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011-12-08乔燕
乔 燕
(安塞县人民医院,陕西安塞717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8年我科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达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68岁,复合伤12例、肝挫伤8例、脾破裂20例、胸部损伤17例、胸腰椎骨折16例、脑挫伤25例、骨盆骨折15例、四肢严重的辗挫伤1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迅速启动预见性护理程序 稳定情绪,有条不紊、遇到群体创伤性病员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乱手脚、心中有数、先重后轻、动作敏捷熟练、迅速准确,不拖延时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取休克体位,对休克的早期患者应取平卧位,将头与双下肢各抬高15°~30°角,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的进行。对严重休克者取去枕平卧头侧位。血液的检测,入院后立即查血常规,血型并给配血,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1.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扩充血容量 T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是积极止血,大量的输血输液等急救。静脉选择表浅较粗的血管上,如上肢的肘正中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如静脉穿刺有困难时可做大隐静脉切开术。以保证液体输入量及早纠正休克同时开放两路静脉通道,如锁骨下静脉,可供输血及测定中心静脉压使用,另一路静脉可供输液和静脉给药使用。如需快速输液时则用大号针头和加压法输液,每小时输入1000~1500 ml左右,对于大量的输液者应注意心功能情况,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 cmH2O)若大于15~20 cmH2O时提示有心功能不全,血容量过多,有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危险,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和减少输液量,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若小于5 cmH2O时说明输液量不足,应加快补液速度。
1.2.3 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休克患者应首先给氧吸入,浓度为40% ~60%,流量根据缺氧程度,一般缺氧2~4L/min,中度缺氧4~6 L/min,严重缺氧 6~8L/min。如呼吸暂停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吸入,以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如有心跳骤停时应立及进行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等抢救。
1.2.4 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 除低血容量外,疼痛也可以导致休克,有效的止痛也是纠正休克的一种方法。
1.2.5 对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 控制出血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如有表浅的小动静脉出血者,可用血管钳和丝线结扎止血。对于四肢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者可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对于深达伤口内的动、静脉出血时,可采用大止血钳夹闭出血点,但注意勿损伤神经,对于上下肢体大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注意每次使用和放松时间,每次结扎时间不超过2 h,放开时间5~10 min再用。如有伤口时应立即给予清创包扎。有骨折者注意固定和制动,以免搬动时引起疼痛或继发神经、血管等损伤。如开放性骨折应立即进行手术固定,以防加重休克的再次发生。
1.2.6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每15~30 min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尿量一次,并记录,保持正常的体温,每3~4 h测量体温一次,如出现高烧时可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等处理,出现低温时应给予保暖复温等处理。并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二便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7 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处于极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和烦躁不安状态之中,甚至有频死感,故我们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同情和接近他们、鼓励家属多陪伴并鼓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经过我们全力积极的抢救,大多数患者能转危为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病情好转,给以后的治疗赢得了时间。有122例全部脱离危险,治愈出院,治愈好转率为96%,只有2例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3 结论
创伤性休克是由创伤后而引起的体液丢失、失血、和疼痛刺激所引起的一种休克。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此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如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创伤性休克是机体受到严重的创伤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应急反应,大多数是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全身各脏器组织中的微循循环灌注不足,以致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机能障碍。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车辆也逐渐增多,创伤病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的急救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其转归与否不但取决于及时的抢救和治疗,还取决于良好的护理技术,这对抢救患者、缓解病情尤为重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与总结,得出了不少的护理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