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展,先博后渊

2011-12-19汤晨

艺术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教授艺术

汤晨

内容摘要:“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展演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来自各省区市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5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主旨演讲、教学成果展演、教学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主旨演讲传达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任务与主题,教学成果展演主要展出了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取得的阶段性可喜成果,教学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围绕“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下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展开,其中包括办学经验、理念阐释、人才培养和与基础艺术教育衔接等相关问题,其中既有实践成果的展示,也有理论议题的研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专业综合观大艺术教育观研讨会

由浙江省高校音乐及表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展演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于2011年4月23日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在我国仍是一门新兴专业,其办学初衷在于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教学输送综合性艺术师资而非音乐或者美术的单科师资。杭州师范大学作为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先行者之一,旨在通过此次会议邀请相关领导与专家对学院的阶段性教学成果予以检验和指导,并为全国各地的艺术教育界同仁们搭建交流、分享艺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本次会议邀请了教育部领导、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课题组专家,以及来自各省区市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谱“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下的艺术教育事业新篇章。

一、新课程、新理念的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传达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任务与主题。杭州师范大学王利琳副校长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开展情况、音乐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艺术教育专业开办与建设情况。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培养处李桂兰处长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全国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下举办的,会议的目的是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艺术教师队伍以及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创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交流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艺术教师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艺术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同时,李桂兰处长传达了在全教会上确立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教师工作的蓝图与总纲,阐述了目前全国艺术教育实施的概况以及教育部对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等,表达了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美好愿景。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课题组专家杨立梅教授对创办艺术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综合观”“大艺术教育观”等相关概念以及艺术教育的价值做了重要阐释。她指出,“综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综合”就是從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组成一个整体的各部分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所具有的含义。综合的艺术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强调的是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跨越。在基础教育领域,单科的艺术教学容易有技能至上的倾向,增加教育压力,一定程度上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以艺术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目的在于传达和强调以“大艺术教育观”的视野回归艺术教育的人文本质。在谈到艺术教育的价值时,她认为,只有音乐的所有功能得到认可和理解,它才能被视为学校的基础学科。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公民教育、责任感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不是“为音乐而音乐”,而是“音乐为了每个孩子”“音乐为了儿童的发展”。同时,杨立梅教授认为,以艺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定位,也会使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更明确,使教师专业化有更清晰的内涵。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教授对高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支持性问题做了精彩演讲。关于可行性问题,他指出,古人、近人、今人在综合性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并且,田教授在高师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专攻一点的学习方式致使绝大多数学生在“高原期”的制约下空耗了大量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而这部分被浪费的用来克服“高原期”的时间恰巧可以用来学习其他艺术。关于必要性问题,他依据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是不能由多位教师分段、分专业教学的,而应由一位教师承担全部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艺术教育专业的必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杨立梅教授的观点。关于支持性问题,阻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分别是学生和家长、教师、社会舆论以及管理部门,这4种阻力也暗示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以专业音乐学院为蓝本的痼疾和突出“师范性”的课程教学改革已走进了一种艰难境地。田教授坦言,杭州师范大学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另辟蹊径。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朱道鸿局长阐述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分别是:1.艺术教育的功利性仍然很强。2.艺术教育的地区师资不平衡,队伍缺失,素质不高。3.艺术教育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效果受此影响。4.艺术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突显。对于这些问题,朱道鸿局长提出了五点对策: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2.重视师资和硬件的建设。3.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4.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5.加大师范艺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力度,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二、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交相辉映的成果展演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成果展演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作品展和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汇报演出。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作品展于2011年4月23日上午在杭州音乐厅大堂亮相,主要展出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作品,其中包括书法、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创意画、彩色装饰画、写意美术字和手工制作工艺品等学生佳作。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汇报演出也于当日上午在杭州音乐厅举行,表演者包括杭州2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和小部分浙师大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节目类型呈现百花齐放的形态,涵盖歌唱、舞蹈、民乐合奏、双钢琴合奏、双排键演奏、小品等。演唱《千古绝唱》的王海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大四学生,曾凭借扎实的唱功与多样性的唱法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取得过周赛第二名、月赛第三名、年度总决赛入围十强的好成绩。其中爵士舞《嬉戏鼠》、小品《无题》、书法乐舞表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节目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不仅体现了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较强的编舞实力和书法技艺,还展现了学生们良好的跨域贯通能力,是“大艺术教育观”的切实体现。

三、各有所长的经验交流和观点纷呈的学术研讨

本次教学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紧扣“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下的高校艺术教育

专业的相关议题,其中包括办学经验、理念阐释、人才培养和与基础艺术教育衔接等相关问题。

研讨会上有3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办学经验。杭州师范大学陈琼副教授的《履新、探索与特色——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概况、措施与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该校艺术教育专业创办于2007年,秉持“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多才多艺、先博后渊”的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综合《艺术》课程教师以及社会艺术活动组织与辅导人员、艺术经营管理人员及组织策划人员”为培养定位,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整合、新颖”特色,在教材建设方面体现“师范、实用”性,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模式和教学实践模式,在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艺术实践成果与教学科研成果。同时,陈琼也对艺术教育专业的生存现状予以反思。他指出,这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专业尚在艰苦的探索中,前途一片光明,但道路充满荆棘。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王萍萍副教授的《探索与展望——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实践报告》,分别从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服务海西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和成绩与展望这四个方面,介绍了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艺术教育实践概况。王萍萍指出,与单科专业相比较,综合艺术教育的学生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专业基础宽厚、综合素质高、跨越转换和实践能力强、视野开阔、就业适应面广”等方面。浙江师范大学李成教授的《艺术教育专业魂之所在》,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的艺术教育专业概况、专业特色、建设成果和培养目标等内容。此外,李成教授还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疑惑:1.艺术教育专业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如何融合与操作?2.艺术教育需要综合,但目前基础教育中的艺术课程仍处于单科分离状态,美好的理想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如何解决?李教授的问题在之后的学术研讨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和解答。

在学术研讨环节中,发言代表主要从个人的实践经验出发,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积极的思考与建议。

杨立梅教授继在主旨演讲中的发言后,又对基础教育中整合的艺术学科理念、师资培养以及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给予了更为详尽具体的阐释。杨教授认为,整合的艺术学科并不是单科艺术门类的简单相加,而是跨科目、跨领域的打通、渗透和关联,在多个碰撞中,激活、开拓想象力和思维。她主张,在给予孩子心靈的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使艺术知识和技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处理好“合”与“分”的辩证关系。整合的艺术学科在这些方面占有优势:感受同一主题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文化的立体环境中感受和学习艺术;使学生在艺术通感的作用下更有效地学习。在师资培养方面,杨立梅教授指出,基础艺术教育需要一支有着“大艺术教育观”视野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去影Ⅱ向和感染学生。另外,杨教授认为,兼职教师不一定代表落后,可以把这种被动无奈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可以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找到更多拓展艺术教育的机会:重视教学形式、选择和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使教学一改“应付”的局面,而成为充满生机和乐趣、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师生共融的过程。北京市海淀区音乐教研室李金祥教授的发言围绕艺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一线上产生教学效果这一议题,从多元视角下的艺术教师培养、艺术教育的阶段和对教师的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经验与建议。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李妲娜教授对于《艺术》课程在推广上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改良,首先致力于音乐或美术单科内部课程的扩展与打通。第二,面向世界,吸收新经验。第三,横向学科的扩展。李妲娜教授分别讲述了从绘画介入和从诗词介入的课例,主张艺术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模式,每个教师都可以有自己新的发现和创造。杭州市教育科学院前所长徐细标教授介绍了他孩提时代的两位教师:一位是初中老师孙老师,同时精通音乐和美术,给徐教授带来了受益终身的心灵甘露;另一位是高中数学老师阎老师,“数学讲得很迷人”,同时,他又是著名抗日歌曲《五月的鲜花》的作曲者。这两位教师以各自充满感染力的人格力量、言传身教,体现了艺术教育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以最近发生的“药家鑫事件”为例,阐述了他对艺术教育现状的一些反思,并传达了即将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理念与讯息。谢教授指出,“药家鑫事件”的出现与艺术教育无法分开,他引用了加勒纳来中国时说的一句话:“中国音乐教育体制确实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技能,但当学生获得这种技能后,他们再也没有用这种技能来进行艺术创造的愿望和能力。”谢教授认为,药家鑫早年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以至于他后来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无法弥补他已经形成的犯罪心理,而这却是在冠冕堂皇的艺术教育的旗帜下所发生的,音乐教育的情感语境何在?同时,谢教授介绍了2011年5月在波恩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主要目标:“平衡创造、认知、情感、审美和社会发展。”通过一个反例和一个正例,充分说明了综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并非技能教育,而是关照人的全面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于昆教授分别从学科和艺术教育的关系、艺术的形式以及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李于昆教授谈道,艺术学要从文学类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门类:艺术的形式能唤醒情感,这是理性所不能到达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分层次、分类、分不同对象来规划。

最后,笔者想以此次会议中提到过的有关艺术教育的名人名言,以及此次会议部分专家们的妙语作为结语: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教育家蔡元培

“‘综合不是拼盘,而是思维方式的扩展。”

——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李妲娜教授

“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复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李于昆教授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教授艺术
彩版作品(1)
纸的艺术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