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山区农业现代化探讨*
——以麻栗坡县为例

2011-12-08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农业

彭 旭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一、 麻栗坡县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麻栗坡县的基本县情可以用“边、少、穷、山、战”5个字来概述。“边”: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五县一市”接壤,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通往越南首都河内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之一。“少”:全县居住着汉、苗、壮、瑶、彝、傣、蒙古、仡佬8个主要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0%。“穷”: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12.56万人,占总人口的45.6%。“山”:全县国土面积 2 395 平方千米,有99.9%的面积为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经了清末抗法战争,民国期间的抗日战争,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20世纪60年代末的援越抗美战争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67 761 万元,同比增长10.1%;农业人口 253 195 人,农民人均纯收入 2 205 元,同比增长17.4%;全县共有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43个,联结农户共 6 384 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7%。

(二)自然资源概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约为23.98万公顷,其中:农耕地1.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宜林地9.3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牧场、草地1.67万公顷,占土地总占土地总面积的39%;牧场、草地1.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荒山、荒坡8.3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7%;水田0.0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不能利用的裸露岩石2.6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

麻栗坡县水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有6条较大的河流,河流总长253千米,全县河川径流总量17.04亿立方米。同时,麻栗坡县地处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07~ 2 579 米之间, 平均气温17.7℃,年日照 4 430 小时,有效日照 1 640 小时,全年无霜期349天,平均降雨量 1 054 毫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立体气候,为多种经济林果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二、 麻栗坡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一)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规模化经营水平低

麻栗坡县农耕地和水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4%,人均耕地0.07公顷。而且,随着近年来全县工业发展,固定资产的增加,今后即便采取各种措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也会呈下降的趋势。可见,麻栗坡的人均耕地面积太少,并且形势严峻。从百亩公顷耕地承载的农业劳动人口来看,美国是1.89人,英、法、德均在10人以下,印度156.3人,而麻栗坡达到了 1 376 人[1]。麻栗坡的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全县最大的一块耕地面积才53.3多公顷,这不仅导致了机械化程度低,也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可以想象在这样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麻栗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异常艰辛的。

(二)农业科技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调查中,80%的都认为缺少技术阻碍了家庭的致富,这种想象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除农技站、农业局和当地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拥有少量的科技人员外,当地基本没有其他的农业科技机构。其次,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活动经费少。因为农业科技人员的工资和待遇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而目前,当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5.6%,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当有限,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活动经费少是不可避免的。再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技成果都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当地农民主要还是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经验从事农业生产,另外还通过广播电视、图书、报纸、手机等渠道获得农业科技知识自己摸索。虽然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但是东部中部西部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像麻栗坡县这样的西部贫困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远远低于50%[2]。

(三)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农户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占52.9%,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5.3%,高中中专水平的占11.8%。总的来说,初中文化水平以及以下的占88.2%。可见,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不高,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瓶颈。这种现象有特定的原因。国人历来轻视农业,鄙视农民,并且国家又长期推行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农村子弟的目标就是跳出龙门,因为稍有才能的人就会远离农业,回乡务农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就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缺乏[3]。此外,农村特别是麻栗坡这样的山区,教育质量低下,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子女受教育成本的提高不同步,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预期收益缺乏信心;还有就是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连续扩招,造成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低下。

(四)交通不便,资金短缺

在我们的调查中,53%的人认为交通闭塞阻碍家庭致富。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便利才能把本地拥有的丰富资源运出去,变成商品,在市场中得到流通。但是,麻栗坡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区,这从客观上给交通的改善带来重要的影响。往各乡镇的公路基本都在山腰修建,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大量的人力和更多的机械设备,并且需要更长的工期。

在调查中,73.3%的人认为缺少资金扩大规模阻碍了家庭致富。目前,麻栗坡不少人外出务工,给留在当地的人实现土地流转提供了机会,但是土地流转所花费用,再加上种子、农药、化肥所需费用对当地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何况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 2 205 元。缺少资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当地农民人民纯收入太少;另一方面,当地的金融机构不情愿向当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这与农民的生产规模太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有关。

(五)农业企业化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麻栗坡县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43个,有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两种形式,共联结农户 6 384 户,平均每个农民合作经济约联结149户,共产生经济效益571万元。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此外,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协会都是近三年才建立,组织比较松散,联结的农户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规模小和组织化程度低也导致了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本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业企业化能力不足。

另外,农业企业化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品牌意识不强。在调查中,麻栗坡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的农产品要么没有自己的商标,要么使用了商标但是却没有到工商局去注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那些质量高、食用安全、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有自己的商标才能区别其他同类的农产品,提高自己产品的影响力,得到顾客的认同,获得品牌效应,卖出更好的价格,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4]。有的合作社或协会(如麻栗坡县八布乡小粒咖啡协会)虽然有自己的商标,但是没去工商局注册,其他的合作社或协会就有可能也使用相同的商标或者注册同样的商标来销售同类农产品,这样做是不违法的,是正当竞争。原来的合作社或协会就得更换原来的商标或是出钱购买商标的使用权。所以,必须重视商标的使用,通过质量在市场的竞争中创出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的收益。

(六)环境意识薄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不少地方还是采用放火的方式来毁林开荒。当地人先用火把荒山烧一遍,再用刀把没烧尽的树木砍掉,开辟出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利用这种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一方面,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单纯地种植农业经济作物,势必带来病虫害的发生,大量农药的使用,既污染了环境,也给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隐患。麻栗坡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平均降雨量 1 054 mm,雨量充沛,如果遇到暴雨,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那么,经过若干年后,这些山地将不能再耕种,当地农民为了经济利益便会再开辟荒山,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毁林开荒——种植——水土流失)。

三、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对当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难以抵御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适应了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有利于提高抵御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的能力。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生产、销售、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麻栗坡县八布乡小粒咖啡协会,2005年由佳林咖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建立。企业、协会和会员之间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合作方式,农户种植的咖啡全部销售给公司,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同时协会还以多种形式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2009年咖啡种植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 650 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1%。

政府要加大对现有农业组织的扶持力度,落实省、市、县里制定的促进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农民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另外,政府还需投入资金修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增强本地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去年云南发生旱灾,很多地方的农作物都绝收,充分暴露了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麻栗坡也在其中。政府还需改善交通条件,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的特点,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保证本地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在市场上得到流通。政府还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面的客商来这里投资,并为外商投资于当地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条件。

(二)坚持科教兴农,加强技术培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使农业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一方面,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麻栗坡的位置比较偏僻且交通不便,这从客观上导致本地农业和外界交流较少,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首先,要依靠本地的农技站、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相结合,要做到通俗易懂,使培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其次,合作社、协会或政府也可以请外地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到本地来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这方面的对外交流,跟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再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机,可以进行网络远程教育,扩大知识范围,提高知识层次,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5]。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民市场方面的培训。毕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必须掌握充足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好本地农产品的宣传,才能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三)发挥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因为农民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资金的主要积累者,也是独立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现代化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农民为本。当地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首先,当地政府提供市场上特色或稀缺农产品的供求信息,由当地的农民经过广泛的讨论,确定的方案;其次,展开小面积的试种,看气候、土壤等条件是否适合此类作物的生长,并在收获后衡量经济效益;最后,展开大面积的推广,推进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当地政府不能强求当地农民种植农业经济作物,一旦销售不出去,农民不仅遭受损失,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会下降。

(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资金是制约农村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国家要求银行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但是农民贷款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一方面要健全法制,加强农村金融的立法;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为农业服务的银行网络。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确立农村信用社的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建立“信用社—信用证—农民”的金融模式;二是将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的辅助机构,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三是推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四是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向惠金体系发展[6]。

(五)推进林权改革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现在,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时间比较长,植树获得收益是有保证的。开展林权改革,农民可以利用获得的林地种植人工林和特色经济林来增加收入。例如,云南省富民县在2007年开始搞林权改革试点,采用了特色林果种植和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地、山林综合开发模式; 林权改革改后,当地很多山乡呈现出“山抹黛,树滴翠,果密林茂,花果飘香”的景象,不仅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生态环境也有了更大的改善,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麻栗坡县的林地、荒山、荒坡面积比较大,要以林权改革为契机,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本县的发展纲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本县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7-42.

[2]程怀儒.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1):16-20.

[3]叶普万,白跃世.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兼谈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2, 24(5): 89-92.

[4]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村现代化研究,2002,27(2):41-45.

[5]张君,李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3):59-61.

[6]胡方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经济学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9):75-81.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