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协同分析
2011-12-22倪东明
倪东明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8)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协同分析
倪东明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8)
中美近段时间以来的贸易失衡争端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美国一度强调人民币汇率贬值、中国不合理的贴补政策和资本的外流等因素导致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持续高涨;中国两度“汇改”,使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攀升的态势,而且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然而仍使美国所不满。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并以中美贸易的对比,发掘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因素,最后提出降低或消除这种非均衡的根本策略。
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失衡;结构调整
一、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提出
时下,美国政界、商界津津乐谈的话题莫过于人民币汇率。基于美国人的视角,中美贸易的“不公平”交易与人民币汇率并非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唇齿相依。也就是说,中国存在着所谓人为操纵利率①2010年7月8日,美国财政部的发布的汇率报告决定不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作国。美国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汇率报告。导致的人民币汇率严重被低估,最终促进中国产品大量出口美国,而对美国产品出口中国未有引经据典的效果,造成了中美贸易失衡局面的显现。
中国则理性地进行博弈,认为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应政策的实施为自身结构调整所需。譬如,中国对风能、太阳能、电池和节能汽车等新能源产品提供政策补贴,完全是出于对国内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同时也是促进环保的前沿战略,不存在出口此类产品打压美国同类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中美贸易逆差程度趋于扩大化,溯本求源,美国的低储蓄率、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缓慢、收入分配体系改革滞缓等根本性问题才是主因。
二、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问题,彭锋(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认为,中美贸易顺差的存在,表现为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的对外负债,以及内部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不能简单地通过汇率政策进行跳整,而要从市场化改革方面寻求答案。郭承先先谈了美国的观点,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根源是人民币被低估和缺乏弹性,且只有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美间贸易的不平衡。然后又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中美贸易失衡根源于双方储蓄——投资机制失衡,以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只能导致中美两国的双输,并提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策略是美国增加国内储蓄,减少对华出口的限制;而中国一方要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刘伟则认为,传统的马歇尔—纳勒弹性分析法只适用于封闭条件下的决策,不适宜解释开放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比如中美贸易失衡是否起源于汇率的变动。韩剑从克鲁格曼的四个命题(一是中国通过外汇市场“操纵汇率”,人为地制造经常项目盈余;二是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对外输出资本,造成美国低利率和高消费;三是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顺差,增加发达国家在岸外包机会,增强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四是中国减少贸易顺差,可以支撑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入手,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即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短期内不会因汇率政策改变出现大规模变动;缺乏金融监管、过度金融创新等措施的美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负一定责任;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短期有一定影响而中长期影响较弱;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只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伤害。
另外,陈孝强、刘慷、潘涛、于丞、朱君、张皖娉、王细芳、叶全良、黄万阳与王维国等学者均从不同的维度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共同的一点是人民币汇率并非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更应重点关注各自的结构调整、储蓄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人民币汇率升值?
(一)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的关联度研究
1.中美贸易失衡——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原因(1994~2009年)
1994年至1998年,这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期: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1995年升值3.18%,美国对中国进口增长达17.4%;1996年至1998年人民币升值仅为0.86%,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年均增长16.0%。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从295亿美元增加到570亿美元。此项数据表明,人民币升值未能阻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增长。
1998年至2004年,这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时期:1999年和2000年两个年度,中国对美国出口持续、快速地增长,分别达到 818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增幅达14.9%和22.3%;美国对中国出口先降后升,1999年为131亿美元,下降了7.9%,2000年又增加到 162亿美元,增长了23.4%,而这两年汇率基本没有变化,分别为8.2793、8.2798(单位 :人民币/美元 ,下同)。200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放缓到2.2%,从美国进口则增长到18.5%,结果美国对华逆差比上年减少了7亿美元。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分别为1251亿美元、1524亿美元和1967亿美元,增长 22.4%、21.8%和 29.0%;同时,美国对华出口出现持续大幅增长,分别是221亿美元、284亿美元和347亿美元而此期间的汇率变化基本不大,即8.2773、8.2767和8.2765。这些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的基本不变也给中美贸易带来了“双增”。
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至2009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 15%(2005年为8.0702,2009年为6.8282,升值幅度为15.4%),中美贸易逆差有所减少。然而,那是由于2008年9月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降低,使美国进口相对减少的缘故。
因此,把中美贸易失衡简单归结为人民币汇率,显然是有失偏颇、值得商榷的。
2.中美贸易失衡——“另当别论”(2010年以后)
2010年 1月至 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8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简称增长,下同)40%,其中:出口 9897.4亿美元,增长35.5%;进口8858.4亿美元,增长45.5%。8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585.7亿美元,增长34.7%,其中:出口1393.0亿美元,增长 34.4%;进口 1192.7亿美元,增长35.2%(见表1)。
表1 2010年1-8月中国进出口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2010年1月至8月,美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2062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简称增长,下同)24.8%,其中:出口 8221.8亿美元,增长22.6%;进口12403.5亿美元,增长26.3%,贸易逆差4181.7亿美元,增长34.2%。8月当月,美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 2776.0亿美元,增长27.0%,其中:出口1069.0亿美元,增长22.4%;进口 1707.1亿美元,增长 30.0%,贸易逆差638.1亿美元,增长45.2%(见表2)。
表2 2010年1-8月美国进出口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2010年1月至8月,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2850.1亿美元,增长26.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558.0亿美元,增长35.6%,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8%,提升0.7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2292.1亿美元,增长24.0%,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5%,下降0.4个百分点。美国贸易逆差1734.0亿美元,增长20.6%。有鉴于此,近几个月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扩大,自然会成为当前美国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借口之一。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
同时,美国国内2010年1月至7月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10%的高失业率以及民主党支持率的下降,正使国会议员和美国政府承受着国内巨大的压力。2010年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9.6%,修正后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仅为1.6%。这些极为明显的离差势必促使美国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
尽管美国方面知道造成当前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汇率,因为汇率并不是影响贸易平衡的唯一或决定性因素,而是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结构不同所引起的。但是,出于对党派利益的现实考虑,他们要求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不同程度升值,以此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再从中国角度来看,2010年的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将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均上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分别为 16.00%、16.50%和17.00%。本年内的11月16日,又进行了大型金融机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第四次上调0.5个百分点,达到17.50%;同时本次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0.5个百分点的上调,使其达到14.00%。由于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②汇率有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前者是外币不动,本币围绕外币不断改变;后者则正好相反。,人民银行不断通货紧缩,而以美元为资产的外汇储备与日俱增,直接显示人民币升值。这是中国一方面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股市等抑制通胀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是体现大国的责任感,将中美双方贸易平衡机制落实到实处,使一些不公正言语不攻自破。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在原因
1.储蓄方面的差距
中国的储蓄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需要通过外部顺差才能够解决。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不存在使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本币低估的现象,这是由经济结构和经济不平衡总体决定的。
美国国内由于低储蓄、低利率、高消费,加之较高的投资,导致供不应求。尽管美国自1990年以来储蓄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但与投资强劲的增长势头相比却逊色得多,使得前者与后者之差为负值,构成投资资金的缺口。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S-I=X-M(其中: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如果上式表现为等式左边为负值、右边也为负值(逆差),这是美国目前的情形。中国则正好相反,由于高储蓄带来的等式左边为正值、右边也为正值(顺差)。因此,中美贸易失衡而产生摩擦是不言而喻的。
2.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单位时间生产产品的数量越多或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时间越少,表明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应的产品成本和价格得到降低,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从而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带动出口的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制造业和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工资成本又较低(劳动力充裕);美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尽管中美两国的工资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均是上涨趋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的两国增长率对比结果是,中国快于美国,因而也就形成了中国产品相对美国产品更强的市场力,在现行的中美汇率水平下表现为中国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形成中美贸易失衡。
3.社会成本的差距
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生产成本等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率和最大化的收益水平,也决定着经济体制结构的合理程度。美国的制度设计成本、意识形态成本、降低风险成本等明显高于预期水平,造成交易费用为正。根据科斯第三定理得知,产权的界定、安排和重新安排都存在交易费用并且都有可能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妨碍。美国经常贸易系统性风险成本的存在,将经济组织的增长推到了低效率,从而引致诸如技术、收入、偏好等约束性因素对产成品贸易的冲击。
4.相关政策的非审慎性
最近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①北京时间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可能使“外溢”资金流向股市和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即游资),造成美国这种宏观经济政策溢出的负效应,无法承担国际货币应有的稳定机制职能。而这种新近政策下的美元如果进一步流入中国市场,比如农产品、房地产、货币等方面价格的炒作,必将促使中国增发基础货币来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发生通货膨胀(当然流入其他新兴国家依然如此)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发生这种情形,价格“剪刀差“的现实迫使人民币汇率不能“满足”美国一些人的愿望,影响中美贸易均衡化发展。
除上述相关影响因素之外,政府财政政策、投资、生产率冲击、贸易条件变化、消费者收入、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及产业结构的特点等基本面因素都会对中美经常项目变动起到根本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看待中美贸易下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不是心存芥蒂地将该问题抛向人民币汇率。
四、中美贸易平衡的政策:人民币升值还是结构调整
2010年6月19日,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相比2005年7月21日的“汇改”,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以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性热钱的流动。中国仍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采取更为灵活的应对策略,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汇改以来新高即是例证(2005年为8.0702,2010年9月末为6.7011,累计升值17.0%)。中美贸易逆差程度的扩大,应将重点放在降低中国市场的准入壁垒以及中国新出台的“自主创新”政策上,而不是与人民币汇率针锋相对,因为人民币升值不会抹掉美国全球贸易赤字以及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应加强财政政策协调、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架构的结构变更——即决定各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等等方略的实施,练好“内功”,从根本上采取行动加强本国的经济。尽管中美贸易的均衡度关乎到美国国内就业率的增加、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但一味强调诸如“不公平的出口补贴”、“汇率操纵国”、立法解决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不仅不能对中美贸易赤字或者美国就业产生任何显著的积极影响,只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所引起的汇率之战带来中美贸易间摩擦的升级,形成“一损俱损”的格局。
人民币需要对美元逐渐、可持续地升值,同时,美国也必须停止自我贬值(美国2010年11月4日推出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是典型例证)。美国一些议员所谓的中国“人民币从根本上被低估”、必须迅速、较大幅度地升值等观点,只是片面地考虑了对中美贸易均衡度的影响因素,并未抓住带动贸易增长的内在机理。如果中国通过人民币大幅升值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结果会导致国内产能过剩而形成通货紧缩和失业,这样也是不利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相关的经济政策,例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抽紧银根、收入结构调整、进口农产品以调控供需矛盾等措施,无一不体现中国政府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心和信心和决心。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的同时跟进经济体制的有效变革,这样不仅可以消化人民币汇率升值,更重要的是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所需的动力。
中美贸易逆差表现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本质是内部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单独用汇率的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美国贸易逆差表现为美元贬值和国内低利率。调控中美国际收支平衡的策略应由中美双方各自创新国内环境和加强政策协调,以互利、互谅、互通的方式推动双边贸易可持续平衡发展。
五、结论
探讨中美贸易失衡引发的摩擦,应由表及里,抓住问题的内质。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强大动力,既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主要源泉。不断开放与制度变迁、改进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必将推进经济的发展。如果单纯从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只是短期利益有所体现,满足部分人和组织的“特别”需求,则对战略、长远的利益凤毛麟角,必然引发经济增长迟缓、甚至衰退。
同时,美国应稳固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导性储备货币——美元的地位,加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并不断调整其高消费的政策以缓解产成品的高成本,放松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中国也应该着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规范各种进出口的行为。这样,在开放演进和制度变迁中,交易成本逐渐降低、均衡收益逐渐提高,规避了“隧道视野”、“租值耗散”等影响经济潜能得以发挥的制度瓶颈,最终实现中美贸易均衡化、长期化、战略化地向前“双赢”推进。
[1]彭锋.内外均衡、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兼论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J].中国金融,2010(13).
[2]郭承先.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6).
[3]刘伟.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探讨[J].经济问题,2010(9).
[4]韩剑.对人民币发起“战争“能拯救美国经济吗——就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问题与克鲁格曼教授商榷[J].经济学家,2010(8).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n RMB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NI Dong-Ming
(School of Business,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Free discussion”of RMB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is of trade imbalance has begun in China and America recently.Some factors America emphasizes at one time,for example,depreci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unreasonable policy of subsidy in China,capital outflow,etc.lead to persistent rising trade deficit of China and America.RMB exchange rate reforms twice,and it is rising all the time,and China adjusts continually economic structure,however,America is yet unsatisfied.By researching change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mercantile contrast of China and America,essential elements induced the trade friction are discovered.Finally,fundamental tactics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non-equilibrium.
RMB exchange rate;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unbalance;structural adjust
F740
A
1008-2603(2011)04-0030-05
2010-11-15
倪东明,男,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责任编辑:王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