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云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1-12-10江惠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云南农业

江惠琼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但是,由于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总体上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现代农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何从云南省的基本省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将对促进“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云南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加快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目前,云南和全国一样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探索一条适合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对云南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云南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根本要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云南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加快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既可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又能显著促进重要产业区加工贸易业的发展,带动储藏、运输、市场营销等服务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目前云南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是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必然要求。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但制约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势必影响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四是发挥云南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需要。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加快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品牌,可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扩大出口种类和数量,优化出口品种结构,对于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国内的农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资源,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生产者的收入。应用现代技术管理农业资源,可大幅度和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显著提高,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2 云南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取得的成绩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八五”启动实施滇中现代化农业建设,到“十一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推进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高产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生产环境的持续改善、抵御灾害能力的持续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加快,农民素质教育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农业科技攻关、科技推广、科普惠农兴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力度,加强了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单产、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不断提高,为建设现代农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首创并建成407所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农业劳动者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种植业结构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粮经并重发展。到2010年,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80万hm2,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273.3多万hm2,呈现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较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四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初具竞争优势。已初步形成以滇中、滇东北为主的烟草、畜牧、花卉、中药材、马铃薯产业区;以滇南、滇西南为主的优质籼软稻米、甘蔗、茶叶、橡胶、咖啡产业区;以滇西、滇西北为主的畜牧、药材产业区;以滇南、滇东南为主的热果、药材产业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并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烤烟、茶叶、花卉、核桃、咖啡、膏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核桃、咖啡产量居全国第一,现代医药、花卉园艺、生物能源、木本油料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兴起。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0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201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3.5亿美元,同比2009年增长36.6%。

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有序推进,畜牧规模化饲养、水产健康养殖发展步伐加快,现代林业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800个,其中龙头企业2012户,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925户、1亿元以上的有105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98家,带动种植基地253.6万hm2,畜禽养殖量7843万头(只)。“十一五”期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1573个、产地面积认证124.3万hm2,分别比“十五”增长1.77倍、57%。先后获得3个中国驰名商标、500个云南著名商标。云南白药、文山三七、德宏咖啡、宣威火腿、大益普洱茶、斗南花卉等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云南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投入不足,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各级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低,直接投入农业的经费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史欠账多,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7%,有60%以上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仅为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水利化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机械化耕耙作业水平仅为30%左右,稻麦机械化收获平均水平为10%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

二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云南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对全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支撑力不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9%。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缺少现代农业建设技能型人才队伍,且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

三是农民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云南农业产业化程度仅为5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7个百分点,处于全国21位;龙头企业发展整体上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自身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实行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

四是经营规模小,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不突出。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尚未形成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标准化、规模化滞后,龙头企业弱小,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培育滞后,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总体质量和效益水平不高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缺乏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除云烟、云药、云花等少数品牌有较高知名度,普洱茶、文山三七等少数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他产品市场认知度还较低。

五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中与产前和产后部门缺乏广泛联系,尚未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3 推进云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领导,创新方法,转变作风,切实抓紧抓好。在云南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合力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各州、市、县政府要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加强工作力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形成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分步实施、分头落实的格局和机制,确保云南现代农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云南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去指导、组织和推动发展,将其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作为全省把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以政策和投入为重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从壮大产业主体、完善经营体系、增强科技支撑、创新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深入组织实施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战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推动云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农业弱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加大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强宣传、完善方案,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加大力度落实农资补贴、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补贴、油菜补助、农村低保补贴等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直接补贴,保证各项补贴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增加政府公益性和基础性投入,重点扶持优势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建设、原产地维护和生产示范等关键技术。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和稳定投入,加大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投入,重点对现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包括基地建设中的相关科技示范、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具购置、龙头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及重大机械设备购置、批发市场建设等给予支持和投资补助。同时,支持培育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与农户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3.3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平台,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稳妥推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和行业束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形成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要加快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大力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尽快出台云南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登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等政策、法规,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扶持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3.4 科学制定云南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立足云南实际,结合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制定《云南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和区域布局,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各部门结合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各重点产业详细规划,以及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规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农机推广规划、动植物防疫体系规划、农业信息化规划等。

3.5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考评机制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快建立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省、州(市)、县三级要建立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由上而下逐级分解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要把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行政问责和政绩考核范围,严格加强督查和考核。对任务完成好、建设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措施不落实、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地方,予以调减项目和资金支持,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云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