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调查

2011-12-09康延海彭晓兰蒋湘玲高慧文谢贤和林明方

海南医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均分意义因子

盛 莉,康延海,彭晓兰,蒋湘玲,高慧文,谢贤和,林明方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调查研究·

海口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调查

盛 莉,康延海,彭晓兰,蒋湘玲,高慧文,谢贤和,林明方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了解海口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因素,探索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和提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4所中学初中学生701名,应用自编的个人情况问卷、SCL-90及EPQ问卷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L-90和EPQ调查结果在初中学生年级、性别、是否重点学校、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家庭收入、是否经常上网等因素方面呈现出不同。结论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因素存在差别,心理问题与多个因素相关。

心理健康;人格;初中生;SCL-90;EPQ

近些年来,由于多元文化及思潮的影响,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及人生价值观近些年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同时,因中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逃学、上网、酗酒、人际关系不良、打架斗殴、自伤、甚至自杀等事件频繁见诸于媒体,同时,由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本次选择海南省海口市4所中学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中学生个人家庭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因素进行了调查及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海口市4所全日制中学,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按初中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抽取24个班级701名初中学生,应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35份,有效应答率为93.6%。初一、二、三年级调查人数分别为:212人(30.24%)、247人(35.24%)、242人(34.52%),其中男生387人(55.21%),女生314人(44.79%),男女之比1.23:1,男生平均(13.7±1.0)岁,女生平均(13.5±1.0)岁;重点中学350人(49.93%),普通中学351人(50.07%)。

1.2 方法 测量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及1个其他因子项,分为五级评分(0为从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相当重,4为严重);(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包含88个项目,初中学生(<16岁)采用EPQ(儿童)测评量表[1];(3)自编个人家庭情况调查表共6个题目,如家庭月收入(≤1千元/月,1~3千元/月,>3千元/月)、是否为单亲家庭、与谁居住(与父母双方居住方式和除父母双方以外居住方式)、与父母关系(融洽、一般或差)、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常上网(非经常上网者≤10h/周,经常上网者>10h/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1.4 质量控制 调查正式实施前对其中一所中学10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都经过统一培训,并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调查,以避免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2 结果

2.1 中学生一般情况 自编的个人情况调查表结果显示:独生子女270人;父母离异的28人;与父母居住的464人,与父或母居住的51人,其他形式居住的186人,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8.52%、3.99%、66.19%、7.28%、26.53%。与父亲关系融洽、一般(差)的分别为398人(56.78%)、303人(33.22%);与母亲关系融洽、一般(差)的分别为501人(71.47%)、200人(28.53%);父母月收入低于1千元、1~3千元、高于3千元的分别为179人(25.53%)、256人(36.52%)、266人(37.95%);非经常上网610人(87.02%),经常上网者91人(12.98%)。

2.2 初中学生SCL-90因子分析 初中三个年级统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10个因子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躯体化以外,三个年级均数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加,呈线性趋势。同时对均数进行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总均分、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因素在初一和初三年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敏感、偏执因素在初一和初三年级、初二和初三年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因素在各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初中学生各年级在SCL-90之间的比较(±s)

表1 初中学生各年级在SCL-90之间的比较(±s)

班级初一(A)初二(B)初三(C)χ2 P总均分1.49±0.721.58±0.871.70±0.8832.3160.000躯体化1.37±0.661.45±0.831.45±0.726.8360.033强迫1.63±0.901.78±1.092.02±1.2657.3740.000人际敏感1.60±0.961.70±1.131.91±1.2934.7920.000抑郁1.48±0.841.55±0.921.69±1.1316.9130.000焦虑1.50±0.811.56±1.011.66±1.0610.2230.006敌对1.47±0.861.61±1.091.75±1.2326.9480.000恐怖1.48±0.781.55±1.051.62±1.036.6470.036偏执1.52±0.931.61±1.001.75±1.1529.1470.000精神病性1.40±0.671.53±0.881.59±0.9022.1300.000其他1.47±0.861.56±0.981.64±0.9419.6290.000

2.3 学生性别、是否重点、一般情况及阳性结果SCL-90因子分析 性别在抑郁、焦虑、恐怖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均分女生组高于男生组。是否为重点学校在强迫、人际敏感、其他三个因子项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学校学生均分高于普通学校。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抑郁、恐怖项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均分高于独生子女。是否离异家庭在总均分、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离异家庭学生均分高于非离异家庭学生。与谁居住项仅其他项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双方居住组均分高于另一组。父母收入项目仅在人际敏感因子项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收入家庭组均分高于普通及低收入家庭组。是否经常上网仅在强迫因子项与非经常上网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上网组均分高于非经常上网组。阳性结果(标准分>2分)三个年级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项、恐怖因子项、学校重点与否在总均分和其他因子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4 SCL-90部分阳性结果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强迫项目不同年级为危险因素,OR值为1.843;人际敏感当中独生子女和年级OR值分别为1.595、1.891;抑郁项目独生子女、与父关系、年级OR值分别为1.662、1.851、1.509;焦虑项目中年级OR值为1.337;敌对项目中与父关系OR值为1.527(见表2)。

表2 SCL90不同项目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学生性别、是否重点及一般情况EPQ各因子分析 初中三个年级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年级在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四个因子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三个年级数据总均分及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均数均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加,并呈现线性趋势,而掩饰性随年级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对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精神质、掩饰性在初一和初二、初二和初三年级,内外向在三个年级之间,神经质在初一和初三、初二和初三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男女生在精神质、掩饰性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质均分女生高于男生,掩饰性均分男生高于女生。在父母是否离异、与谁居住、与父母关系项内容两组间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方面在内外向、掩饰性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向均分高收入者低于中低收入者,掩饰性中低收入者均分高于高收入者。是否经常上网内容在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经常上网者均分高于非经常上网者,掩饰性经常上网者均分低于非经常上网者。是否重点中学在掩饰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中学均分高于重点中学。

表3 初中学生各年级在EPQ之间的比较(±s)

表3 初中学生各年级在EPQ之间的比较(±s)

班级 精神质 内外向 神经质 掩饰性初一(A)初二(B)初三(C)χ2 P 43.63±8.3246.26±9.7046.28±9.6412.3650.00241.58±12.8146.37±11.0649.01±10.4741.9310.00048.00±10.0949.05±9.9652.06±9.7222.8970.00049.69±9.2546.82±8.7045.66±8.7023.1970.000

3 讨论

3.1 中学生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显示:海口市初中学生家庭大多是非独生子女,离异家庭人数接近4%,2/3的学生是与父母居住,与母亲关系融洽的比例大于与父亲关系融洽的比例,两者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说明大多数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或事业,与子女交流较少,母亲照顾孩子较多,从而有更多机会与孩子建立良好地亲子关系;收入水平多半集中在调查设计的中高收入水平;除未上网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学生能合理分配上网时间,但有部分学生上网时间在每周10~30h或更多,这应该引起学校及家长的注意,因为从以往文献[2]提示,学生过长时间的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网络成瘾。

3.2 学生心理健康SCL-90分析 初中学生精神症状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相反,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主要症状与廖美玲[3]调查相似。重点学校学生更易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女生易出现抑郁情绪,也较符合在抑郁症患者中女性为多的特点。恐怖项女生较男生为高也符合现实状况,如何培养女生克服或减少恐怖(惧)的内容和范围,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内容之一。非独生子女和离异家庭子女易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如何通过现代的合理模式,去关心和应对两类家庭子女角色转换及适应是需要社会重新审视的问题。与父母居住子女可能更多和更容易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是否因此干扰了孩子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较高收入家庭父母可能对子女的人际交往严格限制,在较多方面影响或限制了孩子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出现在人际敏感因子方面高于其他两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经常上网组在强迫因子项与非经常上网组出现差异,这也符合吴春华等[4]、尹霞云等[5]文献中长时间上网者更易出现精神症状的特点,如何减少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身心伤害,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及时处理(干预)的。在进一步对常见精神症状(轻度以上>2)的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级、独生子女、与父关系是常见精神症状的高危因素。

3.3 学生人格调查EPQ分析 伴随着年级增加,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因子逐渐倾向于高分特征,精神质高分者可能呈现孤独、固执、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低分者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内外向高分者:人格外向、冲动、好交际;低分者:人格内向,离群、情绪比较稳定。神经质高分者:易焦虑、紧张、郁郁不乐,情绪起伏较大;低分者: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且较轻微,激动情绪容易恢复平静,性情温和。掩饰因子随年级增加而下降,符合初中学生处在心理转型期的特点。掩饰因子:高分者有掩饰,也可能较成熟老练,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女生精神质因子高于男生,可能说明女生更易于出现一些精神症状,也符合SCL-90统计结果,男生掩饰性高分特征可能反映出男生较女生处事较为老练。中低收入者掩饰性因子倾向于高分特征,可能说明由于这些家庭孩子更早的去处理社会中的事务,更多的需要为家庭分担一些责任和义务,从而较同龄的高收入家庭子女为成熟、老练或存有更多的掩饰性。经常上网者精神质、神经质倾向于高分,符合长时间上网者容易出现精神症状或疾病[4],掩饰性低分说明经常上网者行为可能更显幼稚、欠成熟。普通中学掩饰性因子高分可能说明普通中学学生较为老练、成熟或具更多掩饰性。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处在心理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心理逐步成型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初中生可能面临着来自于自身生理心理变化、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和影响,可能易于出现一些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6]。调查随访中发现,由于现时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父母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教育模式,留给子女或学生去料理的类似家务的活动少之又少,加之学生自身责任感缺失、缺乏自信,学生自身对心理变化的漠视或担心被人歧视的心理,而对此不能及时进行疏解和处理,以及忽略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正确价值观,也是引起中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原因所在,应该引起中学生自身及社会的反思和重视,我们应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6-38.

[2]陈静仪.广州市2921名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30-531.

[3]廖美玲,阮思静.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1015-1017.

[4]吴春华,张 亮,谢守付.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1-222.

[5]尹霞云,苏林雁,黎志华.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与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763-765.

[6]路文芳,孔金旺,王礼桂.武汉市1423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87-988.

Survey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aikou city.

SHENGLi,KANG Yan-hai,PENG Xiao-lan,JIANG Xiang-ling,GAO Hui-wen,XIE Xian-he,LIN Ming-fang.People`s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 570311,Hainan,CHINA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aikou city,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mental health,and then provide referenc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educa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random stratified sample method,we randomly selected four diffe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Haikou city.Total 701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urvey.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cl-90”and“EPQ”,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sps13.0.Results The results of CL-90and EPQ showed different in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ch as grade,gender,key school or not,whether the only child,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family income,often going on internet or not and other factors.Conclusion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factors,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factors.

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factor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EPQ;SCL-90

R395.1

A

1003—6350(2011)15—132—04

盛 莉(1980—),女,甘肃省武威市人,住院医师,学士。

2011-05-16)

猜你喜欢

均分意义因子
一件有意义的事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有意义的一天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