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产业研究进展
2011-12-07周新华
周 英,周新华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62)
休闲体育产业研究进展
周 英,周新华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62)
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休闲体育产业在产业功能、产业特征、产业组织、发展思路、特定对象的研究分析,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休闲体育产业;产业特征;产业组织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function,features,organization,development ways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and propo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recreational sport industry;industry feature;industry organization
First author’s addressSport and Health Inst.,Huadong Normal Univ.,Shanghai 200062,China
杨德云参照澳大利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定义以及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对休闲体育产业界定如下: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休闲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休闲体育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具体地讲,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中心提供服务的行业,几乎辐射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饭店业、景区业、商业、饮食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各个领域。
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有关研究的发展思路,旨在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外休闲体育产业研究现状
国外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较早,其中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的水平较高。
1899年美国学者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通过对“有闲阶级”生活方式和相关制度的描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休闲与消费的联系,标志着休闲经济研究的开始。美国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兴起缘于年轻人对自然的挑战和对冒险精神的推崇,随着现实中人们对休闲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加,休闲体育的范畴也相应扩大。美国人认识到通过有闲阶级的消费能够刺激和诞生新的产业,休闲体育产业逐渐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谢彦君等给出了1995年美国人用于购买休闲用具与器材和参加休闲活动(主要是参加体育俱乐部和观赏体育比赛等)的费用,当时的费用高达3500亿美元,95%都是由赢利性服务机构承担休闲服务。现状休闲消费已成为美国居民最大的消费项目,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美国人有1/3的时间、2/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
日本将休闲体育分为“日常生活型”和“广阔地域型”两大类。根据文部省的调查,散步、保龄球、高尔夫球、游泳、健康体操、滑雪、徒步旅行、垒球、钓鱼和网球是日本人一年中最常用的体育锻炼项目,其中滑雪、徒步旅行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日益扩大,已经逐渐脱离休闲体育日常和便利的基本特性。广阔地域型休闲体育根据活动范围又可分为水域项目(如滑水、冲浪、帆板等)、陆域项目(如自助野营、滑雪、山地摩托等)和空域项目(如热气球、滑翔机、超轻型机等)。1987年,为了振兴经济和拉动国内消费,日本政府提出了开发面积高达国土总面积的20%的“集团度假村”式的新型综合休闲体育产业,该计划将休闲体育产业在高山、丘陵、高原、临海、公园、复合及其他地域全面展开,其实质就是促进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日本的综合休闲体育产业规划提出后,很快就得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国的热烈响应。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的年产值近90亿英磅;德国每年有3200万人从事与体育旅游有关的活动,占该国出国旅游人数的55%;西班牙的体育旅游创汇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96%;瑞典有高达42%的人闲暇时间喜欢散步(徒步、登上),在广袤的森林里游憩和在租来的土地上劳作更成为节假日人们喜爱的野外活动。
在国外,与休闲和休闲体育有关的研究、培训、教育和国际交流蓬勃发展,新的研究更多地突破已有限界,将休闲产业革新、休闲需求者分析、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产业和城市复兴、休闲业的国际化和休闲市场变化分析等众多内容涵盖其中。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许多研究机构做出了贡献。如:世界休闲组织(World Leisure,1952年)、联合国世界休闲和娱乐协会(World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ssociation,1962年)、美国休闲和娱乐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1974年)、加拿大成立休闲研究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Leisure Studies,1981年)、欧洲旅游和休闲教育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Education,199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闲研究协会(Australia andNew Zealand Association for Leisure Studies,1991年)、英国Sheffield大学管理学院休闲管理系的休研究中心(1996年)等等。
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作为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和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内休闲产业体育研究现状
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研究起步较晚,2004年才开始起步,通过查阅2000~2010年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共有73篇文章和4篇硕士学位论文,这些研究多就体育休闲产业的定义、功能、现状、发展对策等方面展开。
2.1 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功能研究
崔冬冬等认为我国现阶段提倡发展休闲体育,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5方面:第一,它有助于增强人民身体素质;第二,它有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第三,它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第四,它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第五,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金宗强认为小康社会人们假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呈现多样性,这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反过来,休闲体育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拓宽体育产业经营空间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和建设中国小康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景志辉、吕志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在此目标指引下,中国政府将给予休闲体育产业更多的政策倾斜,休闲体育市场将更加完善和成熟,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结果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进程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王畔领、李忠华研究了休闲体育产业的时代特征,结果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休闲体育产业的时代特征,多元化与人文化发展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2.2 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特征研究
罗林认为休闲体育是一种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文化学的原则,特别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族文化和考虑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金宗强通过分析休闲体育产业的5个方面对产业特性(即产业基本条件、产业素质、产品经济特征、休闲需求特征和消费者特征),表明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技术能力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开发潜力巨大。王小强,郑明娟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规模小、质量低、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偏小等特性。任慧、和金生从壁龛特性的视角研究了休闲体育产业的特性,发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分为依托于其他产业类型为主和依托于大型体育赛事集聚两大类,而这两类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具有明显嵌入并依附于其他市场的小壁龛市场特的共性,借助社会网络中的弱关联和强关联,是我国壁龛型休闲体育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有效衍生路径。
2.3 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组织研究
任慧、杨晓晨、王笑梅以SCP分析框架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现状,结果发现我国城市体育休闲产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地域结构发展不均衡、地域性集群现象明显、市场日益集中、进入市场的壁垒较低的特征,而其行为与绩效必然出现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竞争模式、以连锁经营为主的规模扩张模式、行业内产品差异度不高和走向交叉融合等发展方向。朱寒笑通过对美、英、日三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分析,表明它们基本形成了政府在体育休闲发展中起宏观主导作用,以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而我国的体育休闲具有事业与产业共同属性,因此在服务组织体系的构建中,主要由政府组织通过宏观政策对属于事业部分进行调控,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休闲资源,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休闲,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组织通过对产业部分的运作,向人们提供私人物品,进行有偿服务,实现经济效益的合理回报;非营利组织提供事业与产业结合部分,即三者各行其道,又相互配合,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机制。
2.4 特定时段和人群的休闲体育产业研究
薛涛认为假日体育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标志,呈多元化趋势。将体育旅游业和体育服务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体育产业系统,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梁利民关注如何将体育引入我国大众的假日休闲生活,从而凸显体育休闲是身体娱乐活动的较高阶段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政府要加强宏观规划和协调外,企业应做的是配合假日经济需求,对休闲体育市场进行细分,做好每周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策划活动,推进休闲体育服务业的网络化结盟,开拓休闲体育市场。刘满金、王敏和刘芳对我国冬季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资源进行深入探析,结合当前冬季休闲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体育学原理角度,提出发展城乡结合部、小城镇、农村冬季休闲体育产业的可行性对策。朱建宇、韩湘平对长沙市65家商业型舞厅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商业型舞厅是交谊舞爱好者锻炼的主要场所,是长沙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松认为休闲体育产业应该充分利用亚运会和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合理规划和均衡发展基础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王观庙研究了奥运会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巨大作用,结果发现奥运会不仅增强了人们休闲体育消费意识,而且还促进了除竞技体育中的门票、广告、转播权、冠名权、特许经营权以外,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赞助业、体育旅游业、健身娱乐业、技术培训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明星经济、体育无形资产等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
2.5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研究
杨喜君认为伴随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政府、企业、社区、体育协会为适应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其中,政府要给予休闲体育产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规范市场,做好市场培育和市场开发工作;企业要进行产业链的扩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创建知名品牌;社区管理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体协努力做好休闲体育的普及。杜志刚、旺爱娟和郑欣欣针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低、人才匮乏和管理体制落后现状,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积极开发休闲体育市场和多种途径培养休闲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的发展举措。刘凤香根据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认为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角色应该定位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并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全方位关注产业效益,合理布局设施和设备,多样开发体育活动类型,适度建设和开发资源,全面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正确引导大众消费,以及大力拓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王建针对管理滞后、市场体系不完善性、商务人才匮乏性、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制约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提出了该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与方法。胡笑寒、王静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形成机理出发、业发展的推动力和阻力的角度,运用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从产业发展的模式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阶段,进而得出进入后奥运时代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能够在人才、资金、市场规模等方面获得快速成长的结论。尹从刚、姚颂平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比了中外休闲体育产业在人力资本、制度因素、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在发展之初,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的利用各种资源,确保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胡笑寒、邹盛以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缘和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比较了中澳休闲体育产业在生产要素(包括体育硬件设施以及休闲体育从业人员),需求条件(体育人口以及休闲体育消费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休闲体育的相关产业和从事休闲体育的企业),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四要素内容,发现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某些不足,如从相关支持性产业来讲,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生产要素来讲,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和人才缺乏的情况等等,据此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杨晓晨、李宗浩、梁强认为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按照人们的消费动机将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众多产业组合而成的产业集群,该集群具有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这个商业生态系统由核心价值链与扩展价值链、金融链与政策链、互补产业与替代产业等要素构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价值网络,以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应该从系统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
2.6 城市和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研究
金宗强、张守冬,杜磊、叶青、孟凡峰均采用SWOT法分析,分别对天津市、江苏省、福州市、杭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发展该地方休闲体育产业的对策措施。陈冀杭、蔡伟民以杭州市现有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源存量结构、规模、产权构成等调查分析为基础,全方位地分析杭州市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并提出通过政策吸引投资,扩大供给规模;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以区域合作为切入点,构建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杭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若干发展策略。文献分别对国内的辽宁省、江西省、河北省、石家庄市、宁波市、信阳市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地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以此判断当地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阶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合理性建议。凌平、童杰尽管也是对杭州市休闲体育的资源禀赋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但他们注重从休闲体育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企业规模、价格竞争、资源配置效率、政府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对杭州的休闲体育产业进行评定,最后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提出若干建议。张毅、庞国庆认为休闲体育产业可以作为现代社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将发展农村休闲体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人口就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杨德云从地理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结合的新视角,以产业系统理论和经济地理空间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从整合发展的角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创新和提升休闲体育产业和区域整合理论水平,积极引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研究深度欠佳
现有文献多是针对城市和区域宏观的休闲体育产业研究,深度欠佳。如消费者对当地提供的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有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消费者效用函数如何建立等问题;不同城市的休闲体育产业怎样才具有可比性,应该建立怎样的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都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3.2 研究内容相对松散
休闲体育产业既然涉及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两大类众多产业的集群,那么仅靠调查法和简单的数量统计方法,定然不能揭示相关产业的联系紧密程度,如怎样表述隶属交通业的交通路径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程度,现有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3.3 定量研究较少
目前已有的休闲体育产业研究成果,偏重于宏观描述方面的定性研究,且数据匮乏。要想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就需要多角度开展定量研究,需要大量相关数据和数学模型的有力支持。
[1]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2):33-38.
[2]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学忠.试论体育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9(2):87-89.
[5]尹从刚,姚颂平.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52-54.
[6]杨晓晨,李宗浩,梁强.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25-28.
(2010-9-15收稿)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sports industry
ZHOU Ying,ZHOU Xin-hua
G80-05
A
1672-268X(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