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扶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
2011-12-20陈艺军
□文/本刊记者 陈艺军
他扶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
He Helps Sustain a “Collapsing” Family
□文/本刊记者 陈艺军
铜梁县地处重庆西北部,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曾经涌现了像邱少云这样的英雄人物。在重庆市开展的“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中,铜梁的先进模范更是层出不穷,该县南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辉模便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主动上门认穷亲帮扶
在铜梁县城外计都寺旁边,有一间用木头搭建的茅草房,房子四面来风;里面住着一家三口,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可谓家徒四壁。
今年70岁的房主人李远贵,50余岁才偶遇因精神失常流落他乡的“妻子”,便组合了一个“家庭”,三年后他们有自己的女儿—李关芳。关芳今年12岁,聪明懂事,在城南小学读六年级。
因系非婚生育,全家3人仅有1份承包地,年总产稻谷不足300斤,全家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更无其它谋生手段,真是无计可施。面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张辉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找到李家,表示要帮助他们。从2009年9月开始,他就对这一家老小实施“脱贫行动”。
为了改善李家的居住条件,张辉模从多个方面想办法,奔波于民政、社保部门,详细了解农村的扶贫助困政策,帮助李家申请相关扶助款;又号召党员干部向李家捐款,帮助李家盖起了70平方米的5间砖混新房;为了不让一贫如洗的李家人就这样搬进新房居住,他更是以身作则,自掏腰包,先把自己家的彩电送到了李家,安装了电视接收器,又到二手家具市场帮李家选购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当小关芳走进新家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自家的电视看,我住的地方再也不会日晒雨淋了……”
手把手教养殖助脱贫
张辉模还经常带着妻子一起去李家串门,逢年过节也常常前去看望,询问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带去肉食、水果或现金,同时为李远贵安装了电话、预存了2年话费、预交了数百元电费;还为李家打了水井,安装了水管、新建了化粪池,购置了一些家用电器以及足够的棉被、衣物等。
近两年来,张辉模已数十次到“穷亲戚”家探望,并多次将小关芳接至家中玩耍,两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今年5月1日,张辉模在接小关芳半夜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她家中,将因腹痛已卧床两天的小关芳送至县人民医院救治,未让其花一分钱,帮助小关芳切除了已困扰她长达三年之久、直径达12厘米的肿瘤和发炎的阑尾,并护理至康复出院,让小关芳感受到了亲生父亲般的关爱。
在帮扶过程中,张辉模逐渐意识到仅仅靠给钱给物,对贫困户进行“输血”,并不能使他们断掉穷根,必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功能”,才能帮助他们彻底走出贫困。根据李远贵家的实际情况,张辉模自己掏钱买了三只小羊和数十只小鸡、小鸭及所需饲料送到李家,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喂养。李远贵当年便实现了养殖收入近2000元。
除此之外,张辉模最关注的是李关芳的学习。他不止一次对李远贵讲:“小关芳是李家最大的希望,她好好上学读书,将来有知识有文化才能让李家真正地脱贫致富。”他时常关心小关芳,教育她要认真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受助女孩道真情
在帮助李远贵一家的过程中,张辉模不断思考着如何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消除贫困。他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仅解决李远贵一家的困难也是不够的,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对贫困户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2010年7月,南城街道人大代表们组织起了“扶贫又扶志”的助贫活动,对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对李远贵家,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筹资4500元,送去了新床、液晶电视、电磁炉、鞋等生活用品。
看着干净整洁的新房,家具和生活用品齐备,再对比旁边自己曾经居住的阴冷潮湿的茅草房,李远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女儿李关芳的一篇作文《我的新家》最能表达他们一家人的感受—
李远贵一家告别茅草屋,住进砖瓦房
我家住在铁石村六社,原来住房相当差,自从张辉模叔叔来到我家,几个月就发生了大变化,我住的地方再也不会日晒雨淋了,第一次在家里看上了电视,吃饭的桌子、凳子再也不摇晃了,睡觉的床也不会垮了!听大人们说,全靠“大下访”、“结穷亲”,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我没听懂,我不懂啥叫“三项活动”,也不知道什么叫“三进三同”,我只知道,我们修新房子缺钱,张叔叔东奔西走去“化缘”,电视机是张叔叔搬来的,家具是张叔叔买来的,小鸡小鸭是张叔叔送来的,买文具的钱是张叔叔给我的……是张叔叔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家呀!
我的家在计都寺旁,初一、十五热闹非凡,大家都说菩萨灵,很多人去庙里烧香磕头保平安。依我看,无论菩萨好灵验,都比不过我张叔叔这样的好人,再好的菩萨都办不成事说不出话。爸爸说,新房子己修好,把旧房子拆了,我说不、不能拆,永远不拆,我要留下它,永远留下它,留下它作见证,伴随我长大;我长这么大,终于有个像样的家。有一个温馨的新家,说句心里话,我谢谢大家!
张辉模教育李关芳要认真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