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界的金牌情结*
2011-12-07峁俊峰
张 波,峁俊峰,刘 涛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础部,山东 烟台 264001;2海军指挥学院 教保处,江苏 南京 210016)
我国体育界的金牌情结*
张 波1,峁俊峰2,刘 涛1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础部,山东 烟台 264001;2海军指挥学院 教保处,江苏 南京 210016)
在我国的奥运历程,甚至是体育发展之路中,奥运金牌有着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夺取金牌,站上奥运殿堂最高领奖台,则是证明自己、赢得尊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辨析我国体育界金牌情结与健康观念,为超越金牌情结,改变健康观念,造就科学体育观,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
体育界;金牌情结;健康观念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gold medal complex and health concept in the sports field in China so as to enhance the health concept,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sports view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ncept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 China.
Key wordssports field;gold medal complex;health concept
First author’s addressFoundation Dept.,Navigation and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Yantai 264001,China
“首金情结”愈演愈烈,运动员不堪重负
历届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国人对赛会的第一枚金牌即首金倾注了过多的热情,所有人都希望中国队能获得首金。中国人传统上就讲究“开门红”,“首金”意味着一个好兆头、好收成。1984年,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射击选手许海峰为祖国赢得了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这枚金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分量。或许正是由于这枚金牌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不知不觉间,“首金”不仅成为一种提法和概念,也成为一种情结。但现实的问题是,不少媒体报道中存在过于渲染和夸大首金意义的倾向。这无疑是在国人中间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一种报道策略,但这种做法会形成一种舆论强势,为选手备战带来巨大压力。
雅典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杜丽为中国队摘得首金。究其原因,除了杜丽的技术出众之外,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是她夺冠的重要保障。赛前,著名射击运动员赵颖慧被寄予了厚望,各大媒体也把首金与赵颖慧联系起来,致使她压力过大,在比赛中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而名不见经传的杜丽,则没有背负首金的重担,稳定发挥,将金牌射入囊中。
1.1 体育价值和参与目的出现偏失
在我国体育界存在着一个“体育运动唯竞技论”,“竞技运动唯冠军论”的怪现象,比赛的冠军会被无限放大,而比赛中的失利者却会被无限缩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体育竞技展现的是强者的智慧和力量,为的是争夺金牌。体育报道通常以优胜者作为主要对象,这是合乎情理的。然而,问题在于是强调为夺取金牌而积极进取的意义,还是强调为夺金而夺金的狭隘思想,强调后者,便是体育的价值与参与目的的偏失。造成这种偏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简单的理解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现代体育,无论是从亲身参与还是间接观赏的角度,都早已脱离了单纯比较胜负的阶段。其实金牌并非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切,更不是唯一的目标。奥林匹克的宗旨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报道的内容,都是围绕金牌展开,甚至对银牌、铜牌都不屑一顾。记者的“金牌至上”观念反映到报道中,便在大众中形成一种定势:不太关心某项比赛的过程、水平如何,而只期盼比赛结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没有参赛,我国运动员取得了突出成绩,在观众中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中国可以一步跨入了体育强国的行列,盲目的乐观造成了自信心的膨胀,对中国运动员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以至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当运动员没能取得国人所预测多的金牌时,体育报道显得手足无措,使观众顿感消沉和失落。媒体对待体育的价值和参与目的的偏失,直接导致大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出现偏差,过多地去追求金牌的得失。
1.2 忽视人本原则,漠视弱势群体
2007年初,中国国奥队在英国的热身赛中同英国皇家园林巡游者队发生了严重的斗殴事件。虽然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中国队的领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把“肇事者”郜林遣送回国。但在随后的录象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事件是由英国皇家园林巡游者队挑起的,中国队的球员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而郜林在冲突中,是受伤最严重的一个。当郜林被无辜地遣送回国后,在机场等待他的人们,不但没有安慰这个受了委屈的年轻球员,而是让他对着摄像机一再向全国人民“道歉”。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共情”,可以理解为“通情达理”、“设身处地”,再明确一点就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育界不应只关注“金牌”而忽视人的存在,应该具备一种能力,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位体育运动员着想,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最佳的体育竞技效果,反而会误导观众,带给观众错误的信息,同时也败坏了体育界自身的形象,断送了体育界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另外,我国体育界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中国女子足球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给予的报道少之又少,直到1999年国家队获得世界杯亚军,媒体才竞相报道。但是,关注的角度只是女足能不能拿到金牌,对姑娘们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极少。女足的姑娘们的训练条件、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等,跟同样从事足球运动的男人们相比,姑娘们就是非常弱势的群体。在大力关注男足的小伙子们如何购物、豪华婚礼、别墅跑车时,却很少有人关注过女足姑娘们的基本生存状况。
金牌情结与健康观念之较量
2.1 叶乔波——轮椅上的悲情英雄
叶乔波,中国女子速滑选手,十岁走上冰面,历尽艰辛,共夺得133枚奖牌,仅在世界大赛中就赢得金牌23次。1994年2月25日,在挪威利勒哈默尔的海盗船赛场,叶乔波忍着伤痛,顽强拼搏,获得第17届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比赛的铜牌。这是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也是叶乔波在其20年冰上生涯中获得最为不易的一枚奖牌。在10天后的一次手术中,医生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膑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其实,早在1992年夏训的时候叶乔波就明显感到膝部有不适之感,经检查发现她的左膝半月板由于超负荷的训练被压破断裂,滑落下来的软骨在她膝关节的骨缝里成为游离物体,经常卡住关节,造成“绞锁”,腿部突然间不能动弹。比赛场上,“绞锁”使许多优秀运动员提前退役,因而半月板断裂被医学界认定为“运动员的致命伤”。但是叶乔波没有因为自己的腿伤放弃比赛,她坚持着,拼搏着,甚至在她速滑的过程当中,已经听见自己膝盖处碎骨的声音。
1994年6月,当叶乔波结束自己的冰坛生涯时,她是坐在轮椅上向观众挥手告别。一生获得133枚奖牌的“世界女子500米之王”,从此再也不能在冰雪上飞驰。“金牌第一”“轻伤不下火线”的信条最终造就了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悲情英雄”,20多年的冰雪情缘从此画上了句号。至今回想起来,人们对她敬佩之余,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倘若那时就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叶乔波的人生将更灿烂、辉煌、美满。
2.2 赵蕊蕊——三次骨折造就观念转变
提起赵蕊蕊,大家就会想起“玻璃美人”和“新长城”。而这个因三次骨折却还依然在奥运场馆拼搏的中国女排主攻手,也改变了中国体育界健康与金牌哪个更重要的观念。
1998年,年仅17岁的赵蕊蕊凭借扣球点高、快攻多、拦网准的特点进入了国家队,成为国家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正当她信心百倍准备冲刺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却因一次意外被迫接受膝盖手术。在几年后,当她正全力以赴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又因意外导致右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第一次骨折,赵蕊蕊错过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的严重骨折,险些让她再度错过奥运会,但参加的代价却是再度骨折,也是人生中的第三次骨折。带伤出征是为了奥运会,为了给国家争夺冠军的荣誉,但是对赵蕊蕊来说,更是一种冒险——如果再伤,将对她的运动生涯乃至身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其实,对她来说,甚至对每一个伤病缠身的运动员来说,比赛与冠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的健康。谈到冒险让赵蕊蕊带伤上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中国奥委会首席医务官李国平曾表示,赵蕊蕊的带伤出征值得反思:运动员的健康比比赛更重要,甚至比冠军和金牌更重要。
赵蕊蕊在雅典奥运会和日本世锦赛“参赛与不参赛”的不同经历,折射了中国竞技体育在观念上以人为本的一大进步,也可以说是中国体育近几年来的一种观念进步。中国体育界对运动员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不再只看重一时的成绩,而是开始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看得更加重要,努力把对运动员的伤害降到最小程度。
2.3 姚明——骨折给奥运军团预警
北京奥运会前姚明骨折,他能否参加北京奥运会当时已成悬念,这引起了当时正紧张备战的中国奥运军团的高度重视。那么,在高强度的训练比赛中到底应如何防止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呢?具体而言,一是高度重视队医的作用、着力提高队医的素质;二是尊重科学规律、以人为本,不宜再提倡“打了封闭也要上”、“轻伤不下火线”。
多年来,在中国体育界庞大的奥运金牌计划中,队医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角色。国外的队医能决定运动员是否要上场、是否要停止训练,而在我国队医的意见常常被教练员和体育部门领导轻易否决。当然,队医只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环节,更关键的还是要在体育界树立科学的金牌观念——在健康的前提下去争取金牌,因为健康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健康意味着一次放弃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金牌至上”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国体育界不重视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保护,甚至提倡“打了封闭也要上、成绩拿到手再说”的不正确做法,造成许多运动员陷入“一伤再伤”的境地。顽强拼搏、“三从一大”是中国体育界的“传家宝”,但是现在应该提倡在科学指导前提下的顽强拼搏。如果过分强调意志品质的作用,一味要求运动员“轻伤不下火线”、“带伤拼搏”,那么,被忽视的小伤小病,极有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4 刘翔——以退出的方式跨越
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势复发退出了比赛,残酷的现实让在场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刘翔的跟腱出现问题已经六七年之久,频繁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让刘翔本已损伤的跟腱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复,反而出现了跟腱过度劳损。
很多人认为刘翔应该像叶乔波一样“轻伤不下火线”,可是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很可能就会终身残废。刘翔以退出的方式告别了比赛,他没能完赛,没能捍卫自己在奥运赛场上110米栏的荣耀,但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奥林匹克首先是健康,然后才是体育。”刘翔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个栏都没有跨过去,但是他却跨过了生命中最难跨越的一个栏“英雄情结”和“金牌情结”。刘翔以退出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提升了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实现了一次更大意义的跨越。
超越金牌情结,提升健康观念
3.1 超越金牌情结,参与就是胜利
在北京奥运会上,《人民日报》曾呼吁:对待首金,无论媒体或代表团都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应考虑如何让首金成为激发运动员斗志的号角,而不是成为阻碍他们前行的包袱。这篇文章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分析运动员的心理,提醒人们不管是否获得首金,同样有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影,同样有运动的魅力,不要让一种原本充满希望的情结成为运动员们的枷锁。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说过:“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奥运会是技术、战术的较量,是否拿到金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奥运带给我们快乐,奥运的快乐在于参与的过程。现在,重在参与的初衷的已被人们淡忘,我们确实到了应该想想奥运精神的真谛所在的时候了。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2007年5月11播出的《我的奥林匹克》中,主人公是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但都与金牌无缘的跳水世界冠军余卓成。余卓成说:在我的记忆里,都是关于奥运会最美的东西。即使他不是冠军,但参与奥运对他来说都是值得记忆的。就像余卓成一样,还有千千万万的运动员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奥运、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我的奥林匹克》通过“失败者”的经历,为我们诠释了“参与就是胜利”的奥运精神,使普通人也深切感受到了奥运的魅力。
3.2 创新举国体制,确立健康观念
北京奥运会中国历史性地夺得金牌榜第一,这是一次汇报演出,也是一座历史丰碑,见证中国体育30年来的飞跃发展,也给中国体育带来新思路。无可否认,在中国的奥运历程,甚至是体育发展之路中,奥运金牌有着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夺取金牌,站上奥运殿堂最高领奖台,对起步较晚的中国体育来说,是证明自己、赢得尊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过,辉煌的顶点,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2008年奥运会无疑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国人的体育观念将进一步成熟,金牌情结将逐步淡化,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喜爱的项目,关注运动本身,关注自身的健康。金牌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大家都有个好身体。中国的体育发展战略也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象征一个时代体育烙印的《奥运争光计划》将逐渐走下历史舞台。按照胡总书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继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争光;继续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创新,不断创新体育发展体制;加强和改进对体育工作的指导,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综合效益,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3.3 构建科学体育观,促进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的号召。体育未来的目标更远大,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中国体育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体育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深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产业体育的发展实践,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找准制约各领域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要主动整合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和力量,建立以我为主的体育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体育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体育科技面向体育运动实践”的方针,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谱写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结束语
我国运动员肩负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根本。只有健康、全面、合格的体育人才才能够促进我们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所以,在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上,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勇于进取,善于学习,又严于律己的态度,奋力拼搏向上努力把我国体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里程。总之,只有实施科学体育发展观,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6):145-148.
[2]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J].体育科学,2008,28(10):25-26.
[3]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科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罗岩蕊.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研究报告[J].体育运动,2008(12):44-45.
[5]丁辉.论美国社会价值观与体育的契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5(3):4-5.
[6]肖斌.中国体育娱乐化之理性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5(5):15-16.
[7]张海涛.竞技体育道德规范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学学刊,2007,22(6):8-9.
(2010-09-26收稿)
Gold medal complex in sports field in China
ZHANGBo MAO Jun-feng,LIU Tao
G80-05
A
1672-268X(2010)01-0013-03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01ss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