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电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2杜旭日

物理与工程 2011年6期
关键词:厦门办学工程

杜旭日

(厦门理工学院数理系,福建 厦门 361024)

光电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探索与实践

杜旭日

(厦门理工学院数理系,福建 厦门 361024)

本文以厦门光电产业为背景,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分析了当前光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厦门理工学院办学定位,对如何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光电技术工程人才,就课程设置与实践体系构建进行尝试,探讨了产学相结合的一些问题,旨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体现“亲产业”办学理念,以期“适销对路”,为地方光电产业发展服务.

光电产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平台建设

引言

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光电信息技术与产业.光电产业作为现代高新科技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发展的新型战略性朝阳产业之一,没有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和科技作为后盾,产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后劲,更谈不上规模化及产业化.据某资料测算,若一个区域“光谷”年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相应的人才需要20万人.

目前,光电产业人才的需求层次中,以应用技术、研发与管理,包括使用高科技设备等为主.厦门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性理工科院校,开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制定符合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现“亲产业”(与企业亲近接触、亲密互动)办学特色.

1 地方光电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1.1 地方光电产业及其人才需求现状

光电产业是厦门新兴产业中优先发展的最重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厦门为2004年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础,2010年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0年厦门市光电产业实现总产值770多亿元,同比增长90.88%,预计2011年,光电总产值将接近900亿元.

以厦门为核心的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大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光显示产业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为龙头,以节能照明产业、光通信产业、光学产业和光电器件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微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为支持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品涵盖光显示、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光存储、光输入输出及其光电应用等领域,覆盖了“上中下游”产品,推动了福建省乃至“海西”光电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布局.

光电产业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需要一批有能力从事产品应用研究、市场开拓与经营,产品测试与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光电工程技术应用人才,需要一批懂光学、材料学、电子信息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及能快速上岗的高级技术产业工人.

目前,光电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偏差.专业人才偏少、储备不足,尚未形成支持产业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群体,造成产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还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2 光电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专业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在传统的对口专业岗位上有针对性强、适应快的优势,但无法较快地适应高端产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工作特点.

早在2007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以及“关于加快培养我省LED产业急需人才的通知”,支持省内高校开设光电信息工程类专业及其专业技能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缺人才的供需矛盾.

许多光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大多是在物理学专业基础上进行调整,且求多求全,理论性课程占较大比重,赶不上光电工程发展的需要,与企业需求有点脱节.专业课程没有系统的系列教材,同名教材内容不统一,甚至差别很大,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多,且大多有交叉.在有限的学时数下,增加教师对教材遴选和对内容取舍的难度,衔接上存在困难.一般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展较少,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产业等方面尤显不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或企业管理经验,在短时间内无法与产业界有效地沟通.

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与“中下游”产业对接,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着力于学生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两届毕业生就业与实习情况表明,光电类专业人才就业态势良好,需求旺盛.

2 依托产业优势,开展“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产业优势,总结办学定位,梳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得失,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地方性院校形成差异化的办学特色,满足快速发展的光电产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期“适销对路”.

2.1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策略,开发企业资源

围绕产业发展和布局,结合产业政策和战略定位,把专业建设定位于学校“亲产业”办学理念,选派年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我校出台了“厦门理工学院关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决定”(厦理工[2007]12号),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策略,开发企业资源,把握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构建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企业委托开发项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冠名资助学科竞赛等方面.

聘任光电行业工程类专家和高管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兼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开展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不定期召开汇报与交流会,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实践和光电设计竞赛,选派适量的学生到企业从事毕业设计等;为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牵线搭桥,企业冠名资助开展校内学科竞赛等形式.

密切与省市光电行业协会联系,了解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扩大交流与合作渠道,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变;作为会员单位,通过参与行业交流等各类活动,优势互补,推介毕业生.

2.2 彰显产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方向与办学定位

倾听产业界的意见,设置突出地方政府着力支持的百亿产业链特征的课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实践性与综合性人才.

针对厦门在以上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优势,合理规划专业方向,已开设的课程有《光辐射测量原理与技术》、《光电工程实践(LED封装技术)》、《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实验》、《照明工程》、《光学设计CAD》和《显示技术》等,计划开设《光源原理与设计》等,建设了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和光学仿真实验室,开设一批实用型、毕业后能快速上岗的实验项目,如LED光电色测试、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与应用、节能灯及其镇流器特性测试实验、光纤熔接机使用、光谱仪应用,以及部分光机电相结合、光学计量与测试实验等,使不同光电产业领域的企业能在本专业的毕业生中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在课程教学上,融入国家标准与产业政策,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DOE(美国能源部)在SSL(固态照明)产品上的有关文件、淘汰白炽灯时间表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设计与应用打下基础.

2.3 重视实验平台的模块化建设,实施分层次规划

厦门理工学院定位于建设“海西”一流“亲产业”大学,打造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专业链,重视光电实验平台建设,以“高起点、宽基础、重实用、强特色、高效益”为定位原则,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按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工程创新实践等层次建设相应实验室,并将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程独立设置.

实践环节分为公共实践基础、电子应用基础实践、光电信息与光电应用实践等模块(见下表),开设若干实验专题与特色实验项目,与产业需求协调发展.

?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的硬件特征,成为彰显学校办学实力窗口之一,先后有多所兄弟院校前来取经或交流,起到对外辐射与示范作用.

2.4 构建创新实践体系,致力于学生建立初步的工程实践意识

秉承“实践出真知”与“学以致用”的价值诉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从学习经典理论知识到近现代技术,从接受“三基”知识到初步的研究性、设计性等综合能力,构建从专业基础教育到专业知识学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承上启下的多层次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工程实践意识,使实验室建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例如,把光电工程实践作为独立设置实践环节,实训内容主要为LED封装技术,从静电知识及其防护到无尘化的质量观念,从“5S”管理规则到品质管理,从认识芯片,到亲手操作大小只有几百微米的半导体芯片,完整体验了从只知道一点理论知识,到熟悉整个封装流程,并独立完成封装与成品测试,贯穿整个封装工艺的实训过程.

设立光电科技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科技实践活动与创新奖学金相结合,对学有余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组织参加全国和省光电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赛;对其他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学科竞赛,如光电产品焊接与装配竞赛、科技作品制作等活动,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从竞赛方案发布、赛前动员、组队报名、实物制作、实物演示、PPT演讲、作品评审和方案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共同提高,达到综合训练、提高工程实践意识的目的.

2.5 共建光电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闽台高校合作项目的实施为契机,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合作培养相结合,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

探索与大型知名企业共建继续教育学院,聘任行业专家或高管为兼职教师,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开设少学时、工程性强、见效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累积学时折算为学分;同时,可将企业员工培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学生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既可解决学生前三年级因课程安排过于紧凑,实习期间因能力不足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又可使教师有机会到企业接受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加快了师资培养和光电产业人才培养的速度.

结束语

通过调研产业发展,探索应用型、亲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地方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是地方性理工科院校制定光电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彰显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走差异化道路的体现.

2011-06-01)

厦门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资助项目(XJK200811).

杜旭日,男,厦门理工学院数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从事实验室建设,以及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厦门办学工程
厦门正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