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文化研究视角剖析

2011-12-07李福林

体育教育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课程

李福林,孙 立,杨 松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体育课程文化研究视角剖析

李福林,孙 立,杨 松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承袭课程改革思潮和人文奥运理念,佐以文化学、教育学等阐释体育课程文化内涵,多角度下剖析体育课程文化时代特征、社会意义、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审视体育课程文化的影响力,为体育课程文化的深入研究做铺垫,有利于逐步进化体育课程,指导体育课程文化自觉性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满足世界文化转型的时代需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综合创新,引导和谐文化的构建。

体育课程文化;民族传统;多元文化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humanistic Olympic concept,the paper analyses the time features,social significance,valu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culture study and pedagogy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Key words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national tradition;multiple cultures

Author’s addressSport Dept.,Wenzhou Univ.,Wenzhou 325035,China

体育课程文化内涵

俗语说:生活即教育。作为教育子系统的体育文化,从产生之初便被赋予了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使命,随着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临近,各种异质文化纷纷涌入,体育文化使命已不再局限于“保存与传承”,如何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现实体育文化和外来体育文化的有效整合,已成为体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但这一切都要通过体育课程文化的“疏导”来实现,作为体育文化传承的“灵魂”,主导着体育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同时对体育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有助于催生新鲜理论,指导课程改革,促进学习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但文化的解释力难以达到社会发展水平。因此,要想在当代明确定义体育课程文化是非常困难的。

体育课程文化隶属于课程文化,渗透着课程文化的共性和体育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属性,历史层面揭示:体育课程文化容纳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优秀体育经验,是一种展现在体育方面影响着人类发展的智慧结晶、物化产品和规章法则;价值观视角分析:体育课程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先进的理念、教学方式等,做到简单化,但最见成效;经验总结:体育课程文化是一种教育学化和人学化的文化,不只是简单地从体育方面剖析文化,同时加入课程,更深入地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探讨其文化价值,达到教育功效。

体育课程文化研究视角审视

体育课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多级产物,其发生、发展受到整个人类文化各因素的制约,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伦理观念、审美意识等其他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就越深。总而言之,社会变迁、民族风格、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文化中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因素都不同程度、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发展,而它的形态则由社会文化形态决定,社会文化形态不同,表现出的体育课程文化形态也不尽相同。

2.1 历史验证的传统体育课程文化

文化的硕果是在历史长河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历史的更替则是文化选择的必经之路,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是一犁综合的民俗文化,重视挖掘人的身心需要和满足情感愿望,具有民族凝聚、文化娱乐、教育、强身健体、审美、观赏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对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和内容体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传统文化,或是囊括其中的传统体育,都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改造和逆反社会发展方向,光靠一点爱国热情,则无法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弘扬、发展传统文化(传统体育)。我国社会稳定局势利于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挖掘传统体育的现代人文价值,顺应人们渴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趋向,把握历史遗留的优秀文化脉搏,大力宣传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多重价值,让中华民族体育课程中的优良传统重新滋养现代人的身心。基于此,印证历史,指导现实,对传统体育课程文化加以继承、改造、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发展需要。

2.2 彰显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课程文化

多民族的国家,应当具有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体育课程文化必需吸纳本土、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体育知识和技能,彰显民族特色,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民间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更具生命力,是可供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加之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特性,通过体育课程的吸纳与传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振兴和发展,使其成为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

民族体育课程文化小到一个区间,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洲,充满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经过多少次民族洗礼后得到的特色文化,深深地蕴涵着人民的民族情,通过民族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其所承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物”回到家庭或进入社会,成为点状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起到强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扩散或辐射作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蜕变,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传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

2.3 政策方针指引下的本土(地方)体育课程文化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由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标准,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己开发、管理和实施的课程。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不断创造、积淀、发展和升华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本土(地方)体育课程文化嵌入到体育课程文化中,给体育课程增添了新鲜的气息,能够使体育课程的实施更加贴近地方特色,使体育课程的结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进而作为一种课程文化形态,被提升到相当的高度。相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会有一种更亲近的感觉,并且一改过去死板的教与学模式,凸显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非主流的民间体育课程文化

21世纪需要个性张扬,主旨就是不跟随潮流,追求个性、另类,提倡不刻意模仿、不随波逐流、有创新、有个性、特立独行,而民间文化则崇尚自然经验、实用技艺和重视社会人伦、道德规范。我国绚丽多姿的民间体育项目,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体现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在沿袭生活方式、维系人际关系、规范行为准则以及陶冶性情、教化风俗、满足精神寄托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有实际的功能。

一切正式的项目都源于民间,民间是多种文化的交合,不在多元文化下爆发,便在优胜劣汰中遗失。现今的体育教育中所教授的多为竞技体育知识、技能,偏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艺而忽略体育中的精神及文化传播,尤其是我国宝贵的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很少人追溯其文化渊源。民间文化没有官家的俗套,无需刻意要求自己,但很多情况下可以将自身发挥的淋漓尽致,是民间拓展了体育的各个项目,没有民间体育课程文化的导引,体育课程文化无法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体育课程文化的取舍道路上,应将民间体育文化与多元文化结合,用劳动人民的智慧丰富体育课程文化,在课程改革中,应边实践、边修改、边思索,不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挖掘、开发和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并很好地完成我国体育的教育目标。

2.5 多元文化下的体育课程文化

在现代文化多元的社会中,教育的功能随之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需要,传统的教育也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多元社会萌生全面素质人才,多元文化缔造文化品质结晶,多元文化下的体育课程文化丰富体育精英们的内涵,多元体育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体育文化观、价值观由封闭和保守走向开放与包容,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整合的过程中,将其在课程文化中体现出来。

体育教育的实施、课程的展开,受到多元文化社会的影响,反过来将多元文化的理念展现在体育教育上,则是致力于促进体育文化多样性的特质与价值,致力于促进体育价值观的树立和个体间差异的尊重,致力于个人以多元方式对体育文化进行评鉴、选择、参与等。因此,体育课程的实施应配合多元文化教育,设计出多元文化的体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与更新,通过多元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文化的学习,使年轻人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给予他们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和机会。

2.6 社会文化下的体育课程文化

社会文化是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某一族群或某一地区人们的心理、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独立性和自身的发展规律,体育课程则是一种人文课程,不再把体育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作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浸没于社会文化大潮中的体育课程文化,“混沌污浊”的水势造成体育课程文化的千奇百怪,甚至是体育课程文化的缺失,褪去承担先进文化导引的身份,被“条例”限定在工具主义的逻辑思维之下,过分地依赖于社会文化,委身于占据社会主流的强势文化,丧失其前瞻性和批判性。鉴于此,我们必须懂得:体育课程传递与创造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规范与制约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在人类文化碰撞、传承中发展,而特定社会氛围形成的社会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及思维方式等。萌生于新世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扩散的范围、程度毫不例外地受制于社会文化。

2.7 校园体育课程文化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存在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师生的创造结果,也是师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造过程,以其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和选拔人才,通过学校之间、院系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以体育为内容的交流接触,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

生长于校园、开放的系统、师生的参与、社会和学校的渗透、融合,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教育目标的实现,把各种有益于师生成长的文化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运用课程的形式渗透进体育活动,达到过滤、积淀、整合、提炼的目的,确立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以及健身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参与意识。

2.8 体育课堂文化

体育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身心所蕴涵和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通过体育课程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培养师生的学习情感,摒弃课堂中的自由散漫、无视纪律、不思进取等情绪,建构吃苦耐劳、轻不言弃、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达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宽容感恩、公平竞争的为人处事心态,并且进行不懈地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改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实现课堂文化的重组和建构。课堂教学存在着某种文化是毋庸置疑,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重组体育课堂文化的实证中,我们无力、也无意呈现一种统一的课堂文化范式,意在通过对课堂文化的阐述和描绘,唤起体育教师的课堂文化意识,从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传统的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以自己独特的眼光,重组和构建起适合新课程理念的体育课堂文化,以期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2.9 快捷的体育课程网络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总与一定的传播方式联系在一起。网络文化(Internet culture)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文化,因其借助于网络手段的传播而得名,而网络文化延伸了体育课堂教学,使得学校体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改造和运动技术学习的应试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传播体育文化,真正起到保健、修心、娱乐、竞技等多方作用,推动着终生体育教育的深入进行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高效率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体育课程网络文化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拓宽实地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网络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为现代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师生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的知识路径,一改体育教学中被动、落后的面貌,让体育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2.10 技术主导的体育课程运动文化

有一种文化是要通过人体的运动加以表现的,西方国家称之为运动文化,伴随着身体锻炼、竞技和娱乐等多种用途,产生出不同的运动目标,不同的运动原则、方法与要求等。

运动文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包括各种身体活动,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搬入课程,而体育课程文化研究的最高关注是身心健康,两种文化有着共通的目标,相互渗透。我们可以在课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运动中感受身心的欢愉,在运动中强健体格,在课程中健全人格,回到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人格得到完善,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结束语

体育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活力和制度的课程,可以使一个毫无体育文化内容的“自然人”蜕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体育文化人”。面对时代的挑战,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取得一种平衡,牢牢抓住体育课程文化这一主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植根于体育文化传承之中。

多元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文化,将体育课程所特有的、难以发现与证实、无法物化为有形的、适合当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可实施的、可测评的、系统的、程序化的知识经验内化,为体育课程研究提供新的认识论视角、坚实的价值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因此,理解体育课程文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深刻研究价值,将无所不在的体育课程文化具形化,擅于从多角度去发现体育课程的新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最终实现体育课程文化高度自觉。

[1]李平,高成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06-109.

[2]薛浩.和谐文化视阈下的体育课程文化自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4):76-79.

[3]韩凤月.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延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26-28.

[4]朱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1):23-2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育部基教,[2001]17号.

[7]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何良玉.论社会文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6):12-14.

[9]钟晓华,张允蚌.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J].科技信息(科教视野),2007(35):262.

[10]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林波.初探运动文化体育教材化的若干问题[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3):202-208.

(2010-09-11收稿)

Culture of sports curriculum

LI Fu-lin,SUN Li,YANG Song

G80-05

A

1672-268X(2010)01-0085-03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课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