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1-12-10王海蓉
王海蓉
(富宁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富宁663400)
木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还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集工业原料、饲用原料和食品原料于一身,素有“地下粮仓”、“淀粉之王”和“能源作物”的美称。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木薯产业的发展。全国木薯种植面积达43.33万hm2,其中云南省木薯种植面积为3.36万hm2,云南已成为全国仅次于广西、广东的第三大木薯产区。富宁县处于“桂西-滇南”木薯种植的优势产业区,木薯已成为富宁县继甘蔗、油茶和茶叶之后的第四大热带经济作物。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北回归线横穿境内,全年日照时数1803.3h,年均温19.3℃,年降雨量1199.6mm,年均太阳辐射120.35 kcd/cm2,相对湿度72%~84%,无霜期327d,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木薯终年生产。目前富宁县每年木薯种植面积1333 hm2,分布在新华、板仑、归朝等10个乡(镇),总产量11788.3t,平均产量13485kg/hm2,总产值约353.6万元。全县适宜发展木薯生产的区域广阔,发展木薯产业可带动农业、工业、运输业及服务业,在富宁县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随着木薯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实行规范化种植,加大深耕精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木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广,是提高木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1 选用良种
木薯要获得高产,良种是关键。不断引进适应富宁县种植条件,具有高产、高粉、早熟或晚熟等特性的木薯优良新品种,根据各木薯产区的条件合理安排使用木薯新品种,实行早、中、迟熟品种合理搭配种植。目前适合富宁县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有华南205、华南124、精选124、南植199、巴西7号、巴西2号、南植105等。
2 整地与施肥
2.1 选地
木薯适应性强,粗生易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瘦瘠的土地及山坡地均可种植。但要获得较高产量,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种植为好。
2.2 整地
应根据不同地形整地,山地或斜坡地整地须注意水土保持,坡度大于15°的山地,最好开成梯田种植,并种植草带,避免在坡度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荒坡草地宜在种植前2~3个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10°以下的较平缓地带可进行机耕,要求深耕耙碎,深耕27~30cm,如犁耙难达此深度,可采用起厢来加厚土层;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可用畜犁耕、免耕或开环山行种植。坡度在20°以上的山坡,应开环山行才能种植木薯,否则会造成土壤冲刷;在过于潮湿或有积水的洼地要起畦种植。整地的具体要求:(1)深耕翻晒: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翻晒是保证木薯高产的基础。机耕翻晒一般要深翻30cm左右。(2)耙碎整地: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并为木薯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使用农机作业的,可使用旋耕拖拉机耙打,将整个耕作层打烂耙碎;如用牛犁耙的,要一犁三耙,将土层犁深耙碎,要求达到土层深耕、疏松。
2.3 施足基肥
木薯基肥中的N∶P∶K以2∶1∶2~3为宜,钾肥对木薯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壮苗肥,重施结薯肥,酌施壮薯肥。基肥一般施磷肥 375kg/hm2,农家肥 7500~11250 kg/hm2,复合肥 225~375kg/hm2。
3 播种时间、种茎的选择及处理
3.1 适时播种
木薯的种植时间分秋冬植和春植,秋冬植在10~12月;春植在2~4月,一般在3月上中旬种植,平均气温在15℃以上即可播种。温度过低,下种后种茎长期在土壤中不能发芽,就会干枯或霉烂,失去发芽能力。
3.2 种茎选择
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新鲜坚实、芽点完整、不损皮、不干枯、不腐烂、无病虫、皮层绿色、砍断切口有乳汁流出的主茎作种苗。在同一条种茎中以主茎中、下段为最好,上部次之,分枝苗较差。以种茎长12~18cm、具有4~5个芽点为宜。
3.3 种茎处理
快刀砍种:用直径5~8cm的木条垫底,将木薯种茎置于木条上方,注意种茎腋芽不能压在木条上,再用锋利的砍刀或菜刀砍成10~11cm长的茎段,种茎的砍口应是光滑的斜面(以45°为宜),无裂口(不要让表皮断裂和损坏芽眼),以防病菌入侵污染,影响出苗。砍好的茎段要注意防晒、防淋。
种茎长度:因品种、种茎粗细而定,一般每段茎种应留3~5个芽,长15~20cm,用种量1500kg/hm2左右。
消毒处理:种茎采用波尔多液500倍液或1%多菌灵溶液浸泡3~5min再种植,可预防病菌感染和提高抗旱能力,要求当天切茎、当天消毒、当天种完。
4 种植方式
一般一犁一耙后,按株行距开沟种植,犁土深30~40cm,开沟深20~25cm;株行距采用0.8m×0.8m、0.8~0.9m×0.9m或0.7~0.8m×1.0m均可,每公顷植12000~15000株,过多或过少均影响产量。种植方法一般用平放、斜插或直插,种植模式可选净种、间套种或轮作。
4.1 净种
木薯一般采用净种,好管理,但土地利用率低,产出率低。
4.2 轮作
木薯生长期长,消耗养分较多,长期连作会使木薯生长所需的矿物质逐渐减少,产量降低,也容易引起病虫害。轮作对保持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2年、3年、4年、5年轮作,轮作作物有花生、甘蔗、甘薯、黄豆、玉米、陆稻等。
4.3 间套作
木薯前期生长缓慢,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宜推广间、套种植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常见的间作套种作物以花生、黄豆、绿豆、饭豆、西瓜、南瓜、芝麻、玉米等生育期短的矮秆作物为主,这些作物亦可套种于幼林、疏林地和果园的行间。比较理想的是与花生、豆类或西瓜间种。作物选择不当或间套种植规格不适,都会影响木薯生产,造成木薯减产减收、土地退化等不良后果。
4.3.1 与豆类作物套种
选择坡度在5°以下的缓坡种,经一犁一耙整地后,按株行距0.8m×1.2m或1m×1m挖穴,每穴施基肥1~2kg,间套作物的种植时间可与木薯同期或于木薯种植后1~2周进行。一般在木薯行间种2行花生、黄豆,以间作物长大后不遮蔽木薯为宜。另外,可种植豆科绿肥,虽无直接经济效益,但能培肥地力,提高木薯产量。
4.3.2 与瓜类作物套种
犁耙整地后,于2~3月按株行距1.5m×2.4m开穴,每穴施基肥2kg,种植西瓜或红瓜子。1个月后,在瓜行里套种2行木薯,木薯的种植规格为0.8 m×1m,一般5~6月便可收获西瓜或红瓜子。瓜类收获后,正是木薯迅速生长时期,便于追施肥料,促进木薯增产。
5 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改善土地耕作层的生态条件,协调水、热、气、肥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起到升温、保水、保土、保肥、防草害等作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在2月底3月初种植,促进早发芽、早生长,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和疏松,有利于木薯生长和块根膨大,提高产量30%以上。方法是在犁耙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m起厢,将所需肥料一次性施于厢中间与泥土拌匀,一般施农家肥7.5~11.25t/hm2、复合肥 375kg/hm2、氮肥 300kg/hm2、钾肥 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厢面覆盖1.2m宽地膜,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然后按株距0.8~1m将木薯种茎插入膜两边,种茎露出地面3~5cm。注意选择下雨后或土地湿润时进行盖膜种植,以保证种茎的发芽率。
6 田间管理
6.1 补苗
为保证全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补苗通常在植后20d开始,30d内完成。凡是补植的苗,成活后立即进行追肥。
6.2 间苗
木薯种植后通常有2~4个或更多的幼芽出土,若任其生长,每穴将有多个主茎,造成荫蔽和消耗养分。一般在齐苗后,苗高15~20cm时进行间苗,每株留1~2苗健壮苗,其余间除作饲料喂猪、喂鱼。
6.3 中耕除草
木薯的块根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表层土壤中才能发育良好。因此,植后3个月内的中耕除草是促进块根增长、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一般植后30~40d,苗高15~20cm时,就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植后60~70d可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植后90~100d,可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
6.4 追肥
木薯有喜氮、喜钾的特性,除需要吸收大量氮、磷、钾外,还需要较多的钙、镁肥及少量的硼、铜、锰、锌等微量元素。配方施肥是木薯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各生长期要注重科学施肥。木薯植后30~40d,苗高15~20cm时,应及早施壮苗肥,施尿素112.5~150kg/hm2、钾肥 75~105kg/hm2,促进苗木生长整齐、粗壮;植后60~90d,苗高60~90cm时,可结合中耕除草,重施结薯肥,促进结薯,施尿素150 kg/hm2、钾肥 225kg/hm2(偏重钾肥)。植后 90~120d,苗高100~130cm时,结合培土防风,施硫酸钾(或氯化钾)75~105kg/hm2作壮薯肥。方法是开条沟施肥盖土即可。
6.5 看苗喷施多效唑
对施肥充足、苗势过旺的木薯,可分别在苗高30~50cm、80~100cm、130~150cm 分别用多效唑 2包(36g)+磷酸二氢钾750g/hm2对水225kg/hm2喷洒于木薯的顶端和幼嫩部位,以淋湿不滴水为宜,可增产20%~30%。
7 病、虫、鼠害防治
7.1 防鼠措施
地老虎喜食木薯幼苗,可用毒饵诱杀及人工捕杀的方法加以防治。木薯生长期老鼠会偷食木薯,应适时采取灭鼠措施以防老鼠偷食。
7.2 木薯病害防治
7.2.1 细菌性枯萎病
该病是木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开始时危害成熟叶片,然后由下而上逐渐扩散。发病时,先浸染叶缘或叶尖,出现水渍状病斑,并迅速扩大,病斑常溢出黄色胶乳,然后叶片萎蔫脱落,严重时嫩梢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该病在广西、海南和广东已有发生,但未见严重流行。
7.2.2 细菌性角斑病
广西和海南已有发生,一般5月开始流行,8~9月较为严重。主要特征是出现水渍状角斑,散生于叶片各部位,可见黄色胶乳状物,开始浸染时叶缘出现黄晕状,然后扩大联合,变成黑褐色,造成叶片变黄而脱落。
7.2.3 褐色角斑病
该病在木薯产区普遍发生,发病时叶片两边出现不规则的褐斑,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并呈深绿色,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但对产量无很大影响。
上述病害均无免疫的木薯品种和有效药剂,只能通过使用无病种茎和轮种进行防治。目前富宁县未见发生。
7.3 木薯虫害防治
7.3.1 地老虎
(1)诱杀成虫。利用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也可在苗圃及其周围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敌百虫1份+水10份)诱杀成虫。(2)土壤处理。用3%呋喃丹颗粒剂 7.5~15kg/hm2加细土 225~450 kg/hm2混合拌匀后,均匀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 (3)药剂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15 kg/hm2加少量水溶化后,拌入1500kg/hm2饼肥中作饵料,于傍晚撒入植株行间。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于幼苗及其周围土表。(4)诱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15kg加75~150 kg水溶化后,拌1500kg新鲜多汁的杂草,于傍晚撒于地上,撒施量为 225~300kg/hm2。 (5)人工捕捉。早晨检查苗圃苗木,若发现虫害迹象,可在附近挖土,进行人工捕杀。
7.3.2 木薯红螨
该虫在木薯产区普遍发生,聚集于叶片背面,先危害下层成熟叶片,沿叶脉附近吮吸汁液,使叶片呈现黄斑,后由下而上危害上层叶片,严重时虫体大量增加,聚集在叶片两面,斑点变成红色或锈色,造成叶片脱落,在长期干旱的条件下可使植株死亡;在雨季,大部分虫体被雨水冲走,危害减轻。防治方法是选育抗螨品种,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肉食螨类),用杀螨剂喷杀防治。
8 适时收获
木薯块根属营养体,在生理特性上无明显的成熟期,一般生产上所说的成熟期,是指一年之中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的时期。收获过早过迟,都直接影响产量和块根淀粉含量,过早收获,块根肉质嫩,淀粉含量少;收获过迟,块根纤维增加。因此,必须适时收获。一般早熟品种种植7~8个月后收获,中熟品种9个月收获,迟熟品种10个月收获。富宁县木薯多为春植,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有霜地区应在早霜来临前收获。收获是木薯栽培过程中占用劳力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一般小规模生产多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可用畜力犁松泥土进行收获。大面积栽培可用机械收获,方法是先砍去茎,在拖拉机上装上设有翻土板的犁头,犁松表土翻动块根,再人工收拣。
[1]王卫强,高荣,钟巍然,等.西南丘陵山地甘薯产业升级换代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965~967.
[2]黄萍,马朝宏,颜谦,等.引进甘薯资源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1809~1812.
[3]段曰汤,马开华,何璐,等.云南干热河谷木薯淀粉及干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7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