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娃网络见爸妈
2011-12-20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让留守娃网络见爸妈
Let the Children Left at Home See Their Parents on Network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我们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围在父母身边撒娇玩耍/也不能到大城市的学校里去比比琴棋书画/我们心里都知道,我们是乡村农家的留守娃/我们一次一次地呼唤着爸爸妈妈快回家吧……”
2011年4月11日,重庆市委党校第三期中青一班第五组11名学员,来到他们此次“三进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第一站—巫山县抱龙镇洛阳小学。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的《留守儿童的心声》这首诗,在学员卢勇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孩子们一边念一边哭,同行的每一个学员也眼眶湿润。特别是当一个叫尤庆同的孤儿举手要求“我想抱一下关心我的叔叔”的那一刹那,学员们与孩子们拥抱在一起。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让卢勇感到阵阵的心酸和心痛。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卢勇深感同样为人父母,要让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留守儿童留守而不流泪。在和孩子们聊天中,卢勇了解到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见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
在他的提议下,经过全组学员紧急商议,决定筹集10万元资金为该校建设“留守儿童亲情室”。配备电脑、开通网络,让娃娃们可以跟相隔千里的父母通过视频见见面、说说话。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学习、生活都很好,你们放心嘛……”“亲情室”刚一开通,洛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爸爸、妈妈通过网络“见面”聊天。
市委党校中青一班第五组的学员们,不仅为留守儿童捐建价值10万元的“亲情室”,还给洛阳小学的留守儿童送来了新书包和新衣服。学员们在抱龙镇庙梁、埠头村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声、解民难、助民富,结“亲戚”,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学员们还与洛阳小学230余名师生开展了《沐浴党恩 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成长》的主题活动。
在自己“三进三同”结对“亲戚”吴发彬家,卢勇和吴发彬挑灯夜话,讲他身上的病痛、儿女的烦恼、农活的技巧。在庙梁村、埠头村,走村串户、院坝聊天,慰问贫困孤老,看望老党员,听他们讲农村低保、养老、扶贫等政策,说万元增收、修路修桥等项目,谈脱贫致富的困难与想法。
几天时间,卢勇在农家土豆、腊肉的菜香中,感受到农民质朴的热情;在与村民一起修果树、打猪草的农活中,他体会到不一样的生活温度、人生脉搏;在老百姓反复讲“哪朝哪代都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打起灯笼也找不到现在这么好的政策”等话语中,他都感慨群众的知足知恩,党委政府做了一点,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走在巫山的田间地头,体味农家的酸甜苦辣,“做点什么”成为卢勇和每一个同行学员的愿望、情感与责任。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今年他们将争取筹集到25万元资金,帮助修复沙湾河畔垮塌旧桥,方便群众出行;协调100万元资金,帮助埠头村加快推进整村脱贫;25万元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15万元农村互助资金,帮助建设便民路,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他们只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寄托情系农家、牵挂百姓的为民情怀,点燃他们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美好希望。
关心留守儿童
修剪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