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张震应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艾滋病经验
2011-12-08王莉,指导:张震
王 莉,指 导:张 震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张震研究员是云南省荣誉名中医,我国知名的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先驱者,曾在“证”的层次结构及疑似病症的鉴别理论等方面提出过创新性的见解,并获国内外有关同道的认可。张老从事中医医疗、科研50余年,思维敏捷,精通医理,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勤于著述,建树良多。吾有幸随师临诊,深感导师对疾病的诊治有其独特的经验,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其治学贵在融会贯通,广研经典。在长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证候的层次结构等方面提出过系统的创新性理论见解,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笔者作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实施的第四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中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与荣幸。随师应诊,深感导师治疗艾滋病见解独到,收效显著。现仅从导师运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艾滋病的特色经验,初步整理报告如下。
艾滋病是新发疾病,临床症状复杂,祖国医学中未见该病的具体记载,其症状散见于“疫毒”、“疫病”、“伏气温病”、“虚痨”等范畴中。吾师张老亲自到红河、昆明等地调查本省HIV/AIDS患者的发病特点,认为艾滋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贯穿着邪正抗争的动态变化,因此根据其自身病理演变规律,在确定分期基础上,运用扶正祛邪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1 审病求因,治病求本
《内经》首先指出治病必须“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应,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艾滋病发病初期,由于正气未虚,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为外邪(温疫之邪)致病,辨证多属于邪实,故治疗上重在祛邪,即以祛邪为主。张老认为此期临床上没有明显的正气虚衰之象,但就其发展规律来看,日后逐渐形成正气虚弱,因此,在辨证时应予祛邪以扶正。此时虽或“无证可辨”,但病因既明,用药上自当针对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免日后出现气虚、血虚、阴损、阳弱等损正现象。
2 缓则治本,重在扶正
艾滋病潜伏期无明显特征性艾滋病临床表现,从邪正虚实辨证着眼为邪实正亦未虚,即邪毒(HIV)侵入损害机体,人体正气尚盛,还能支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病情进展缓慢。但张老认为此期正气已处于逐步削弱之境地,治疗原则多采用扶正培本,以扶正(提高免疫功能)药物组成的固定方进行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延缓发病和延长患者生命。
张老根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古训,拟定“扶正抗毒方”,药物组成以人参黄芪、灵芝、黄精、白术、女贞子、仙灵脾、菟丝子、甘草等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之品,制成丸剂或胶囊,治疗429例艾滋病潜伏期患者6个月,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定,有效252例,占58.7%;稳定50例,占11.7%;无效 127例,占29.6%;总有效 272例,总有效率为70.4%。对乏力、自汗、头痛的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治疗后积分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咳嗽、盗汗、恶心、腹痛、胸痛亦有明显的改善(P<0.05)。可见临床治疗中运用扶正培本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发病时间、达到延长生命的治疗目的。
3 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AIDS相关综合征期、艾滋病期出现艾滋病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如淋巴结病、发热、腹泻、乏力、盗汗等。张老认为此期属虚实夹杂,正邪交争。正虚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多见,涉及脏腑主要在肺脾肾。邪实情况比较复杂,可见气滞血瘀、湿热壅盛、痰浊内盛、热盛痰蒙等证;有许多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表现,有神经系统表现,有呼吸系统表现,有消化系统表现等,病情复杂,呈现病原体(HIV)对多系统多器官的复合损害。治疗原则为扶正与祛邪兼顾,攻补兼施。张老根据临床实践,拟定康爱保生方,药物组成以紫花地丁、黄芩、桑白皮、人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旱莲草、姜黄、夏枯草、紫草皮、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益气健脾养阴之功,治疗446例艾滋病期患者半年,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定,有效288例 ,占64.6%,稳定 74 例,占 16.6%,无效 84例,占18.8%。单项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盗汗、恶心、脱发、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痛等均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积分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患者CD4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增加,治疗后增加率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
张老强调此期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治疗时可灵活多样地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处方用药。
4 辨证辨病,综合施治
随着抗艾滋病病毒化学药物的不断涌现,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数化疗药物有较大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摄入体内后往往敌我不分。张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积累了一定治疗经验,亦可用于已接受服用抗病毒药物的AIDS患者的治疗。治疗原则为辨证辨病相结合,综合施治。对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多采用化湿健脾和胃等法;对长期使用AZT所致骨髓抑制,采用气血双补等方法;对神经系统反应,采用养心安神或活血通络法等,一般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正邪相争导致阴阳失衡、气机失常的结果,人所以身体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所以生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老强调邪气致病,必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才能侵扰人体发生疾病,可以说致病的原因虽在于邪,发病的关键却在于正,而且人体在既病之后的发展变化和转归预后,正气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邪胜正则病进,正胜邪则病退。因此导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艾滋病,根据临床辨证,扶助正气,驱除邪气,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以达到目前治疗该病的初步目的。
5 任重道远,潜心探索
张老认为HIV/AIDS是人类疾病谱中新出现的病种之一,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现代医学对其病原体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达到了分子水平,但至今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所用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IV但对人体损伤巨大,这是西医的短处。中医复方用药,旨在全面调节人体之气血阴阳,扶正祛邪较为全面,此为中医之所长。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通过大量的长期的临床实践去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导师不断勉励笔者要戒骄戒躁,应潜心研究深入探索,永无止境。须知对于该病之治疗任重道远,认识尚待深入,不可满足于目前所获得的点滴成绩,这已使学生铭记在心。
以上所述,既不全面,也欠深入,恳请各位师长批评指正,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今后的征途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