以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评选数量多,初步构架了我国特色专业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三)结构优化阶段

这一阶段自2009年起至2010年,主要启动了第五批和第六批高校特色专业评选。这一阶段结合前期批点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两部委提出的预期建设目标为实施标准,完成了预期建设任务。这两次评选,共增补了800多个特色专业点,达到了预期计划遴选出3000多个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覆盖率达60%;继续提高一般高校和地方高校特色专业点数的占全国特色专业总量的比率,进一步优化了特色专业的结构与布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评选数量少,对全国特色专业总量进行控制,将进一步优化特色专业结构和布局作为工作的重点。

三、对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解读

通过对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宏观层面的分析及阶段划分,可以从中看到我国中央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特色专业整体发展的建设思路与政策取向。

(一)有序组织实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构建结构和布局较为合理的特色专业体系

遴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中央教育管理部门鼓励高校办出自身特色,引导高校通过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并有较好基础和条件专业的重要措施。教育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坚持了有序推进、稳步发展的发展思路,使整项工程有序推进。首先,通过试点阶段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评选高校特色专业的办法和程序;继而在发展期按照预期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有计划稳步推进高校特色专业遴选,初步构架起我国特色专业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最后,按照预期的建设目标,遴选出一定数量的高校特色专业,并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特色专业的学科结构和布局,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高校特色专业体系。

(二)注重办学优势,引导高校强化办学特色

国家遴选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多数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具有较长的专业建设历史,集中体现了高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通过对第一至第三批的特色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家遴选特色专业的指导思想。从设置时间来看,设置年限超过30年的专业有884个,占前三批特色专业遴选总量的48.62%;设置年限超过20年的专业有1186个,占遴选总量的65.24%。比如,北京大学遴选的12个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设置年限超过50年的有9个,分别是哲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世界历史、考古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药学和预防医学。这些专业基本都是学校多年重点建设的专业,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与国内同类型专业或本校其他专业相比,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三)注重分类遴选,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在特色专业的遴选上,注重了分类遴选,以形成结构和布局合理的特色专业结构体系。通过对第一至第三批遴选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分析,2008年底,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布点数共有337个,从中遴选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共有12个。从特色专业建设点12所高校的结构与布局来看,其中既有“985工程”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也有一般普通高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部委高校,也有地方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理工、农林、医药类高校,同时还有民族高校;既有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在遴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时,充分考虑了同一专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布局。通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结合不同高校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四)注重需求导向,切实加强紧缺人才培养

国家为突出服务社会需求的宗旨,教育部精心安排了培养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并于2007年首批公布了42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二类特色专业严格根据相关行业产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选择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一批急需和紧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五)注重应用型专业,扶持高新技术类专业

从第一至三批特色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在特色专业的遴选上,注重应用型专业建设,尤其是扶持了大批高新技术类专业点的建设。第一至第三批所遴选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共设置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工程、海洋技术等服务于我国高新技术的特色专业近700个,超过理工科特色专业总量的70%,一批服务和引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专业得到了有效扶持。

通过近几年的高校特色专业评选,初步构架了我国高校特色专业结构体系,但不可否认,由于我国特色专业建设尚处于其设点期,真正的内涵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从宏观管理层面来看,我国特色专业在培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高校对特色专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特色专业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我国特色专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健康发展。

四、对促进我国特色专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引导高校提升对特色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关键在于引导高校提升对特色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高校提高了对特色专业的认识,高校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建设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我国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成效。引导高校提高认识,主要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领导层充分认识到,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载体,特色专业是形成并凸显高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和主要途径,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在于办好自身的特色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形成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中央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鼓励各高校建立相应的配套建设经费制度,保证对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投入。

(二)强化高校主管部分的统筹职能,改革高校特色专业管理体制

高校特色专业管理体制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仍属于中央高度集权式的管理,即统一由教育部进行评选。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既要考虑各高校申报专业的条件与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申报专业服务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培育和建设高校特色专业的重要导向。我国幅员广阔,各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差异很大,中央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对于全国各地现有基础和发展方向有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完全由教育部来实行特色专业的评选工作,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特色专业评选的科学性。因此,要实现高校特色专业评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管理上,教育部可以借鉴国家硕士、博士点的评选体制,即在教育部对高校评选标准、评选方法和评选程序统一把关,对各高校主管部门在特色专业数量上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地方所属院校的特色专业由省级地方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由省级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所属高校的特色专业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进行评选;教育部之外的其他部属院校的特色专业,由其主管部委组织进行评选。相对于国家而言,地方政府或其他部委对本地区或行业、产业的发展情况更为了解,因而能够更准确地评选出满足本地区或本行业需求的特色专业,培育和建设出能够促进本地区或行业发展的特色专业。

(三)完善高校特色专业管理机制,保证高校特色专业评选质量

完善高校特色专业管理机制,就是要构建完整而系统的特色专业管理机制体系,包括高校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兼顾的评选机制、强化监控的定期评估机制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强化对高校特色专业的学术管理,构建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评选机制。特色专业代表了一个专业领域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专业水平,特色专业评选既是一项高校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学术水平的评价工作。因此,要实现对高校特色专业评选的科学管理,在教育部对高校特色专业在总量、结构和布局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的作用,在评选过程中尊重专家组的意见,强化评选过程中的学术管理,从而实现在特色专业评选过程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保证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质量。

强化中央教育管理部门的监控职能,建立中央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的监控机制。中央教育管理部门的一大职能就是监控职能,在进行高校特色专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央教育管理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高校特色专业的合格评估上来,即采取以一定时间(如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的方式,组织相关专家对各高校特色专业进行合格评价。评价内容需要结合各高校特色专业规划的建设内容,评价标准需要按不同层次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科类别而制定不同专业的最低合格标准。通过专家的评估,对各高校特色专业形成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估结论。对于评估不合格的高校特色专业,视情况给予限期整改或取消高校特色专业的处理意见。通过中央教育管理部门的合格评估,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的监控,从而促进各高校切实强化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

特色的形成源于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机制,就会失去发展的压力与动力。世界上所有办学成功、特色鲜明的大学,都是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结果。特色形成需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各种教育资源的配置、办学自主权的享有、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尚缺乏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这种缺乏必然使高校在专业建设中缺少特色专业建设的动力,成为影响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中央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这一问题,在高校特色专业培育与建设中引导高校强化竞争意识,建立高校特色专业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所谓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就是对现有高校特色专业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审查,对于在定期评估和审查过程中,不符合高校特色专业条件及不能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方向的专业予以淘汰,适当增补一部分已具备较好条件、同时又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对高校特色专业实行优胜劣汰。通过这种动态竞争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引导高校树立竞争意识,切实加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强化宏观统筹,进一步优化高校特色专业的结构布局

从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结果来看,虽然特色专业覆盖了所有专业门类,但在二级类分布上,有1个二级类尚未覆盖,在专业的分布上,仅达到60%,尚有40%的专业没有高校特色专业,影响到尚未设置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由于这六批特色专业的评选由教育部直接组织评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统筹不够。因此,在以后开展高校特色专业的评估、审查和重新评选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国家、区域和行业(产业)对高校特色专业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特色专业的结构。此外,由于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在高校特色专业的评选中省域间、地域间分布很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或多或少会对各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均衡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高校特色专业评选与调整中,在注重办学优势、强化办学特色、择优选取的基础上,需要适当照顾高等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在少数高等教育落后的省市适当增设特色专业点,实现高校特色专业在区域上的相对均衡。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07-12-1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2/201010/xxgk_109582.html.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08-01-2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1/31089.html.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08-09-2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2/201010/xxgk_109580.html.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09-09-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2/201010/xxgk_109579.html.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09-12-0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34/201006/xxgk_88576.html.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EB/OL].(2010-07-2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2/201010/xxgk_109578.html.

The reviewand consideration of specific major selec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NG Chuan-jie,DUAN Guan-we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The paper reviews the work of specific major selec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overall number of specific majors,structure and layout changes were analyzed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f its development.On the basis,reading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s situation of extraordinary major's policy in college.Finally,put forward our proposal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pecific major sel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0

A

1008-2603(2011)04-0115-06

2011-05-04

“十一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IA090250)。

梁传杰,男,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段冠玮,男,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杜红琴)

猜你喜欢

教育部特色专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中医的特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