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足人们不同的发展需要看武术发展新趋势
2011-12-07赵歆
赵 歆
(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系,湖北 武汉 430079)
从满足人们不同的发展需要看武术发展新趋势
赵 歆
(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系,湖北 武汉 430079)
个人的需要扩大与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新世纪的武术要全面地、充分地满足人民的需要,武术运动才能得以扩大和发展。21世纪,世界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感受世界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方式,相互交往的方式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革。
武术发展;太极拳;竞技武术
AbstractWushu in the new century should satisfy people’s different needs to achieve its development.The world has come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re are great reforms in the ways of feeling the world,self-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Wushu development;Taiji;competitive Wushu
Author’s addressWushu Dept.,Wuhan Sports Univ.,Wuhan 430079,China
未来武术发展新趋向为满足人们不同的发展需要
1.1 健身武术作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价值将得到弘扬
1.1.1 太极拳运动将会成为满足老年人健身需要的主要锻炼手段之一
21世纪,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据人口学家预测,21世纪人口老年化进程最为迅速的是日本和中国,到2050年前后,中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四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老年人群的体育健身群体,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体育产业经营对象。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喜爱和需求程度较高,由于太极拳的运动量十分适合老年人群的健身需要,与此同时通过练习太极拳,还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增加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活动。正是由于社会人口的老年化进程,使体育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老年产业将占有相当的份额,所以以太极拳为代表的运动量适中、动作舒缓、动作优美的运动形式将成为老年人群所喜爱的健身体育项目。在21世纪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武术运动形式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将会扩大和发展,但简单的太极拳套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动作舒缓,内容充实,形式多变,外观优美,运动量适中又突出个性化的武术运动形式将会成为老年人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
1.1.2 中青年需要一种快捷、方便、科学又突出个性的健身方法
21世纪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以合理,自由和丰富为原则,以文明、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社会赋予中国人以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物质消费资源,人们可以自由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方式一方面在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显示出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样式和方式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消费观念和经济收入等的差异,又表现出生活取向上的个性特征,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的阶层化。以往“千人一面”的生活方式的绝对统一已不复存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初露端倪,这必将引起对武术需要的多样化。面对中青年对武术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这年龄段的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具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具体要求。作为“上班族”无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用在工作上,但是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层次的变化使人们的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会愈来愈强,尤其是中青年的“上班一族”,体育消费变成了除工作之外,全面介入他们生活领域的真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对现阶段中青年人群对武术认识和需要的了解得知,中青年对武术有着较深的感情,对武术也不产生排斥,反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学习一些武术。在文明开化到信息时代的今天,研究武术不能只盯着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放开眼界看世界,吸收一切有利于武术科学化的外域优秀成果。前人在练习南拳时,他们会借助“木人”进行辅助练习,为了适应新世纪人们新的需求,也可以在原有的练习原理上与现代的先进器材结合,根据“综合创造”的指导思想,大胆的设想。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机对话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社会特征,为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工作繁忙的人群,可以提供“武术模拟健身器”,该健身器要突出武术的技击特色,进行“武术模拟健身”活动,如人与器械进行模拟对抗搏击,模拟太极推手等。在锻炼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击防身技击技术,同时还能享受到征服对方的喜悦。由于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给人们所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压力,极易导致人们身心疲劳,甚至是郁闷与痛苦,通过一场武术模拟比赛,通过三、五min锻炼之后,顿时可以减轻和宣泄他们的工作压力,从而身心得到放松。这种简捷、方便、又有武术特色的健身法,很有可能在21世纪盛行,未来武术的发展要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是势在必行的。
1.2 青少年是武术发展的后备军,学校武术的开展还需加强
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或关键,正是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基础教育,正如江泽民主席说:“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工作,要从中小学学生,从青少抓起。这个时期,对一个人体力和脑力发育关系很大,将影响他的一身的成长。”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必有它的精妙之处,而青少年由于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偏少,所以对武术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开展学校武术的首要任务是为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武术的态度,除此之外就是要对武术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教学武术套路内容十年都不变的现象,对于现在这一代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思考创新的青少年来讲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的,突出个性化,成为武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特征。学校推进武术的目的不仅在健身,同时重要在于育人,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积极进取的品质。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陈旧成为阻碍学生喜爱武术的不利因素之一,根据青少年对武术的好奇感,从内容形式上突出个性化,吸引学生。我们可以将一些技击攻防的武术内容,编排到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他们的需要。学校武术应向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突出地方特色的方向发展。
1.3 竞技武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要从而得以发展
1.3.1 走入奥运会仍是竞技武术发展的目标
竞技武术能够进入奥运会是众望所归的。根据社会调查,95%以上的人们都希望竞武术能够走入奥运会殿堂,其主要原因是为满足人们的民族自尊心的心理需要。当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时,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立足之地,能够在国际的体坛圣会上扬眉吐气,同样是一种振奋人心、强我国威的事情,竞技武术能够进入奥运会是人心所向。竞技武术与现代体育接轨,就必须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现代竞技体育要求每个运动项目必须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对等的比赛条件,否则就不能进行公平竞争。中国武术的内容庞杂,依据国家体委组织普查结果,分类、归纳起来,仍然有120多拳种。为了适应国家和国际竞技体育的要求,国家应确立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拳种用于正式比赛,具有代表性不仅仅单纯指代表民族性,而是要满足世界性,符合各个国家共同遵循的国际规范。为了满足人们深层的心理需要,竞技武术走入奥运会,成为推动竞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并认识武术,竞技武术必须更趋向国际化。竞技武术要走入奥运会还需进一步完善,即将更趋向量化,更便于评定,更倾向于竞赛,更利于观赏的方向发展。
1.3.2 提高竞技武术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
竞技武术以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新世纪的竞技武术不再是为了单纯追求丰富文化生活和民族利益为唯一目的的活动、而更多的是通过竞技体育的运作在满足人们观赏技艺表演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追求其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竞技武术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时,同样也为竞技武术参与者创造经济价值。运动员的职业化和竞技武术的商业化运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这种经济价值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种竞技运动的角逐,角逐本身也是会刺激竞技武术的发展,会促使竞技武术内容、形式、组织方式不断完善与创新,不断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从而推动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商业化和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体育没有竞争,那它就会显得黯然失色,体育竞赛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广大的体育爱好者直接或间接观看竞技比赛,就是为体育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各种机会。70年代末只有洛杉矶一个城市申办奥运会,到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增加至11个,一度濒于生存危机的奥运会也再度充满活力。将商业化引入竞技武术的发展,必将对武术具有开拓性意义,这也对竞技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竞技武术的职业化是指运动员以从事武术运动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职业竞技的组织者和运动员通过提供高水平的比赛,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收入。竞技武术的职业化使运动成绩有所提高,使比赛更加激烈,扣人心弦。这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的,运动员和组织者为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会不断的改进创新技术水平,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样观众越多越能激发组织者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4 实用武术将在一定时期满足人们自身安全感的需要
实用武术泛指那些具有实际技击攻防价值的武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人们都有一种归属安全感的本能,所以武术的技击性还将存在。为了满足人们防身自卫的需要,武术中的擒拿术、技击术等内容有待于系统与发展。在调查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需求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人对武术的实用价值兴趣很浓,对武术的某招某式如何制服对手等问题很感兴趣,尤其是青少年,对武术的技击特点十分感兴趣,男同学想通过练习武术使自己变得更强壮,而且能够学到防身制敌的技击方法,从而体现男子汉气概;而女同学则想通过练习武术学习一些简单的防身术,“艺高人胆大”。所以说一些仅仅外表华丽的武术套路,并不能满足大多数青少年的需要,他们希望掌握内容简单易学,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武术。在这方面,武术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体育项目,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成为奥运项目,而且也在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它的优点是动作简单易掌握,而且外观美观,跆拳道已经成为许多女性首选的防身健身的体育项目。武术内容虽然博大精深,但要想让人们进一步接受它,那首任务必须先让人们了解它。无论社会发展多么迅速,人们为了维护个人的价值与利益,为了满足自身安全归属的需要,武术的技击实用价值还将在一定时期存在,但存在形式要有一定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古老技击术,结合西方对抗项目的先进模式,创造新型的实用武术,简单易学,美观,实用将成为未来实用武术的现代特征。
实用武术还将在公、检、法、军队等部门存在,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决定实用武术的价值。无论是青少年的喜爱还是工作性质的决定,都说明实用武术的存在是社会所需,人们对武术有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将会促使实用武术继续存在。
武术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应更进一步完善
一项体育运动自身内容的不断完善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该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对其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滞后与陈旧对项目本身的发展会起到抑制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武术事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种计划经济制度下的运行机制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职能,并且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来维持的运作体制,面对当今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往体育运动机制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武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具有自我造血功能,武术产业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武术实际推广的过程中,很多情况是人们想学没处学,想练没人教,想看没处看,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对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都会起到了妨碍作用,武术运动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于不断的完善。例如对社区武术健身组织的构建,虽然结构简单,但分工要明确,运转要灵活,从而才能调动练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如竞技武术的竞赛机制同样是需要快捷分工明确,对于过于繁琐的程序都可以简化。无论是武术运动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都需要快捷、清晰、高效,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加快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可以向比我们起步早的国家学习一些先进的运行和管理方法,进行借鉴和吸收,从而推动武术运动的正确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下,武术运动会逐步向社会化、实体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将45个运动项目的管理职能从机关划分出来,其中武术运动也由协会更名为武术管理中心,它既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又是单项运动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赋予其所管运动项目的全面管理职能。武术作为一个真正的实体,为了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它必须逐步走入市场,体育市场是限制竞技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竞技武术引入经济杠杆的调节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为武术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精湛程度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武术可以逐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作法,例如采用俱乐部的形式将武术与市场联系起来,可以以武术馆、校为试点,让武术馆、校率先走上市场。目前我国的武术馆、校已有上万所,但规模层次差别较大,今后武术馆校要想存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很难立足。以后当地的武术馆、校可以代表本地区提供高水平的运动员参加比赛,逐步取代提供队,为国家节约开支,同时随着武术馆、校规模的扩大,武术馆校还可以为国家交纳可观的税收。这些设想要想实现必须有个很好的武术运行和管理机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论
在新世纪武术将从不同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健身武术作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价值将得到弘扬,未来健身武术将趋向个性化、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情感化,与先进运动器材高度结合的发展趋势;竞技武术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竞技武术为了走向国际化,满足世界人民的观赏需要,必须趋向更量化,更便于评定,更倾向于竞赛,更利于观赏,更易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现代体育项目。实用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为满足维护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感的需要,还将在一定时期存在。
为了更好地发展武术,新世纪武术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高效、快捷、方便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它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武术运行和管理机制,人们才有条件尽情享用武术。
[1]王林,王恒.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流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58-64.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胡剑.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与传统人性文化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4):24-25.
[4]王飞,曾天雪.武术在全球化浪潮中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近30年武术全球化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91-96.
[5]徐泉林,王志高.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视野下人本位的武术教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4-5.
[6]钟晓雄.武术的文化特性及当代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3):37-38.
[7]林晓文.竞技体育现象与本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1):36-31.
[8]陈永军.祥宗对日本剑道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1):15-14.
[9]李龙.中美竞技体育的文化阐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2):27-28.
(2010-08-29收稿)
New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Wushu for people’s different needs
ZHAO Xin
G80-05
A
1672-268X(2010)01-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