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对大学外语教育的启示*
2011-12-08金花漫
金花漫
(西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全球化时代,语言作为国与国竞争的一种手段,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促使双方或多方的交际得以顺利完成,达到理解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目的。21世纪,掌握外语已成为一种战略需求,美国政府“国家安全语言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该计划首次将外语能力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策略的高度,透视出美国现实对外语及外语人才的需求和重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世界格局的重新认识和把握。
一、“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2006年1月5日布什总统在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上正式提出了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并宣布2007年拨款1.14亿美元资助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一系列语言项目,培养掌握国家所需的“关键语言”(critical need foreign language)的高级人才(主要为阿拉伯语、汉语、俄语、印地语和波斯语等)。
(一)“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近况
“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的任务分由美国教育部、国务院、国防部以及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实施完成。为此各部门制定了“关键语言”计划的实施政策和措施,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完成。其中教育部负责的5个项目为:“K-12”外语资助项目(资助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实施关键语言的外语教育)、“K-16”计划(资助从幼儿园到大学持续的外语学习与教学计划)、语言教师团项目(资助培养从事关键语言教学的师资)、E-learning语言资源库建设项目、教师学术计划。国务院负责的6个项目包括福布莱特学生基金项目、暑期语言强化培训项目、Gilman国际奖学金项目、福布莱特外语教学助教基金、教师交流项目以及青年学生交流项目。国防部负责“关键语言”的高级教学项目又称“国家旗舰语言计划”,目前已启动包括“汉语旗舰项目”在内的9个语言旗舰项目。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负责的STARTALK 暑期语言培训项目,目的在于为美国情报机构培养掌握冷僻的关键语言人才。
就该计划的运行情况而言,美教育部对其负责的5个项目,截至2009年资助达 5 700 万美元;国务院在2007~2008财政年度,共花费 2 670 美元用于资助到海外关键语言区域学习关键语言;美国国家情报办公室在2008年,资助 1 000 万美元实施STARTALK暑期外语教育计划;国防部2008年的财政预算为 2 070 万美元,2010年的目标是培养 2 000 名高级外语人才。同时,为配合国家旗舰语言项目的落实,美国防部鼓励士兵学习关键语言,把外语能力作为普通军官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且把军队中外语人才的补贴从原来的300美元提高到 1 000 美元[1]。此外,据美国政府一项粗略统计显示,现美国约有 1 600 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开汉语课的学校占开外语课学校比例的4%,而在过去1997至2008年间,开汉语课的学校仅占开外语课学校的1%。可见,美国在各个层面可谓是不遗余力地贯彻“关键语言”战略。
(二)“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实施目的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不过是一个外语教育计划,但据总统先生的演讲辞及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制定该计划的目的主要有:
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海外战场的现实,促使美国需要军事方面的外语人才。拥有掌握必备外语能力的士兵和情报人员,是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最直观的需求。
2.发挥语言战略武器目的的需要
如果说语言计划的短期目标美国是培养军事情报以及外交人员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的话,那么要长期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则只能是传播美国的民主和自由的观念[2]。为便于沟通交流,拉近距离,传播美国的价值观,重树美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显然最便利、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
3.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
贸易的全球化并未造成英语的全球化,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或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唯有克服语言障碍。普通常识告诉我们,关键语言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大部份不发达或正在开发的地区,该地区人口数量和面积在全球占有相当比重。想要在这些地区的竞争中确保经济及其他国际事务的领导地位,学习该地区的语言是增加杀伤力的有力保障。
4.理解各国文化的需要
尽管在国际交流中,英语在许多国家以官方语言或主要语种的形式体现,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现实中仍需接触很多不会讲英语的人士,因此学习外语有助于国与国间的相互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掌握语言而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进而确保美国继续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
二、对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的启示
“安全语言计划”的出台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把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反映出美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重视,无疑会对美国的外语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诚然,无论是外语教学的传统,还是从教学规模等方面来看,美国外语人才的培养都无法与我国的外语教育相提并论,但“安全语言计划”对语言的定位及其背后的目的,对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却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下具体讨论:
(一)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主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潜在价值在于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才的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因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3]。众所周知,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历史原因,对科学技术的过度追求导致人才人文素养的缺失,现阶段探讨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正是在适应全球化背景和竞争意识的教育背景下,拓宽人才视野,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意识与世界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事关“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4]。而那些将对学生的人格生成和精神建构产生巨大的作用的诸如与人相容、多元并存、同享真理的宏大的人文精神,只有在对其他国家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理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即起着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桥梁的作用,这势必使该课程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为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培养直接参与国际事务的高级精英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努力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培养立足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在对丰富的目的语文化的了解的基础上,达到人文精神的提升,才能成为“了解国情,熟悉世界状况与格局,爱国进步、诚信质朴、务实求真、有恢弘的中国气度和健全人格又全面发展的人”[5]。
(二) 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由于我国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已掌握汉语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文化负迁移作用的影响,即原有的汉语语言知识成为新的语言参照,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同时发生迁移,出现“外语语法+外语词汇+中国文化背景”[6]的现象,在真实环境中这显然是不利于交际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显然不同语种的交流远比语码的简单转换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学者们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7]。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理解对方情感、价值的能力甚为关键,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目的语语言本身的掌握,更需要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英语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应试教育为主,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偏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从前文中我们得知,将语言学习作为经济竞争和传播自由民主价值观等的有力手段和措施的“安全语言计划”的实质就是强调外语跨文化交际功能的结果,因此让我们不得不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3]。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正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对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目的语文化知识,逐步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的能力[7],恰恰是大学英语课程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重新定位大学外语课程
1.大学英语为学术英语的定位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在外语教育政策引导下,历经1979~1985年的恢复阶段、1985~1994年的发展阶段及1994年以后的提高阶段,目前已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一方面,外语教学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也须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以满足现阶段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3]确立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据此,各高校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基础阶段的课程教学,其二为提高阶段的课程教学。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的外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完成或达到基础阶段教学任务后,大学英语的出路是学术英语的道路。
学术英语含一般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类[8]。一般学术英语主要涉及学术书面交流和学术口头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毫无疑问“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9]是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专门用途英语的提出更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反映出语言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即从学习语言到在语言中学习的转变。事实上自2001年起,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以来,各高等院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双语课程的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英课程教学。如复旦大学在2009~2010学年的第二学期,用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程就达101门[8]。全英语课程的大力推广反映英语教学内容,尤其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变化结果,更为争夺国际留学生资源提供了便利。由此,学术英语的定位应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2.应重视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的开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自然也包括对除英语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开放。在对世界格局把握的基础上,“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一开头就明确确立了五种语言关键语言的地位,具有战略策略的定位。对比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基本上以英语教学为主。这一方面不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不利于人才其他语种外语能力的培养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的高等教育中,在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对其他语种的外语教学理应给予相当重视。
事实上,自2002年起,在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编写出版了《新大学日语》、《新大学俄语》、《新大学法语》、《大学德语》(修订版)、《日本语初级综合教程》(第二外语)等系列精品教材,为多语种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多语种的开设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据我国区域特点,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安排进行外语教学。如在广西、云南等西南边疆地区宜选择开设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缅甸语等东盟国家语种,在辽宁、吉林等东北边疆地区宜选择朝鲜语、日语等语种,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边疆地区宜选择俄语、蒙古语等语种[10]。其二、合理设置大学外语课程,以积极的态度发展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懂两门外语的专门人才[11]。方法一是在充分利用外语教学资源及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上,以文化素质课程体系的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让他们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再学习一门语言。方法二是不断加强全球化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基础上,推动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懂得虽然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结束了,但外语的终生学习还待继续,掌握外语和多语能力是为我国现代公民参与世界竞争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毫无疑问,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的开设是改革开放我国国力、国际竞争力对语言教学要求的必然结果;多语种大学外语的开展也必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继续促进我们对外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力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美国“安全语言计划”的出台,将外语能力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策略的高度,给予政策和资金的重视,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对世界格局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重塑自我形象的姿态,使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在海外战争、市场开发、民族自由价值观念的传播、对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外语教育教学人才的素质培养,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现阶段高等教育启动开展多语种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7-11.
[2]Bush G B. Remarks to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Presidents Summi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EB/OL]. http://www.state.gov/r/summit/58734.htm.2006-07-05. [2009-09-1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19-2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7/2号文件.
[6]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67.
[7]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际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4):1-7.
[8]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306-308.
[9]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1号文件.
[10]龙耀.中国外语教育制度:问题与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6-39.
[11]王守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大学外语教学新局面[J].外语界,2009(1):5-8.
[1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