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
2011-12-19罗洁
罗洁
内容摘要:中国的写意观念由于长期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写意画相对而言多重笔墨、轻造型,重气韵、轻色彩,强调用笔和用墨的重要性,可以说,笔墨是写意画重要的灵魂所在,舍弃笔墨便不足以谈中国画。文章通过表达写意画笔墨的独特魅力,强调了现代中国画的创作应在创新中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中国画的文化本性。
关键词:写意笔墨灵魂出世情怀
写意是中国画的一种艺术观,写意画是侧重于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的情感意识,致力于以形写神、以神写意的绘画艺术,与西方的绘画相比,中国画不仅仅是有毛笔、宣纸、绢帛等为主要创作工具上的特殊性,更在传统文化内涵方面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画立意为象,可以说一个“意”字道出了写意画的精神实质。
中国的写意观念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基本形成,且在理论上不断发展完善,由于长期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写意画相对而言多重笔墨、轻造型,重气韵、轻色彩,追求一种不拘于形、不碍于物的、超脱自然的艺术状态,故而王微在《叙画》中提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哉”,可见,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都将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愉悦作为最终目的,与崇尚科学的西方绘画从发展源头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差异。从艺术表现上来看,不论是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就总体而言,它们都更多地强调绘画的境界、笔墨等艺术本身的追求,对于西方以严谨的透视、光影、色彩和人体结构分析等科学原理再现出来的作品,虽“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但因缺乏笔墨和意境,只谓之“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中国画“澄怀味象”“神遇而迹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总能将人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精神世界,所以,谈到写意画就不得不谈到与其息息相关的笔墨问题。
中国画讲究笔墨,强调用笔和用墨的重要性。首先,用笔是写意中国画的一个基本因素,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其二,认为绘画的线条应如同书法用笔一般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书论中日,“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用笔法》中也称赞精妙的用笔曰:“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宋元时期,文人画兴起,大批深谙书法玄奥,精通笔墨的文人介入绘画领域,使写意画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面貌,绘画的用笔也强调从书法中汲取营养,行书、草书笔法所表现出来的恣肆放纵的线条成为文人画家们情感宣泄的最佳形式语言。《芥舟学画编》中就明确提出,“笔著纸上,无过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曲行则若锯齿,直行又近界画者,皆由于笔不灵便,而出之不自然耳……盖不灵之笔,但得其形,必能灵变,乃可得其神。”用笔若同书法用笔一般灵活多变,富有韵律感、力度感和质感才能达性通变。这种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骨法用笔也成为历代中国画品评的重要标准。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表现出的线条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美感,并传达出作者独特的情感体会和艺术追求,画家平日的所感、所想、性情、学识、修养等与客观物象深刻地融为一体,待天机勃发之刹那流露于笔尖,此时的用笔过程不仅仅是物象造型的需要,更是画家“机巧心悟”“澄怀得以味象”的过程。
写意画的笔法和墨法是相生相成的,谈到笔法必然也会谈到墨法。“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没有墨的存在,笔法难以彰显;同样的,墨也受制于笔,没有笔法的表现,墨的无穷魅力也将不存在。北宋的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所以用墨和用笔一样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意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历来也都强调墨韵在画面中的作用。墨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色彩语言,其与西方的色彩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观念,墨通过与水的调和可以出现浓、淡、干、湿、焦,或日焦、浓、重、淡、轻多种层次,通过运笔的轻、重、疾、徐等,也可以呈现出或枯或润、或浮或滞等不同的效果,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色具”,中国画家能通过最简单的墨表达出世间最丰富、最细腻的人的情感、心灵,甚至生命节律。中国画传统派画家潘天寿曾明确指出,“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并认为“东方绘画多偏重内在的精神修养”,故而在色彩上不去追求外在的感官刺激,而是运用看似简单的墨与水的调和、看似单纯的黑白层次变化来描绘世间万象,在一种淡泊高远的境界中传达真情实意。
笔墨是写意画重要的灵魂所在,郭怡孮在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序中说:“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不走极端,主客观是十分和谐融洽的,画家们自由地去表达物象的形态和精神,来抒写自己的意趣情感。把所见、所知、所感、所想,经过思维加工,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借助笔墨表现出来,能较完整地反映客观物象并充分提示画家的心理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的绘画创作方法,正是中国画健康持续发展千年不衰的原因。”但是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笔精墨妙的艺术魅力往往被有些矫揉造作、牵强附会的画面元素所取代,形成一些甚至连创作者本身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符号语言,虽然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却脱离了写意中国画的精神本质。当然,笔墨若想准确、自由、洒脱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需要经过长期艰辛的练习才可把握规律,故有一些艺术工作者急于求成,为探索捷径而抛弃写意画的笔墨精髓,以一些新奇、怪诞的形式外衣来取悦观众,却在画面的精神文化内涵上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作品只会随着人们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而被迅速淘汰。
总之,在当今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笔墨所传达出的精神世界、情感语言、文化意蕴应该是更加丰富的,如何坚持中国画的文化属性,又丰富写意画的时代语言,这是当代艺术家需要再次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