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体育院校师资管理体制的研究
2011-12-07于洋
于洋
(哈尔滨体育学院人事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培养、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高校,复合型的教师人才越来越成为教师发展的主体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前提保障。
文章以现行的体育院校师资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文献资料等方法,从建立新型师资管理体制出发,以优化师资结构和管理体制为原则,在保证基本教学需要的同时,使高校师资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找出一条合理有效的师资改革之路。
1 体育院校师资管理体制的现状
1.1 体育院校现行师资管理体制
现行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上始终保持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缺乏活力和生气。在用人机制上缺乏竞争、淘汰机制,缺少生气和活力。长期以来,师资管理注重的往往是一种身份的管理,曲解了职务聘任制的本意,体现不出竞争、淘汰机制的内在作用,助长了“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的蔓延,不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2 体育院校用人制度
目前体育院校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的是部门所有和单一的固定编制的模式,客观上限制了优秀教师来源的渠道,使师资队伍陷在静态管理的模式中,非常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体育院校非常注意师源结构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近缘、单一的进人机制还是学校招聘人员的主要渠道。
2 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新世纪所需要的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教师,不但有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有充实完备的专业知识,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如果不解决好教师的问题,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无法向深远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落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调查发现,目前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目前,有些体育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是很到位,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提高不太重视。这使得少数教师特别是少数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不感兴趣。在工作中,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他们除了中规中矩的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经常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达不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技能,更重教事、教理、教人。另外,有一些教育部门对体育院校的发展不够重视,对体育院校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院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不到改善,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2 综合知识结构贫乏
由于受旧的教育模式和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知识结构贫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的问题,不少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懒于更新知识,认为自己不学习也能上课,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轻教学,重训练”、“忽视对普通学生和差生的启发、帮助、诱导,重尖子生”、“轻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重技术传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教轻学”、“重教学规范化贯彻而忽视教学研究创新”、“重体能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和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培养”等,这对提高新世纪人才培养质量极为不利。
2.3 教师的培养方式不够科学
体育院校的教师培养还停留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脱离的传统模式上,无法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一体化、终身化原则的需求。体育院校的教师的终身学习趋于形式,培养内容陈旧、方法、手段落后,形式化严重,相应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3 体育院校师资管理体制的对策
建立新型的师资管理体制是体育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专家建议和实地调查结果,归纳出体育院校师资管理体制的对策,具体如下:
3.1 实行临时编制和固定编制并存的管理模式
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担负着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教师的优秀直接关乎全社会的命运,因此新型的师资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要求。在教师编制方面改变以往单一的固定模式,实行临时编制和固定编制并存的多种编制管理模式。实行临时编制能够广开渠道,拓宽教师来源,从而能够充分挖掘社会的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效益。各高等体育院校除正常渠道选留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外,还可以从退休和社会上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或者根据需要互相聘任兼职教师和临时教师。同时对固定编制要实行动态管理体制,进行适量控制。利用固定编制按岗位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对于那些非骨干教师应该尽量使用临时编制,优留劣汰,实行动态管理,营造一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2 必须在体育院校教学中引入竞争的管理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是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其落到实处。开展教师挂牌上课机制,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方法,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创造双赢的局面。
3.3 实行以岗位为主的契约式管理模式
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长期性、成果鉴定复杂及劳动价值体现间接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能与之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师资管理体制。以岗位为主的契约式管理体制就是这种机制的代表。所谓的岗位为主就是根据教师工作的任务、要求、性质,建立相应的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岗定酬。但要注意的是,实行岗位管理必须做到按需设岗,公开、平等竞争,契约管理这几方面。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设定不同层次的岗位,如特聘岗、重点岗位等,做到各岗的职责明确、奖惩公开分明,并通过契约形式加以保证。实行以岗位为主的契约式管理模式能激发广大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去达到胜任相关岗位的能力和水平。
3.4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保障体系
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必要的物质保障体系的辅助,确保新型师资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合理优化教师年龄、学历、性别配比,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结构优化,政治素质过硬的创新复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再教育培训工作,使形式性、一次性的培养模式向终身性、持续性模式转变。学校应多层次、多方面地关心教师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坚定广大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新型的教师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成效。在此期间,要不断的克服旧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坚定的信心。
4 结语
在体育院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师资管理体制,对体育院校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行临时编制和固定编制的管理模式;在体育院校教学中引入竞争的管理模式;实行以岗位为主的契约式管理模式;合理优化教师配比;加强教师再培养等措施对体育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体育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师资管理体制,将其落到实处、实打实干,定能对促进体育院校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李岚清.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 光明日报[N]. 2000-08-25.
[2]吴平.适应高校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师资管理体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 2-3.
[3]郭桔平,叶东惠.关于高等师资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1): 1-2.
[4]周作宇.高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0(12): 21.
[5]曲宇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