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研究的“精细化工概论”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2011-12-08张松斌
张松斌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如东县分院,江苏南通226400)
基于项目研究的“精细化工概论”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张松斌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如东县分院,江苏南通226400)
通过对高职“精细化工概论”课程特点的分析,构建了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模式的三条主线和实施的四个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高职;精细化工概论;研究性学习模式
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在国外被称之为“设计型学习”或“基于设计的学习”,由加州理工大学多林·尼尔森(Doreen Nelson)教授创建。她认为,“教师在设计型学习活动中挑战学生,让其去创造能够反映主题、概念和标准的有形物体。有了这些物体,学生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学习基础学科,这样能促进信息的回忆和再利用。”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设计中,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科知识、设计技能和其他各方面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学用结合的学习模式,为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笔者将其用于高职“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显著。
一、问题的提出
(一)“精细化工概论”课程的特点
“精细化工概论”主要介绍精细化学品所涉及的领域,内容包括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染料和颜料。学习“精细化工概论”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结构、性质、用途和发展趋势,懂得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方法。教材中介绍的典型日用化学品、山犁酸、聚醋酸乙烯酸胶粘剂、功能涂料、纺织工业中常用的染料,这些精细化工产品,一是用量大,二是生产工艺不复杂,三是当地的化工企业都有生产。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精细化工产品进行生产工艺设计,能使学生与当地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充分接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构建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顺向”教学,多林·尼尔森认为,传统的“顺向”教学始于基本事实,强调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价值取向。而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采用“逆向思维”学习模型。多林·尼尔森认为,“逆向思维”开始于最高级别的推理,将设计贯穿于课程的学习过程。学习“精细化工概论”,通过让学生结合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计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在设计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设计,学习和设计能力共同提高。构建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书本知识与精细化工的产品生产实际的结合,有利于课堂和生产车间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有利于促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构想
根据“精细化工概论”的课程特点和构建学习模式的意义分析,可以构建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包括三条主线,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二、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特点
(一)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三条主线
图1 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三条主线是以显性的“编制研究指南→启发引导→检查督促→设计平台→成果评价”的教师活动,“选择项目→制定方案→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学生活动和隐性的“提供项目→提供指导人员→开放参观→参与评价”企业支持活动构成。三条主线并非孤立运行,而是相辅相成,学生活动主线是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主体。
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工艺设计,其原理基本都一样,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反应原理,找出合成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研究反应机理,确定反应机理或反应步骤;研究合成工艺,确定反应控制条件;选择设备,根据生产能力,计算确定反应设备;环保设计,分析可能的排放物,设计处理方式。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精细化工产品,学生只要掌握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就能起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研究反应机理,需要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必须钻研课本知识,学会从参考书、从互联网等媒体中查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研究合成工艺,需要化学工程方面知识,学生必须学会从课本中学习一般的生产工艺,然后到企业去,从实际化工生产中了解、分析、总结所研究合成产品的生产工艺。选择合成设备,学生必须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一起研讨合成产品所需的反应设备。
学生的研究、学习,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又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教师活动和企业支持活动,主要是为学生活动创设环境。学生们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才彼此交往与联系,从而发展自我情感,建构自我知识体系。
(二)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四个阶段
1.创设情境阶段。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情境认知理论主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意义。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与中小学一样,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引导,利用传统课程,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意义;二是精心组织学生去化工企业参观考察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该课程与化工企业生产的关系;三是下达研究任务,下发研究指南,让学生明确实施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四是开放学校资源平台,包括图书、网络,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
2.项目启动阶段。首先,建立研究小组。由于“精细化工概论”的研究项目都是由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从化工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筛选而来的,是一种模仿式的研究,研究小组不宜太大,一般2-3人。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兴趣,从教师编制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其次,收集资料。因研究需要,研究小组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比如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刊,上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或是在网上搜集广泛的资料,甚至进行实地调查,到与项目相对应的化工企业参观,向工程技术人员咨询。第三,填写开题报告,研究小组按教师设计的统一格式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格式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形式、研究组成员及分工等。第四,组织开题。教师利用课堂组织开题活动,交流设计方案。所有小组都要宣读开题报告,听取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修改意见,研究小组完善开题报告。
3.研究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基于项目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核心阶段,由循环的学生合作探究、阶段成果展示、同学评价、企业参与评价和教师检查督促构成。这一阶段,一要注意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相结合,需要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经常下企业,深入车间。通过自己观察、向工人师傅请教获取实际生产知识。二要注意课堂辅导与班级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利用课堂,向学生提供包括研究程序、学习信息、学习资料等学习服务。
教师要实时监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陷入困境”和“误入歧途”并加以引导,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随时加以鼓励,激发研究热情。对于学生,首先是强调合作,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储备、设计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实际的认识等与本科学生不能相提并论,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借助于集体智慧,构建一种高度合作的学习氛围。产品合成工艺设计、查阅资料及下企业参观咨询等,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确保质量。其次是要有成果意识,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工艺设计包括五个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就等于取得一项阶段成果,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体验成功,提振信心。第三,强化评价,同学评价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评价,确保设计进度和学习质量。
4.总结评价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按教师统一编制的格式,提交一份《××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包括反应原理、反应机理、设计基础条件(原料规格、产品规格)、产品规格、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选型、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环境保护及重要参考资料等。
教师要设计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以是组织小组间小范围的展示交流,也可以是组织全班展示交流,还可以是组织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交流。要组织答辩和评价,肯定学生合作学习所取得成果。研究性学习,及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非常重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系统化,能够锻炼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与应用技巧,能够培养和增强化学应用意识和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布局的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最优化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精细化工概论”课程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和实施,对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高职教育是针对具体职业而言的,学习专业课程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维持性”为特征,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需求。学生通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项目研究,学会了主动查资料,学会如何获取知识;通过设计合成路线,知道了什么是生产工艺;通过主动深入企业,明白了什么是生产技术。
(一)高职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欢迎、企业支持
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和项目研究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主动与企业广泛接触。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有目的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项目;学生必须与生产与技术岗位的工人师傅接触,才能搞清楚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学生必须深入到车间,才能懂得典型的生产设备及其操作技术。学生在研究的活动中产生的愉快反应会激励他们自发地学习,科学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掌握生产技术,进入职业角色,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也将成为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同时,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与企业接触,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生,为企业挑选人才创造了机会。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企业支持。
(二)高职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广阔的空间、时间
高职教育的背后是企业支撑,化工高职面向的是当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专业教师与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的都有联系,这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既没有普通高中所要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较充裕的时间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总之,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尝试、体验中学会主动学习,能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对于高职教育,只有让学生在研究中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敢于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主体,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
2010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发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CZ30)
张松斌,男,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1)20-0023-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